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增加 12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2020年12月24日,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宣传教育中心被授予“四川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先进集体”称号。
==相关资讯==
===四川自然资源:迈向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4月底 作为机构改革之后我省首部 [[ 自然资源 ]] 五年规划,《四川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正式出台,为我省未来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行动纲领。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2018年11月 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挂牌成立,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立足“规划引领、管控约束、要素保障”的职责定位,在48.6万平方公里的巴蜀大地上,谱写出人与 [[ 自然 ]] 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5年来 四川自然资源系统围绕规划引领、管控约束、要素保障的综合职责定位,坚决守住保护的红线、发展的基线、 [[ 安全 ]] 的底线,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之路,自然资源管理<ref>[https://www.sohu.com/a/301426799_120051560 自然资源管理正确处理五大基本关系] ,搜狐,2019-03-15 </ref>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一种格局
人类自诞生以来,即面临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 政治 ]]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构建适应 [[ 绿色 ]] 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运而生。
2018年,新组建的省自然资源厅扛起了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自然资源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自然资源管理却面临“九龙治水”的尴尬:管山的不管水,管水的不管田……成立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就是要从管理的顶层 [[ 设计 ]] 上把所有自然资源门类统筹起来,用一张底图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产权明晰、责权到位。
管理自然资源,不是一味向自然索取,而是要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然而,四川人多地少,土地资源长期紧缺,既要为经济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又要为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实行约束管控,难题如何破解?
规划引领,让 [[ 空间 ]] 各归各位。
省自然资源厅刚一成立,就启动编制我省首部“多规合一”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力度空前:
组建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ref>[https://www.sohu.com/a/554389271_121106869 释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级三类] ,搜狐,2022-06-05 </ref>并监督实施的实施 [[ 方案 ]]
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机构,作为技术支撑。
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到2050年,全面建成与 [[ 社会主义 ]] 现代化新四川相适应的高质量、高品质绿色国土格局。
当前,四川作为全国5个试点省之一,圆满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试点工作——根据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种类型,分别对应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空间总量是有限的,分配的过程是“此消彼长”的渐进过程,自然资源管控约束注定是一段 [[ 逆水行舟 ]] 的行程、一场艰苦漫长的战斗。
====当保护与发展面临冲突 保护始终成为四川的优先选项====
保护耕地,向建设空间挤占说“不”。近5年来,核减用地数量逐年增加,仅去年就超过7000亩。
保护生态,向生产空间挤占说“不”。四川在全国率先明确大江大河两侧3公里范围内不再新设矿区;334宗与自然保护区重叠的矿业权已全部退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 [[ 质量 ]] 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要内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将为四川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一套机制
过去5年,我们经历了无数挑战,也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
精准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牢牢把握稳中求进 [[ 工作 ]] 总基调,精准高效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
“开工!”2021年12月26日, [[ 阿坝州 ]] 小金县达维镇夹金山脚下,数十台挖掘机、渣土车、推土机轰鸣,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正式开工,天堑即将变通途。
过去5年,四川经济总量从3万亿元迈上5万亿元台阶,牵引经济发展的动能是重大项目。川藏铁路、白鹤滩水电站、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个个重大工程,如同稳增长的压舱石。
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审批提速,建设就能加速。国道351线夹金山 [[ 隧道 ]] 项目用地从报件到获得省政府批准仅用时6天,成渝中线高铁用地预审省级审查仅用时3天,用地审批的速度不断刷新。5年间,审批时效缩短近50%。
用地审批提速,靠的是制度体系的完善。省政府定期专题调度已成常态,省自然资源厅变身“用地保姆”,全省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用地保障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用地审批提速,靠的是“智慧”管理的升级。省自然资源厅大力推行“放管服” [[ 改革 ]] ,建成四川省建设用地三级联网智能化审批和管理系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人工,实现了标准公开、流程公开、进度公开、意见公开、结果公开,促进审批提质增效。
过去5年,四川土地资源流向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步调一致,土地指标配置模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分类”,按照“土地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到刀刃上。
保重大战略——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面部署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 建设 ]] ,省自然资源厅为此提出一揽子用地保障措施。
保重点区域——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省自然资源厅靶向制定支持省级新区、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等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政策,并试点下放天府新区、中国(绵阳)科技城省级用地审批权,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
稳住增长底盘——应对疫情冲击,稳增长需要投资拉动,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应对疫情保障发展10条措施,对重大项目用地全程跟踪服务。出台我省砂石保障18条措施,新增规划砂石资源137亿吨,有力保障了重大 [[ 项目 ]] 建设的砂石需求。
