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齐愍王

移除 10,4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齐闵王'''(约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亦称齐愍王、齐愍王,妫姓,田氏,名地(一作遂),齐宣王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六任国君,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葬于田齐王陵(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
公元前301年, [[ 齐宣王 ]] 去世,齐闵王即位。齐闵王为人骄傲,喜欢享乐,但在位期间也屡建武功,破秦、燕诸国,制楚,灭宋,齐愍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齐愍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愍王为东帝。公元前284年,燕国将领乐毅以燕国、秦国、赵国、韩国、魏国五国联军攻田齐,燕军攻入临淄,齐闵王出逃至莒(今山东莒县),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 <ref>[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032.htm 齐太公世家第二],国学网</ref>
== ​人物生平=='''齐愍王'''({{bd|约前323年||前284年||J姜}},约40岁),又作'''[[齐闵王]]''',本名'''田地''',一名'''遂'''。在 之初 十七年,屡建武功,破[[秦]]、[[燕]]诸国,制[[楚]],灭[[宋国|宋]]。 十九 ( 公元 前301 前298 ) 田地的父亲 派[[孟尝君]]入秦<ref>《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去世 二十五年 田地继承 复卒使孟尝君入秦,秦昭襄 即以孟尝君为秦相。</ref> [[秦昭襄王]]任孟尝君 [[宰相]],后被扣押,赖鸡鸣狗盗[[食客]]之助得脱,后任 相<ref>《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愍 ( 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 愍王、 相,任政。</ref>。不久 齐愍王) 整顿[[稷下学宫]],孟尝君忧功高震主,出奔至[[魏国]]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愍王的父亲[[ 继位 ]]派军[[齐破燕 初,便倚仗齐 战|攻破燕 的强大实力 ]] 插手他国内政。齐闵 [[燕 元年(公元前300年),韩国的公 哙]]、[[太子平]]及[[宰相]][[ 咎与 之]]皆死<ref>《史记·燕召 世家第四》:齐宣王因令章 几瑟争夺太子 将五都 由此激化矛盾 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 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王哙死, 大胜。</ref>。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燕人立[[燕昭 为表达自己 ]],亟思复仇 态度 燕昭王採纳[[乐毅]]及[[苏秦]]建议 准备出兵韩 争取[[盟 ]] 共同与亲 孤立[[ 齐国 的韩公叔帮助公子咎并将其立为太子。当时支持公子几瑟的中庶子向公子几瑟建议铲除公叔 ]] 公子几瑟没有听从中庶子的建议。不久 苏秦两次入齐离间 ,齐 大兵压境,驱逐公子几瑟,公子几瑟见大势已去,仓皇逃往楚 相继西向攻打秦 国。
[[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年),[[ 秦互帝]]。周赧 王二 十九 年( 公元前299 前286 年), [[ 闵王邀请魏襄王一起到韩国,胁迫韩襄王立公子咎为太子 灭宋]] <ref>《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ref>
