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齐愍王

增加 16,632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齐闵王(约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亦称齐愍王、齐愍王,妫姓,田氏,名地(一作遂),齐宣王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
齐闵王(约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亦称齐愍王、齐愍王,妫姓,田氏,名地(一作遂),齐宣王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六任国君,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葬于田齐王陵(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齐闵王即位。齐闵王为人骄傲,喜欢享乐,但在位期间也屡建武功,破秦、燕诸国,制楚,灭宋,齐愍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齐愍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愍王为东帝。公元前284年,燕国将领乐毅以燕国、秦国、赵国、韩国、魏国五国联军攻田齐,燕军攻入临淄,齐闵王出逃至莒(今山东莒县),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

​人物生平
即位之初
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田地的父亲齐宣王去世,田地继承王位,是为齐闵王(齐愍王、齐愍王)。

齐闵王继位之初,便倚仗齐国的强大实力,插手他国内政。齐闵王元年(公元前300年),韩国的公子咎与公子几瑟争夺太子之位,由此激化矛盾。齐闵王为表达自己的态度,准备出兵韩国,共同与亲齐国的韩公叔帮助公子咎并将其立为太子。当时支持公子几瑟的中庶子向公子几瑟建议铲除公叔,公子几瑟没有听从中庶子的建议。不久,齐闵王大兵压境,驱逐公子几瑟,公子几瑟见大势已去,仓皇逃往楚国。

齐闵王二年(公元前299年),齐闵王邀请魏襄王一起到韩国,胁迫韩襄王立公子咎为太子。

齐闵王继位之初,楚国由于内优外患,使得楚怀王不得不向齐闵王求和,并派太子横到齐国作人质,以加强齐、楚联合。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后,一直在齐国作人质的太子横向齐闵王请求回国。齐闵王没有答应,并要挟说:"如果把楚国东边的五百里土地割让给我,就可以让你回去;否则,是不会让你走的。"无计可施的太子横,万般无奈中去问他的老师慎子该怎么办,慎子告诉他说:"土地是用来为自己服务的,如果因为爱土地而不去为死去的父亲送葬,那是不孝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赞成答应给齐国土地。"齐闵王在得到允诺后,便放走太子横。后来由于秦国出兵干预,齐闵王想得到楚国东边五百里土地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由于秦国的干预,齐闵王的打算落空,他大为恼怒,非常怨恨秦国。不久,秦国要攻打魏国,当时在魏国做官的齐国人陈珍,为魏国游说来到齐国,对齐闵王说:"有能力灭亡各诸侯国的是秦国。我不担忧强秦的威胁,而担忧六国相互攻伐,使自己疲弱下去,其结果只能是被秦国乘机吞并。"陈珍又为齐闵王分析说:"现在秦国想攻打魏国的绛和安邑,如果得手,就会沿着黄河向东攻齐。大王不如派兵与三晋联合抗击秦国,这样,既帮助魏国打击秦国,齐国还可以免遭秦国的攻伐。"齐闵王觉得陈珍的分析很有道理,而且也符合打击秦国、扩大自己影响的意愿,便采纳陈珍的建议,派孟尝君田文率领齐军,联合韩、魏攻打秦国。同年,孟尝君统帅齐、韩、魏三国联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到秦国的边防要隘函谷关。然而,由于孟尝君中了韩庆的计谋,使"三国无攻秦"。

同年(公元前298年),齐闵王将田婴封在薛地。齐闵王四年(公元前297年),齐闵王派人到秦国迎娶秦国公主为妻。

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三国联军对秦国发起进攻,攻破函谷关。为了缓解局势,秦昭襄王被迫"割河东而讲和"。齐国联合韩、魏兵临函谷三年,对阻止秦的东向兼并势头、提高齐国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齐闵王只顾眼前利益,接受秦国的讲和要求,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所以使他丧失打击秦国、削弱秦国、以致最终消灭秦国的良机。

