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沂蒙山

增加 124 位元組, 5 年前
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
[[ 刘备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司马徽 ]]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 孟获 ]]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 贾诩 ]] :“诸葛亮善治国。”
[[ 刘晔 ]] :“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 司马懿 ]] :“真乃天下奇才也
[[ 司马炎 ]] :“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 刘禅 ]] 复诸葛亮丞相诏书:“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 刘禅 ]] 祭奠诸葛亮诏书:“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 康熙 ]] 大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唐代伟大诗人 [[ 李白 ]] 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朝伟大诗人 [[ 杜甫 ]] 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 、《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 。
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 宋朝 ]][[ 政治家 ]] 、文学家 [[ 王安石 ]] 的《诸葛武侯》(两首)、南宋诗人 [[ 陆游 ]] 的《游诸葛武侯书台》,唐朝 [[ 窦常 ]] 的《谒诸葛武侯庙》,唐朝 [[ 章孝标 ]] 的《诸葛武侯庙 》,明朝文学家 [[ 杨慎 ]] 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 [[ 郭沫若 ]] 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 [[ 董必武 ]] [[ 陆定一 ]] 等。
一代伟人 [[ 毛泽东 ]] 在肯定诸葛亮才智的同时,曾试图分析诸葛亮统一中国失败原因,针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荆州、益州两路出击北伐曹魏的总战略,评论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前一句的意思是诸葛亮的战略不妥, [[ 荆州 ]] [[ 益州 ]] 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 [[ 蜀汉 ]] 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后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 [[ 关羽 ]] 之镇守荆州、 [[ 刘备 ]] 之进攻 [[ 东吴 ]] 、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历史事实最终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失去的统一中国的基础。
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分析,隆中对本是希望以“利尽南海”的全个荆州支持荆州军北伐,再加上益州进行钳形战略,但后来刘备未能达到,亦因南郡之失,才令关羽失去在襄樊之战中的优势,而非为二分兵力之果。另一方面,对于失街亭、斩马谡的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当时诸葛亮应亲率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 孙中山 ]] 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学者 [[ 赵藩 ]] 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的重视,其内容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赵藩此联遂成一代名联,引发无数后人评议。
===书圣王羲之===
128,7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