齐闵王继位之初,楚国由于内优外患,使得楚怀王不得不向齐闵王求和,并派太子横到齐国作人质,以加强齐、楚联合。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后,一直在齐国作人质的太子横向齐闵王请求回国。齐闵王没有答应,并要挟说:"如果把楚国东边的五百里土地割让给我,就可以让你回去;否则,是不会让你走的。"无计可施的太子横,万般无奈中去问他的老师慎子该怎么办,慎子告诉他说:"土地是用来为自己服务的,如果因为爱土地而不去为死去的父亲送葬,那是不孝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赞成答应给齐国土地。"齐闵王在得到允诺后,便放走太子横。后来由于秦国出兵干预,齐闵王想得到楚国东边五百里土地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由于秦国的干预,齐闵王的打算落空,他大为恼怒,非常怨恨秦国。不久,秦国要攻打魏国,当时在魏国做官的齐国人陈珍,为魏国游说来到齐国,对齐闵王说:"有能力灭亡各诸侯国的是秦国。我不担忧强秦的威胁,而担忧六国相互攻伐,使自己疲弱下去,其结果只能是被秦国乘机吞并。"陈珍又为齐闵王分析说:"现在秦国想攻打魏国的绛和安邑,如果得手,就会沿着黄河向东攻齐。大王不如派兵与三晋联合抗击秦国,这样,既帮助魏国打击秦国,齐国还可以免遭秦国的攻伐。"齐闵王觉得陈珍的分析很有道理,而且也符合打击秦国、扩大自己影响的意愿,便采纳陈珍的建议,派孟尝君田文率领齐军,联合韩、魏攻打秦国。同年,孟尝君统帅齐、韩、魏三国联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到秦国的边防要隘函谷关。然而,由于孟尝君中了韩庆的计谋,使"三国无攻秦"。 同年(公元前298年),齐闵王将田婴封在薛地。齐闵王四年(公元前297年),齐闵王派人到秦国迎娶秦国公主为妻。 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三国联军对秦国发起进攻,攻破函谷关。为了缓解局势,秦昭襄 周赧 被迫"割河东而讲和"。齐国联合韩、魏兵临函谷 年,对阻止秦的东向兼并势头、提高齐国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齐闵王只顾眼前利益,接受秦国的讲和要求,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所以使他丧失打击秦国、削弱秦国、以致最终消灭秦国的良机。 三国联军攻破函谷关后,齐闵王被胜利冲昏头脑。不久,便高举对外扩张的大旗,把战火点燃到燕国。当时燕国是秦国的同盟并与秦国缔结婚姻。由于秦、燕两国相距甚远,不便出兵救燕,秦昭襄王便派魏冉到秦国的盟国赵国,让赵国出兵帮助燕国抗击齐军。当秦昭襄王派魏冉去赵国时,齐闵王也让大臣魏处来到赵国,游说赵王,意在让赵国保持中立,不出兵干预此事。 争霸天下因赵国保持中立,不派兵干预齐国攻燕之事,距燕遥远的秦国爱莫能助,只好眼睁睁地看看齐军向燕国展开猛烈的进攻。燕军在权地被齐军强大的攻势击败,齐军杀燕军 万,两员大将被俘,几乎全军覆没。不久,有恩于齐国的赵国,在齐国不加干预,甚至相助下,一举灭掉中山国。齐军权地败燕,是齐闵王继破秦函谷关之后,取得的又一场胜利,更使齐闵王称霸天下的野心进 步膨胀。 燕昭王为了向齐国报仇,让苏代到齐国搞反间活动,以折断齐国的羽翼、拆散齐国的联盟。他指使苏代一方面破坏齐国和赵国的关系,削弱齐国的力量;另一方面,劝谏齐闵王进攻宋国,以转移齐国对燕国的威胁。因此,苏代极力怂恿、引诱齐国攻打宋国。苏代曾对当时担任齐相的韩珉说:"您使我在齐国受到重用,我将让燕国侍奉齐国,齐燕联合为一体,韩国和魏国也会服从齐国,赵国若蛮横无理就讨伐它。希望齐国集中力量进攻宋国。"齐闵王不但没有识破苏代的计谋,反而还赞誉他。 齐闵王七 (公元前294 (前284 ),齐闵王联合宋国一同攻打魏国,在观津打败魏军。 齐闵王十二年(公元前289年),齐闵王任命苏代为齐相。从此,苏代这颗定时炸弹便埋在齐国的心脏,成为齐闵王国破身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齐闵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齐闵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襄王为西帝,齐闵王为东帝。秦、齐称帝,意在兼并其他诸侯国,这对韩、赵、魏、燕等国威胁很大,为破坏齐、秦联盟,各国都在加紧活动。由于齐国称帝是被动的,所以齐闵王在苏代来齐国搞合纵的时候,便急切地征询齐国称帝的利弊。苏代竭力反对齐、秦联合。他劝说齐闵王放弃帝号,集中精力攻宋伐秦。齐闵王接受苏代的建议,同意放弃帝号,外交上由联秦改为联赵。齐相韩珉由于继续坚持联秦之策,遂被罢免相职。齐闵王放弃帝号后,一面积极准备伐宋,一面组织合纵攻秦。苏代受齐国之托到各国游说,使齐、赵、燕、韩、魏五国合纵的局面得以形成。齐闵王称帝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却反映出他欲称霸天下的野心。 