三国联军攻破函谷关后,齐闵王被胜利冲昏头脑。不久,便高举对外扩张的大旗,把战火点燃到燕国。当时燕国是秦国的同盟并与秦国缔结婚姻。由于秦、燕两国相距甚远,不便出兵救燕,秦昭襄王便派魏冉到秦国的盟国赵国,让赵国出兵帮助燕国抗击齐军。当秦昭襄王派魏冉去赵国时,齐闵王也让大臣魏处来到赵国,游说赵王,意在让赵国保持中立,不出兵干预此事。

争霸天下
因赵国保持中立,不派兵干预齐国攻燕之事,距燕遥远的秦国爱莫能助,只好眼睁睁地看看齐军向燕国展开猛烈的进攻。燕军在权地被齐军强大的攻势击败,齐军杀燕军十万,两员大将被俘,几乎全军覆没。不久,有恩于齐国的赵国,在齐国不加干预,甚至相助下,一举灭掉中山国。齐军权地败燕,是齐闵王继破秦函谷关之后,取得的又一场胜利,更使齐闵王称霸天下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燕昭王为了向齐国报仇,让苏代到齐国搞反间活动,以折断齐国的羽翼、拆散齐国的联盟。他指使苏代一方面破坏齐国和赵国的关系,削弱齐国的力量;另一方面,劝谏齐闵王进攻宋国,以转移齐国对燕国的威胁。因此,苏代极力怂恿、引诱齐国攻打宋国。苏代曾对当时担任齐相的韩珉说:"您使我在齐国受到重用,我将让燕国侍奉齐国,齐燕联合为一体,韩国和魏国也会服从齐国,赵国若蛮横无理就讨伐它。希望齐国集中力量进攻宋国。"齐闵王不但没有识破苏代的计谋,反而还赞誉他。

齐闵王七年(公元前294年),齐闵王联合宋国一同攻打魏国,在观津打败魏军。

齐闵王十二年(公元前289年),齐闵王任命苏代为齐相。从此,苏代这颗定时炸弹便埋在齐国的心脏,成为齐闵王国破身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齐闵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齐闵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襄王为西帝,齐闵王为东帝。秦、齐称帝,意在兼并其他诸侯国,这对韩、赵、魏、燕等国威胁很大,为破坏齐、秦联盟,各国都在加紧活动。由于齐国称帝是被动的,所以齐闵王在苏代来齐国搞合纵的时候,便急切地征询齐国称帝的利弊。苏代竭力反对齐、秦联合。他劝说齐闵王放弃帝号,集中精力攻宋伐秦。齐闵王接受苏代的建议,同意放弃帝号,外交上由联秦改为联赵。齐相韩珉由于继续坚持联秦之策,遂被罢免相职。齐闵王放弃帝号后,一面积极准备伐宋,一面组织合纵攻秦。苏代受齐国之托到各国游说,使齐、赵、燕、韩、魏五国合纵的局面得以形成。齐闵王称帝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却反映出他欲称霸天下的野心。

苏代一方面极力劝说齐闵王采纳自己的主张,使其与赵国达成攻打秦国的协议;一方面又到赵、燕、韩、魏四国进行游说,让他们与齐国组成合纵攻秦的联盟。但这次合纵攻秦,五国貌合神离,各有打算,并无实心。齐国作为领军大国,心思不在攻秦,而是希望通过与其他四国合纵来削弱秦国,以便于自己灭亡宋国。齐闵王十 四年(公元前287年),齐、赵、燕、韩、魏五国联合发起对秦国的进攻。但五国联军驻扎在韩的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成皋西北)之间,由于五国各有所图,并没有向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尽管如此,迫于来自五国的压力,秦昭襄王不得不废除帝号,并且割地求和。不久,流于形式的五国合纵攻秦行动就草草收兵。这次合纵攻秦,齐闵王目光短浅,只想吞并宋国,而不攻打、削弱以致消灭秦国,从而坐失良机,是战略性的失误。齐闵王不但给秦国喘息、扩张、壮大的机会,也给自己留下亡国的隐患。此后秦国开始战略反击,逐步削弱齐国的羽翼,并不失时机地打击齐国。齐国不断受到来自秦国的威胁。

