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363
次編輯
變更
施美夫
,创建页面,内容为“'''施美夫'''会督(George Smith,1815年6月19日-1871年12月14日,或译史密夫、四美、司蔑,因为当年的译名欠缺统一。)是英国圣…”
'''施美夫'''会督(George Smith,1815年6月19日-1871年12月14日,或译史密夫、四美、司蔑,因为当年的译名欠缺统一。)是英国圣公会来华传教士,[[香港]]圣公会首任会督([[主教]],1849年—1865年),亦是香港的首任教育部门长官,及多家由教会开办学校的校长,被誉为香港现代教育的先驱。
圣经古译本是指在基督时代前几个世纪的旧约译本<ref>[https://www.sohu.com/a/392890495_138206 两千年前的旧约圣经古代译本],搜狐,2020-05-04</ref>。希伯来文古抄本十分稀少,古译文能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希伯来文经文,它们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犹太教及基督教的信仰之所以流传广泛,译本是功不可抹的<ref>[https://www.sohu.com/a/162795511_709691 解密:圣经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版本?],搜狐,2017-08-07</ref>。
==简介==
1815年6月19日,施美夫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森麻实郡的惠灵顿。1837年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843年获硕士学位,1849年获博士学位),1839年按立为会吏,1840年按立为牧师。不久他加入[[英国]]圣公会的海外差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成为一名传[[教士]]。
1844年9月25日,施美夫和麦丽芝牧师(T.McClatchie)抵达[[香港]],他们是最早来华的2位[[英国]]圣公会传[[教士]]。他们对通商口岸进行考察后,确定浙江宁波为该差会在[[中国]]的传教中心。由于健康原因,他被迫返回英国,1847年出版了他在华期间的“Narrative”。这时他努力为在华传教事业筹集资金,于1849年被委任为新成立的维多利亚教区会督(主教),负责中国和日本的传教事业。他在1850年3月29日抵达香港,致力于传教及教育工作,并担任圣保罗书院之第二任校长。他在香港的期间,亦有到亚洲其他国家地区传教。
1864年,施美夫离开香港回到英国定居,次年从主教职位退休,1871年12月14日于英国Blackheath(当时属于肯特郡,今属伦敦)家中病逝。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圣经古译本是指在基督时代前几个世纪的旧约译本<ref>[https://www.sohu.com/a/392890495_138206 两千年前的旧约圣经古代译本],搜狐,2020-05-04</ref>。希伯来文古抄本十分稀少,古译文能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希伯来文经文,它们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犹太教及基督教的信仰之所以流传广泛,译本是功不可抹的<ref>[https://www.sohu.com/a/162795511_709691 解密:圣经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版本?],搜狐,2017-08-07</ref>。
==简介==
1815年6月19日,施美夫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森麻实郡的惠灵顿。1837年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843年获硕士学位,1849年获博士学位),1839年按立为会吏,1840年按立为牧师。不久他加入[[英国]]圣公会的海外差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成为一名传[[教士]]。
1844年9月25日,施美夫和麦丽芝牧师(T.McClatchie)抵达[[香港]],他们是最早来华的2位[[英国]]圣公会传[[教士]]。他们对通商口岸进行考察后,确定浙江宁波为该差会在[[中国]]的传教中心。由于健康原因,他被迫返回英国,1847年出版了他在华期间的“Narrative”。这时他努力为在华传教事业筹集资金,于1849年被委任为新成立的维多利亚教区会督(主教),负责中国和日本的传教事业。他在1850年3月29日抵达香港,致力于传教及教育工作,并担任圣保罗书院之第二任校长。他在香港的期间,亦有到亚洲其他国家地区传教。
1864年,施美夫离开香港回到英国定居,次年从主教职位退休,1871年12月14日于英国Blackheath(当时属于肯特郡,今属伦敦)家中病逝。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