苏代一方面极力劝说齐闵王采纳自己的主张,使其与赵国达成攻打秦国的协议;一方面又到赵、燕、韩、魏四国进行游说,让他们与齐国组成合纵攻秦的联盟。但这次合纵攻秦,五国貌合神离,各有打算,并无实心。齐国作为领军大国,心思不在攻秦,而是希望通过与其他四国合纵来削弱秦国,以便于自己灭亡宋国。齐闵王十 四年(公元前287年),齐、赵、燕、韩、魏五国联合发起对秦国的进攻。但五国联军驻扎在韩的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成皋 )[[济 西 北) 间,由于五国各有所图,并没有向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尽管如此,迫于来自五国的压力,秦昭襄王不得不废除帝号,并且割地求和。不久,流于形式的五国合纵攻秦行动就草草收兵。这次合纵攻秦,齐闵王目光短浅,只想吞并宋国,而不攻打、削弱以致消灭秦国,从而坐失良机,是 略性的失误。齐闵王不但给秦国喘息、扩张、壮大的机会,也给自己留下亡国的隐患。此后秦国开始战略反击,逐步削弱齐国的羽翼,并不失时机地打击齐国。齐国不断受到来自秦国的威胁。 膏腴之地宋国是齐闵王垂涎已久的。齐闵王十三年(公元前288年)时 ]] 齐国军队就开始攻打宋国。当时燕昭王派张魁率领燕军去帮助齐国伐宋,可齐闵王不把燕国放在眼里,竟然杀死燕将张魁。燕昭王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到齐闵王十四年(公元前287年),齐闵王发动第二次攻宋。 昭王又派二万士兵,自备粮食协助齐国攻宋,结果迫使宋国割淮北地与齐 讲和。实际 ,燕昭王并不愿意帮助齐国,为了雪耻,只好佯装侍奉齐国,以等待机会。这次攻宋,楚、魏都来争夺宋地。齐闵王十五年(公元前286年),任用韩珉为相,齐国趁宋国发生内乱之机发动第三次大规模攻宋。齐国攻宋,遭到秦国和楚国的反对。秦昭襄王十分恼怒,准备派兵阻止齐国进攻宋国。后经苏代从中斡旋才作罢。 当齐军与宋军即 决战时,秦国却又违背诺言,暗地里阻止齐 的军事行动。为争取赵国的支持,齐闵王派公孙衍到赵国去见专权的赵相李兑,以齐军灭宋后给李兑早就垂涎的宋国的陶邑为条件,劝李兑支持齐国。李兑答应齐国的请求。在赵国的支持下,齐闵王举兵伐宋。大军浩浩荡荡,长驱直入, 乐毅 不可阻挡之势吞并宋国。宋王偃仓皇逃亡到魏国,最后死于温地。齐闵王一举消灭宋国,使齐国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顶峰。但由于战争连年不断,齐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几乎耗尽,再加上齐闵王不讲究对外战争和对内治理的策略,专横跋扈,穷兵黩武,从而内外树敌,不久就发生 五国联 合攻齐的 事行动。这也预示着齐闵王国破身亡的悲剧即将上演。 齐国灭掉宋国以后,秦昭襄王感到齐国对自己统一天下会构成严重威胁,便试图扼其势头。齐闵王十六年(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派蒙骜率领秦军向齐国的河东发起猛烈的 势,占领九座城邑, 军败退。与此同时 秦国还积极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攻齐。燕昭王为报齐国攻燕国的深仇 恨,不惜重金广招人才,不少贤能之士如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卫国的屈庸、魏国的乐毅等纷至沓来。特别是乐毅,他作为一个有才干的军事家,受到燕昭王的重用,被任命为亚卿,改革内政,训练军队,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燕昭王还派苏代到齐国反间。苏代极尽权谋蛊惑齐闵王。当苏代取得齐闵王的信任,又离间齐国和赵国的关系,反间成功后,苏代认为伐齐的机会已经到来,便派人请求燕昭王出兵攻齐,自己从中响应。齐闵王不明苏代的险恶用心,还任命他为将军,领兵迎击燕军。苏代便率领齐军与燕军战于晋,两军交战没几个回合,齐军就败下阵来,燕军轻而易举地砍下二万个齐兵的头颅。战 的苏代假惺惺地派人向齐闵王"请罪",而喝了迷魂汤的齐闵王此时仍未幡然醒悟,竟替苏代解脱说:"齐军吃败仗是我的过失,你不要太自责。"刚愎自用的齐闵王事后又让苏代挂上帅印,率领 齐军 军战于阳城门外。此次战斗,三万齐 军又 成苏代的牺牲品,不明不白地成为燕军的刀下鬼。苏代的两次"失误",大大削弱齐国的士气和威风,这颗埋在齐国的定时炸弹开始引爆。 国破身亡齐闵王十七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合纵攻齐。齐将触子率齐军与五国联军对峙 济水旁边。