膏腴之地宋国是齐闵王垂涎已久的。齐闵王十三年(公元前288年)时,齐国军队就开始攻打宋国。当时燕昭王派张魁率领燕军去帮助齐国伐宋,可齐闵王不把燕国放在眼里,竟然杀死燕将张魁。燕昭王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到齐闵王十四年(公元前287年),齐闵王发动第二次攻宋。燕昭王又派二万士兵,自备粮食协助齐国攻宋,结果迫使宋国割淮北地与齐国讲和。实际上,燕昭王并不愿意帮助齐国,为了雪耻,只好佯装侍奉齐国,以等待机会。这次攻宋,楚、魏都来争夺宋地。齐闵王十五年(公元前286年),任用韩珉为相,齐国趁宋国发生内乱之机发动第三次大规模攻宋。齐国攻宋,遭到秦国和楚国的反对。秦昭襄王十分恼怒,准备派兵阻止齐国进攻宋国。后经苏代从中斡旋才作罢。

当齐军与宋军即将决战时,秦国却又违背诺言,暗地里阻止齐军的军事行动。为争取赵国的支持,齐闵王派公孙衍到赵国去见专权的赵相李兑,以齐军灭宋后给李兑早就垂涎的宋国的陶邑为条件,劝李兑支持齐国。李兑答应齐国的请求。在赵国的支持下,齐闵王举兵伐宋。大军浩浩荡荡,长驱直入,以不可阻挡之势吞并宋国。宋王偃仓皇逃亡到魏国,最后死于温地。齐闵王一举消灭宋国,使齐国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顶峰。但由于战争连年不断,齐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几乎耗尽,再加上齐闵王不讲究对外战争和对内治理的策略,专横跋扈,穷兵黩武,从而内外树敌,不久就发生五国联合攻齐的军事行动。这也预示着齐闵王国破身亡的悲剧即将上演。

齐国灭掉宋国以后,秦昭襄王感到齐国对自己统一天下会构成严重威胁,便试图扼其势头。齐闵王十六年(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派蒙骜率领秦军向齐国的河东发起猛烈的攻势,占领九座城邑,齐军败退。与此同时,秦国还积极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攻齐。燕昭王为报齐国攻燕国的深仇大恨,不惜重金广招人才,不少贤能之士如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卫国的屈庸、魏国的乐毅等纷至沓来。特别是乐毅,他作为一个有才干的军事家,受到燕昭王的重用,被任命为亚卿,改革内政,训练军队,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燕昭王还派苏代到齐国反间。苏代极尽权谋蛊惑齐闵王。当苏代取得齐闵王的信任,又离间齐国和赵国的关系,反间成功后,苏代认为伐齐的机会已经到来,便派人请求燕昭王出兵攻齐,自己从中响应。齐闵王不明苏代的险恶用心,还任命他为将军,领兵迎击燕军。苏代便率领齐军与燕军战于晋,两军交战没几个回合,齐军就败下阵来,燕军轻而易举地砍下二万个齐兵的头颅。战败的苏代假惺惺地派人向齐闵王"请罪",而喝了迷魂汤的齐闵王此时仍未幡然醒悟,竟替苏代解脱说:"齐军吃败仗是我的过失,你不要太自责。"刚愎自用的齐闵王事后又让苏代挂上帅印,率领齐军与燕军战于阳城门外。此次战斗,三万齐军又成苏代的牺牲品,不明不白地成为燕军的刀下鬼。苏代的两次"失误",大大削弱齐国的士气和威风,这颗埋在齐国的定时炸弹开始引爆。

