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150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潍坊市奎文区手球运动协会''', , 成立于2014年, , 位于 [[ 山东省 ]][[ 潍坊市 ]] 。企业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 , 潍坊市奎文区手球运动协会拥有行政许可1条。
==相关资讯==
===潍坊奎文区:普通中学里培养出手球“国家队”===
在印度新德里, [[ 亚洲 ]] 第六届青少年女子手球锦标赛的赛场上,一抹中国红色成了场上最耀目的色彩,快速跑动、穿插、腾空而起的身体跃出了完美的弧线,皮球划过哈萨克斯坦队守门员的指尖,应声入网。32比25!中国队锁定胜局,喜获季军,并获得了2016年 [[ 世界 ]] 少年女子手球<ref>[https://www.sohu.com/a/459726030_162758 手球运动伴随着全运会一路走来],搜狐,2021-04-09 </ref>锦标赛参赛资格。
“这是手球国少队自成立以来在国际 [[ 舞台 ]] 上的集体亮相,也是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运动管理中心国家队主管姚峰有些激动。
“能结出如此硕果,最关键的是 [[ 土壤 ]] 。”姚峰说。然而这样一支在国际赛场上争光夺彩的国少队,却是从潍坊市奎文区一所普通中学里生长出来的。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
“这个既像篮球又像五人制 [[ 足球]]<ref>[https://www.sohu.com/a/470281388_736547 足球知识普及丨足球常见术语],搜狐,2021-06-03 </ref>的球类比赛是什么?”第一次看到手球比赛的人,大多都是这种反应。但他只要坐下来观看15分钟,一定会被这种对抗性强、动作优美的比赛吸引住。
即便如此,在中国,手球作为一项小众 [[ 运动 ]] 仍是“养在深闺人不知”。
对此, [[ 国家体育总局 ]] 手曲棒垒中心副主任孟伟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记得2010年时,全国中学生手球锦标赛在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育华学校开赛。这是手球界的重大赛事,但是到场报道的记者却屈指可数,对于手球运动也是知之甚少。
据孟伟介绍,由于国家队 [[ 成绩 ]] 一般,项目开展对硬件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手球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和受关注度可谓低得可怜。青少年手球比赛无人关注、无人喝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在潍坊的奎文区,却是一番 [[ 热火朝天 ]] 的景象。小到课间操,孩子在球场上十分钟的手球对抗,大到区级中小学手球联赛,学校之间的激烈对抗,手球特色项目之花已经开遍奎文区各中小学。
最先在奎文区播下手球这颗 [[ 种子 ]] 的,是奎文区体育教研室艺体部主任姜涛。第一次在赛场上看到手球 [[ 比赛 ]] ,姜涛就被眼花缭乱的鱼跃射门吸引住了。2003年,篮球专业出身的他通过了手球国家级裁判员考试,成为潍坊唯一的国家级手球裁判员。
“为什么我们潍坊的中小学就不能引进手球项目呢?”姜涛发现,这个项目特别适合中小 [[ 学生 ]] 。
最终在他的努力下,2005年,奎文区选定了中新双语学校和幸福街小学进行试点 [[ 工作 ]] 。从此之后,手球在奎文的发展开始由点到面,多点开花。
奎文区教育局局长刘永平介绍说,2008年区教育部门又将手球推广与“阳光体育”工作相结合,并 [[ 计划 ]] 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将手球纳入校本课程的范畴,使之成为一门选修课。2009年奎文区教育局正式立项《区域内体育特色项目(手球)的推广与研究》,决定在全区中小学推广手球运动。
姜涛回忆起奎文区第一届中小学手球联赛,“当时只有17支队伍参加,如今已经到了44支。”全区26所普通中小学先后成立了43支手球队伍。区内也会定期举行比赛,为各队之间交流提供平台。5年的时间,姜涛见证了奎文的手球 [[ 项目 ]] 从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森林。
====打破专业队“自古华山一条路”====
如果非要在奎文手球发展上,划出一条 [[ 分水岭 ]] 的话,那就是2013年国少队落户奎文。
从2013年开始, [[ 国家体育总局 ]] 将手球女子国少队的选材和培养放在奎文区育华学校,共建周期4年,选拔以12至14岁年龄段为主的队员,在保障正常学业的基础上,通过严格正规的训练,为国青队、国家队选拔优秀人才。
====为什么要把国少队放在一所普通学校呢?====
