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
次編輯
變更
孔伯华
,無編輯摘要
| 代表作品 = 《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br> 《孔伯华医集》 <br>
}}
孔伯华(1885--1955),谱名繁棣。 [[ 山东 ]] 曲阜人。
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 [[ 北京 ]] 四大名医。中医学家。学自家传。早年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1929年被选为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临时主席,率请愿团赴 [[ 南京 ]] ,迫使国民党政府收回“取缔中医”的成命。后与萧龙友合办北京国医学院并任院长。建国后,任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学术上,主张病必求其本,临证注重湿与热。以善治温病著名,更以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所景仰。著有《时斋医话》、《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有《孔伯华医集》。
=基本信息=
姓名
《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孔伯华医集》
=人物简介=
孔伯华(1884-1955年) 现代医家。原名繁棣,号不龟手庐主人,山东曲阜人。其祖父为当地名医,孔氏深受其影响。幼年时攻读经书,并随父宦游各地。后以母病,遂立志学医。16岁时,移居 [[ 河北 ]] 易州行医,于当地与名医狄虎堂等人交善。后又于25岁时在北京外城官医院任职,与当时名医张菊人、陈伯雅等共事,切磋学问。1929年,曾参与奋起反抗当时政府拟消灭中医的活动。并于同年与另一名医萧龙友共办北京国医学院,培养较多的中医人才。平时喜用并善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所著有《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脏腑发挥》等,尚未见付梓。人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生平经历=
二十五岁时起就应邀在北京外城官医院出诊。
1929年, [[ 汪精卫 ]] 反动政府意欲消灭中医,他便联络同道在京师创办了医药学会,
奔走呼吁,被推举为联合会主席到南京请愿谈判,终于使政府取消了前议。同年,孔伯华与萧龙友共创中国第一所医学高等学校"北京国医学院",邀请各地名医并肩作战,辛苦操劳,在沉重的中外当局压力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下一代中医人才,这些学生也都是成绩卓著的栋梁之才,在其后中医元气大伤的情况之下,承担起了继承和发展中医的重任。
解放后,孔伯华因医术高超,名列中国四大名医,更因高风亮节,倍受各界人士尊重。党中央选定孔伯华担任 [[ 毛泽东 ]] 的保健医生。
先生一生操劳,在1955年3月10日,他在出诊过程中身体突然感到不适,但仍勉强为6位病家诊治。其后便回家调养,不料从此一病不起,享年71岁。先生去世后, [[ 周恩来 ]] 总理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亲往寓所吊唁。
=学术经验=
关于他的学术经验,他的三子孔嗣伯曾在《中医杂志》1962年7--8号中介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