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渊明

增加 4,421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br><img src="https://img.mp.itc.cn…”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br><img src="https://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60419/ddc1a236cfd2479ab75593603ae214eb_th.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70060331_111082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诗人同几位友人共游周家墓柏下的情景,这次游赏处处充满着轻松与欢乐,以至于完全忘情而酣饮欢歌,表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了悟与超脱。

== 原文 ==

陶渊明〔魏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 译文 ==

今日天气多美好,管乐清吹鸣琴弹。

感慨柏下长眠者,人生怎能不为欢?

清歌一曲发新声,新酒使人开笑颜。

未知明日生死事,快意当前且尽欢。

== 赏析 ==

  这首诗就内容看,当是陶渊明归田以后的作品。篇幅简短,内容平凡,但却博得很多人的赞赏,当有其不平凡的所在。说平凡,如“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写在某一天气候很好的日子里,和一些朋友结伴出游,就地开颜欢饮,或唱“清歌”,或吹管乐和弹奏弦乐以助兴。这都是很普通的活动,诗所用的语言也很普通。说不平凡,因为所游是在人家墓地的柏树下,要“为欢”偏又选择这种容易引人伤感的地方。在引人伤感的地方能够“为欢”的人,不是极端麻木不仁的庸夫俗子,应该就是胸怀极端了悟超脱,能勘破俗谛,消除对于死亡的畏惧的高人。渊明并不麻木,他明显地“感彼柏下人”死后长埋地下所显示的人生短促与空虚;并且又从当日时事的变化,从自身的生活或生命的维持看,都有“未知明日事”之感。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为欢”;还能做到“余襟良已殚”,即能做到胸中郁积尽消,欢情畅竭,当然有其高出于人的不平凡的了悟与超脱。以论对于生死问题的了悟与超脱,在渊明的诗文中,随处可见,如《连雨独饮》:“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五月中和戴主簿》:“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神释》:“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挽歌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是一种自然运化观、朴素生死观,比起当时“服食求神仙”、追求“神不灭”的士大夫,不知高出多少倍。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就内容看,当是陶渊明归田以后的作品。征著作郎在晋安帝义熙九年(412),时陶渊明四十九岁,此诗可能作于是年,与《形影神三首》的创作时间相近。陶、周两家为世姻,陶渊明这次所游之地,抑或即周访家墓。

== 简析 ==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诗人同几位友人共游周家墓柏下的情景,这次游赏处处充满着轻松与欢乐,以至于完全忘情而酣饮欢歌,表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了悟与超脱。全诗篇幅简短,诗情飘洒豪放,诗调轻盈明快,在艺术上貌似轻快而内含隐忧,具有含蓄深厚的特点。

== 陶渊明 ==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ref>[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2107069fb45b.aspx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2,6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