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盅盘舞

增加 3,492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盅盘舞</big> ''' |- | File:29d3dae7195b413fb6435…”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盅盘舞</big> '''

|-

|

[[File:29d3dae7195b413fb6435689a92e58a7.jpg |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221/29d3dae7195b413fb6435689a92e58a7.jpe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6%89%93%E7%9B%85%E7%9B%98&listsrc=wtfsimi&listid=4cfd3a8f00484650bea96be14c9d9946&src=waterfall_simi&correct=%E6%89%93%E7%9B%85%E7%9B%98&ancestor=list&cmsid=2de0d478b92b0cec0eb397effaa9fd30&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3d0ef1da08789f6d50c223fc393366ba&currsn=0&ps=57&pc=57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文昌"盅盘舞"源于元末明初,初时仅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期间表演。表演者分生、旦、丑三个角色,生角手执筷子击瓷盘(碟),旦角手执叠置的瓷盅撞击,丑角手拿彩扇,三人翩翩起舞。2005年被列入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春节期间,文昌有些村庄都会邀请盅盘舞队进村[[表演]]。盅盘舞队走家串户,且歌且舞,在每户人家里都要齐声大喊"恭喜发财,发财发丁",祈求户主财丁兴旺。在文昌的一些村庄,每逢春节,村里都要给前一年家里生了男孩的家庭送上一盏彩灯,送灯的人就跟在盅盘舞队的后面,一起给事主送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盅盘舞

源于;
元末明初

地点;
文昌

角色;
生、旦、丑

成就;
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起源'''==
盅盘舞起源于纪念冼夫人,千百年来,每逢农历二月,海口、澄迈、文昌、琼海、屯昌、定安等地的群众都会来到冼夫人庙前闹军坡,以歌舞等形式模仿冼夫人装军,纪念冼夫人的丰功伟绩。
=='''流传地域'''==
盅盘舞主要流行在文昌、[[海口]]、澄迈、[[琼海]]、屯昌、定安一带。
=='''舞蹈方法'''==
盅盘舞蹈由一男一女(即生角、旦角)装扮成新郎和新娘,另有一丑角,三人共同表演。新娘在新郎的配合下,双手各持叠置的瓷盅,上下相击,翩翩起舞;新郎以筷击盘;丑角则戴着面具,手拿羽扇,[[动作]]稚拙诙谐,气氛热烈,场面欢快,喜气洋洋。表演时由锣、鼓、弦等8种乐器伴奏,故也称为八音舞。
=='''价值评价'''==
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文昌盅盘舞是海岛文化和中原文化融汇的产物之一,从它诞生的历史渊源和漫长的传承、演变过程来看,对研究相关区域的历史文化及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皆具有现实意义。

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价值:文昌盅盘舞,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相关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舞蹈表现力,向世人展现了它那独特的艺术之美。

具有艺术回报于社会的实用价值:文昌盅盘舞流传[[演变]]到今天,已发展成为实用型的艺术形式。它迎合人们的普遍心理,以其丰富的舞蹈表现力和欢快的八音伴奏效果,赢得许多观众;它是真正意义上走进千家万户,难怪人们又将文昌盅盘舞雅称为"贺喜舞"。<ref>[https://www.sohu.com/a/366162241_687503 文昌盅盘舞——载歌载舞的特色之魂!], 360 ,2020-01-11</ref>
=='''参考文献'''==
20,8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