之前青少年手球运动大多在体校和后备人才基地开展。“在那里的孩子,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打球,其他的什么都不用考虑”。在姜涛看来,这种“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培养模式,一开始可能会在 [[ 竞技 ]] 方面显现出优势,但长久来看,会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因为手球不仅是靠手打,更要靠脑子打。”姜涛解释道。
潍坊市育华学校校长张雪梅说:“我们筹建国少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高竞技的 [[ 体育 ]] 比赛人才,而是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和习惯,这是一种宽口径的培养,既不耽误学习,又不耽误训练。”为了能给这些队员提供高水平的训练指导,奎文区还高薪聘请了韩国著名手球教练金京男、中国唯一一位手球博士王琳茹担任教练。同时还为队员提供双学籍保障,解决了队员后续发展的困难。
“任何一项运动要想取得好的竞技 [[ 成绩 ]] 都需要一定的‘体育人口’。目前我们国内的手球人口实在是太少了。我们也希望通过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手球运动能够发现一些好的苗子,以后能够为市队、省队乃至国家队输送人才。”姜涛说。
在刘永平看来,这是一种“可进可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以往的体校培养模式中,队员只能走专业运动员的这条路,他说:“这是一座独木桥,竞争残酷,遇到伤病,就只能告别赛场,而且后续发展存在 [[ 问题 ]] 。”
国少队创立之初,许多人对在普通中小学建设 [[ 专业 ]] 球队并不理解。而刘永平认为“我们的目的,并非仅限于培养‘专业’球员,更重要的,是为学校里有手球天赋的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实践证明,国少队的成立是寻求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全面高智能的中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举,在培养高素质运动员的同时,有效拓展了素质教育空间。
截至目前,国少队输送到省专业队44人、国青队8人、国家队1人。姚峰介绍,近年来,通过国少队这个平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手球 [[ 运动员 ]] ,提高了中国青少年的手球竞技水平,缩小了与手球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对中国手球运动的 [[ 发展 ]]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既是“自留地”,更是“试验田”====
学生每天一小时大课间活动能做些什么?潍坊市奎文区给出了新的 [[ 答案 ]] :利用每天一小时的课间活动时间,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手球比赛。
如今,一进入5月份,奎文区中小学的操场就热闹起来。这是奎文区已经举办到第七届的中小学生手球联赛,全区中小学50多支队伍参加。像很多 [[ 专业 ]] 的联赛一样,打起了主客场赛制。在历时一个月的赛期中,在奎文区的中小学操场上将上演177场比赛。
“联赛现在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盛会了,一到有比赛的时候, [[ 学生 ]] 们就会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来,敲锣打鼓地为自己学校摇旗助威。”张雪梅说。
已经举办了七届的手球联赛只是一个缩影,在奎文区,手球不仅仅是国少队的这一小块自留地,更是覆盖全区的试验田。
在刘永平看来,手球是撬动奎文区 [[ 学校 ]] 体育的一个杠杆。“奎文的手球推广路径是深耕土壤,而不仅仅是培养良株。因此我们在区内推广的时候,刻意淡化锦标思维,鼓励各个学校积极参与,希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手球兴趣,引导他们掌握一门体育特长。”
刘永平说:“在普及这一方面,奎文区是两条腿走路。”他所指的两条腿,一条是“手球进课堂”,一条是手球联赛。在奎文,学校每个班级每周的三节体育课中必须有一节是手球课。而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也设计了侧重性不同的手球课程,“学生从小学4年级开始接触手球,从基本的比赛规则,到如何观看比赛和一些 [[ 基础 ]] 动作的训练开始,随着年级的增长,难度越来越高。”另外奎文区还积极 [[ 组织 ]] 策划了班级、级部比赛模式,如今手球在奎文区,已经实现了“班班有队伍,校校有联赛”。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