齐闵王敦促决战,派人面见触子,辱而呵斥道:"你如果不尽力作战,我就灭绝你的族类,掘平你的祖基!"触子为此十分伤心,准备让齐军战败。两军刚一交战,触子就鸣锣收兵,齐军败退,联军乘胜追击。触子驾一辆车而去,不知去向。接着,齐闵王又派另一位将领达子统帅残兵在齐 [[临淄]] 西之 秦周 之地迎战五国联军。情势危急但无物犒赏战士,为了激励战士,达子派人向闵王请求赏金。闵王 发其怒说:"你们这些无用的东西,怎能给你们金钱!"结果 齐军 与燕军一交战就败下阵来 [[ 达子 ]] 战死 沙场。乐毅抓住时机 乘胜进 ,一举 下七十余城 入临淄 齐闵 仓惶 奔卫国。卫君避舍称臣 至[[莒]](今[[山东]][[莒县]]) ,但 齐闵王仍以大国之君自居,傲慢无理,结果遭到卫国人 被名义上协防 驱逐。后又前往邹、鲁等地,邹人和鲁人也拒绝接纳。最后只好奔莒。 [[ 顷襄王派淖齿救齐,淖齿被齐闵王任命为相。可淖齿无心救齐,却有心与燕 瓜分齐国。最终齐闵王被 ]]将军[[ 淖齿 ]] 所杀  为政举措齐闵王即位时, <ref>《 战国 七雄争霸兼并的战争已日趋激烈。从总体上看, 策· 、秦依然是攻伐征战的主角,其他国家主要是围绕两国参与争雄兼并大战。合纵连横的斗争 略,在这一时期更是纷繁复杂。初出茅庐的 六· 负郭之民有狐晅者》: 奔莒 雄心勃勃,急 淖齿数之...... 成就功名。他希望凭借着威、宣两代赫赫霸业的余威,继续保持着东方强国的地位。其终极目的, 统一天下,自立为天子。 稷下学宫发展到齐 闵王 时代,威宣时代的那种盛况并未减弱,各国名士云集稷下,一时学士达到千余人 于鼓-{里}- 可齐闵王好大喜功,自以为是,无纳谏用士的雅量。许多稷下先生对他极力进行劝谏,但固执的齐闵王却一再拒绝他们的良言善策。无奈之下,稷下先生们带着失望和愤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令他们引以为豪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也出现自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冷清萧条。从闵王前期学宫的兴盛到后期的衰亡,便奠定他丧国亡命的历史悲剧 </ref>
趣闻轶事
可惜宿瘤早逝,齐愍王过早地失去了一个有力的贤内助,否则历史有可能改写。
== 稗官野史 ==相传齐愍王战败后,走投无路,被飞来的凤凰所救。<ref>{{cite web|url=http://www.iqiyi.com/jilupian/20120119/831e393088dfcd49.html#_vide1220a2074d94178965b68c0069ceb6dvid_|title=纪录片:故宫100——吉祥瑞兽}}</ref> ==家庭==;父母*[[齐宣王]]田辟疆;妻妾*[[宿瘤女]],齐国东郭采桑之女。早卒。*[[齐愍太后]](《说苑·奉使》「王(太子法章)与太后奔于莒」);子女*[[齐襄王]]田法章*[[田关]],以田氏远祖陈胡公諡号为氏,改姓胡,为胡关。 == 人物评价== === 总评===
齐闵王没有凭借祖父辈创下的这份号令天下、称雄列国的雄厚基业,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后期的他,由于刚愎自用、骄横跋扈、穷兵黩武、拒听谏言、任用奸相、不讲策略,致使君臣不和、百姓离心、内外树敌、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284年,在五国联军的讨伐声中,由齐闵王亲自导演的这场国破身亡的历史悲剧,终于落下帷幕。
=== 历代评价=== [[ 乐毅]]:"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
[[ 荀子 ]][[ 《荀子》]]:"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愍、宋献是也。"
[[ 司马迁 ]][[ 《史记》]]:"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 桓宽 ]][[ 《盐铁论》]]:"及愍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
[[ 傅嘏]]:"昔夫差胜齐陵晋,威行中国,不能以免姑苏之祸;齐闵辟土兼国,开地千里,不足以救颠覆之败;有始不必善终,古事之明效也。"==视频=======苏秦骗齐湣王做了什么惹得五国伐齐 ====={{#ev:youku|XMzAxOTA1MDkwOA|center}}
==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参考资料==
4,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