稳住社会民生——2019年,生猪市场供应出现短缺,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短短一年间,保障生猪生产用地2.9万亩,新增生猪产能近900万头,为稳定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也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摒弃过去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资源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做法,加快自然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 [[ 资源 ]] 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省自然资源厅自我加压 戴上土地“紧箍”====
绵阳安州工业园区,在“亩均论英雄”导向下,园区的亩均产出强度从每亩210万元增加至每亩280万元,已盘活低效闲置用地超过2000亩;
在成都高新区AI创新中心,供地前事先规定土地的生态环境、 [[ 经济效益 ]] 等标准,企业拿下“标准地”即可开工建设,但必须承诺开发效益,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
去年12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 [[ 质量 ]] 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四川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勘查开发,2021年新增天然气(含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2.36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累计探明地质储量是2016年的1.77倍,助力川南地区页岩气勘查开发试验区成为世界第二大页岩气产区。
====描绘绿色与安全新画卷,新发展理念引领自然资源管理新突破====
5年砥砺奋进,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正以“绿色”为基调,以“红线”为区隔,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铺陈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底图。
去年以来,四川密集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 [[ 创新 ]] 举措,以“全国率先”的态势,让耕地保护长出“硬牙齿”。
紧盯“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四川在全国率先对耕地变化情况开展双月动态监测;
出台全国首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评细则,如同一面“警示镜”,压实市(州)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责任;
空天地一体化耕地监督体系上线,在全国率先开展执法月度自主监测, [[ 星24 星]]24 小时“盯梢”,只要田里动了土,卫星都能一眼“揪”出;
凡是违法乱占耕地,必须拆除恢复原样。
====为生态安全筑屏障====
自2018年实施机构改革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牢牢把握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从山川到河湖泊、从草原到森田园,遵循自然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保护、 [[ 系统 ]] 修复和综合治理,让绿色成为四川发展动人的色彩。
如今的华蓥山,“山清、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这始于2017年的一场生态修复工程,让曾经因环境问题而受到困扰的华蓥山重新焕发生机。广安市邻水县金垭村,这个山脚下的撂荒村也一跃成为民富村美的产业村。
这是四川生态修复思路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传统的环境治理模式,首次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 [[ 生命 ]] 共同体,开展了“一盘棋”式的系统性修复。5年来,华蓥山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5.7万亩,相当于1.4万多个足球场。
串珠成线,连线成面,一杆到底推进四川生态修复全面开花。
四川超额完成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历史遗留矿山全面“清零”;
统筹推进年度黄河流域历史遗留 [[ 矿山 ]] 生态修复、青藏高原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
41个国家级、省级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加快推进;
====为乡村振兴增加动力====
乡村振兴,规划是前提。为了落实省委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决策部署,2021年,全省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探索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规划,把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作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总牵引和主抓手,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在全省五大片区11个县(市、区)完成两轮省级试点,推动片区生产、 [[ 生活 ]] 、生态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今年起,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已全面推开。
====为人民群众守平安====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全省已排查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超过3万余处,分布在全省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对123万余名群众生命和800亿余元财产安全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5年来,四川共争取中央财政 [[ 地质灾害 ]] 防治专项资金51.95亿元,落实“省市县乡村组点”七级防灾责任人员近5万人,建设自动化专业监测站点1.4万余处,年均“拉网式”排查巡查隐患20万点次以上,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491起、避免因灾伤亡18225人,因灾伤亡人数较上一个5年大幅下降68.2%。
位于平武县白马乡的厄里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于2021年入汛前提前竣工,在汛期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功效。
继续向隐患宣战,四川已提出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累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万处左右,减少受威胁人数45万人左右。
如今 在四川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方方生机勃勃的田野,担负起粮食安全的重任;一片片秀丽的绿水青山,守护生态安全的屏障;一处处片区规划蓝图,承载乡村振兴的 [[ 梦想 ]] ;一个个消失的地灾隐患点,呵护民生福祉……
====笔墨未干,即开新局 号角铮铮,时不我待====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 [[ 社会主义 ]] 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自然资源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之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
近日 省政府下发《四川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勾勒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新画卷——开发保护更加协调、生态 [[ 系统 ]] 更加稳定、资源利用更加高效、保障支撑更加有力。根据远景规划,到2035年,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将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763,8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