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39
次編輯
變更
李公朴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李公朴1900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谱名永祥,字晋祥,少时自名公朴。[[五四运动]]期间,他在报上揭露一此奸商将口货改贴商标冒充国货的行为而被店主开除。1928年,他考取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半工半读。留学期间,他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教育状况进行考察研究,认为学校“是改善社会环境的策源地”。
== = 归国发展 ===
李公朴归国后,他与[[高士其]]在南京筹办《徐球通讯社》,与[[邹韬奋]]、[[胡愈之]]等发起筹办《生活日报》,创办旨在改变店员和青年学生痛苦生活的申报流通图书馆。1936年底,图书馆藏书由两千多册增至三万多册,拥有读者二万多人,其中学生达四千五六百人。1934年李公朴创办《[[读书生活]]》半月刊。第一部中译本《[[资本论]]》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1935年12月,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他被选为常务委员。1936年11月23日“[[七君子]]”事件发生后,35岁的李公朴在庭审中据理力争。[[宋庆龄]]、[[何香凝]]等发动爱国入狱运动,中外电报声援纷至沓来。被羁押8个多月的“七君子”被无罪释放。
== = 公朴遇难 ===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特务制造“[[较场口血案]]”,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等各界人士60余人被打伤。面对险恶环境,李公朴说:“我们搞民主运动的人,是要随时准备牺牲的。”“为了民主,我已准备好了,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进门了。"
== 个人作品 ==
|-
! 序号 !! 作品 !! 序号 !! 作品
== 个人成就 ==
1940年11月,沈钧儒电邀李公朴回重庆商谈筹备成立中国民主同盟等事宜。皖南事变后,周恩来为了李公朴的安全,让他去云南、缅甸,并赠送路费。李公朴搜集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抗战业绩的资料,准备去缅甸举办“中国抗日战争现状”展览,争取侨胞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在昆明,他办了《[[北门书屋]]》,两年多时间里出版了各类进步文艺读物30余种,并在地下印刷厂翻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等书。李公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委兼教育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1946年1月在重庆与陶行知共办社会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主持校务。李公朴在抗战前办国难教育,抗战时办抗战教育,抗战后办民主教育,并积极投身于反内战、争民主运动。<ref>[http://edu.gmw.cn/newspaper/2016-11/01/content_117608673.htm 让先贤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网易 . 2016-11-20] </ref>
== 人物评价 ==
李公朴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坚持革命、顽强斗争的一生,是忠诚于中华民族进步事业与和平民主事业的一生,是献身中国文化事业和社会教育的一生。李公朴“[[爱国]]、民主、进步”的精神不仅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网易评)<ref>[http://news.163.com/16/0713/07/BRRAA49N00014AED.html 民盟纪念李公朴 ] ,网易 . 2016-11-20] </ref>
== 后世纪念==
李公朴故居是一 宅两院的房屋,大门朝东,面临东长街,进门为一院落,院北为朝南正房三间,为大七路房屋,外墙为磨面砖,中间一间为格扇门,厅房地面铺大方砖,东西两头房为木地板。中间两隔山为木壁板,两头房朝南有条格窗。院西面对大门为小五路过道三间。进了过道房又是一小院落,迎门为一花台,内种花木。院北为朝南房屋三间,比前面正房规模略小,中间为两扇门,厅房地面亦铺大方砖,两头房为木地板。紧接过道房南山为门朝西的厨房一间。李公朴于1902年就出生在这所普通的宅院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直至1915年随父母全家迁居镇江。李宅南为别姓房屋,北面、西面为徐翰林竹园。李宅原房屋已在1958年拓宽马路时被拆掉,原址即今市广播电视局,宅基包括马路北侧的人行道及其北侧部分。<ref>[http://news.163.com/16/0705/21/BR88R6KN00014JB6.html 民盟纪念李公朴、闻一多殉难70周年 昆明追忆先烈爱国情怀 ] ,网易 . 2016-11-20] </ref>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