国破身亡
齐闵王十七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合纵攻齐。齐将触子率齐军与五国联军对峙于济水旁边。齐闵王敦促决战,派人面见触子,辱而呵斥道:"你如果不尽力作战,我就灭绝你的族类,掘平你的祖基!"触子为此十分伤心,准备让齐军战败。两军刚一交战,触子就鸣锣收兵,齐军败退,联军乘胜追击。触子驾一辆车而去,不知去向。接着,齐闵王又派另一位将领达子统帅残兵在齐城门秦周之地迎战五国联军。情势危急但无物犒赏战士,为了激励战士,达子派人向闵王请求赏金。闵王大发其怒说:"你们这些无用的东西,怎能给你们金钱!"结果齐军与燕军一交战就败下阵来,达子战死沙场。乐毅抓住时机,乘胜进军,一举攻下七十余城,齐闵王仓惶逃奔卫国。卫君避舍称臣,但齐闵王仍以大国之君自居,傲慢无理,结果遭到卫国人的驱逐。后又前往邹、鲁等地,邹人和鲁人也拒绝接纳。最后只好奔莒。楚顷襄王派淖齿救齐,淖齿被齐闵王任命为相。可淖齿无心救齐,却有心与燕国瓜分齐国。最终齐闵王被淖齿所杀。

为政举措
齐闵王即位时,战国七雄争霸兼并的战争已日趋激烈。从总体上看,齐、秦依然是攻伐征战的主角,其他国家主要是围绕两国参与争雄兼并大战。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在这一时期更是纷繁复杂。初出茅庐的齐闵王,雄心勃勃,急于成就功名。他希望凭借着威、宣两代赫赫霸业的余威,继续保持着东方强国的地位。其终极目的,是统一天下,自立为天子。

稷下学宫发展到齐闵王时代,威宣时代的那种盛况并未减弱,各国名士云集稷下,一时学士达到千余人。可齐闵王好大喜功,自以为是,无纳谏用士的雅量。许多稷下先生对他极力进行劝谏,但固执的齐闵王却一再拒绝他们的良言善策。无奈之下,稷下先生们带着失望和愤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令他们引以为豪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也出现自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冷清萧条。从闵王前期学宫的兴盛到后期的衰亡,便奠定他丧国亡命的历史悲剧。

趣闻轶事
齐愍王之妻--宿瘤

生长在齐国都城郊外的丑女,宿瘤,连姓名也没有流传下来,正史中只有一句:"君子谓齐瘤女通而有礼。"宿瘤世居临淄东郊,以采桑,养蚕,缫丝为生,因为颈项下长了一个大瘤子,所以大家就称她"宿瘤女",整天忙忙碌碌为生活操劳,年逾花信还无人问津。"瘤子"长在颈下,就是甲状腺肿大,古代医药不够发达,无法抑制,无法切除,也不明白病因。

尽管远远近近的婚龄男子,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宿瘤,但她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甚至不屑一顾。她这种与众不同的性格,突然引起齐愍王的好奇心理,不惜移樽就教。不接触不知道,一接触吓一跳,齐愍王对她的贤德才智肃然起敬,更为敬重而滋生爱意。

可惜宿瘤早逝,齐愍王过早地失去了一个有力的贤内助,否则历史有可能改写。

人物评价
总评
齐闵王没有凭借祖父辈创下的这份号令天下、称雄列国的雄厚基业,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后期的他,由于刚愎自用、骄横跋扈、穷兵黩武、拒听谏言、任用奸相、不讲策略,致使君臣不和、百姓离心、内外树敌、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284年,在五国联军的讨伐声中,由齐闵王亲自导演的这场国破身亡的历史悲剧,终于落下帷幕。

历代评价
乐毅:"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

荀子《荀子》:"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愍、宋献是也。"

司马迁《史记》:"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桓宽《盐铁论》:"及愍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

傅嘏:"昔夫差胜齐陵晋,威行中国,不能以免姑苏之祸;齐闵辟土兼国,开地千里,不足以救颠覆之败;有始不必善终,古事之明效也。"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17,9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