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五车书

增加 6,022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五车书</big> ''' |- | File:五车书.png|缩略图|居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五车书</big> '''

|-

|
[[File:五车书.pn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86d6277f9e2f07088eb67b08e724b899a901f203?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5Mg==,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4%BA%94%E8%BD%A6%E4%B9%A6/6909103/1/86d6277f9e2f07088eb67b08e724b899a901f203?fr=lemma&ct=single#aid=1&pic=86d6277f9e2f07088eb67b08e724b899a901f203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五车书,典故名,典出《庄子·天下》。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他读的书要五辆车拉,后遂用“五车书”指书多或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中文名''':五车书

'''典出''':《庄子·天下》

'''拼音''':wǔ chē shū

'''解释''':书多或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详细释义'''==

'''典源'''

《庄子集释》卷十下〈杂篇·天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
译文'''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书多达五车,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析事物之一,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释义'''

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他读的书要五辆车拉。后遂用“五车书、书五车、五车、五车读、惠子书、惠车、学富五车”等指书多或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用典示例'''==

【五车书】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辛弃疾《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兼济仓事》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五车载书不堪煮,两都觅官自取忙。”

【书五车】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诗:“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陆游《云门过何山》诗:“空将书五车,自诳腹十围。”

【五车】鲍照《拟古诗》之三:“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辛弃疾《水调歌头·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并寿诸友惟釂乃佳耳》词:“平生萤雪,男儿无奈五车何。”

【五车读】陆游《读书》诗:“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又《感兴》诗:“饱以五车读,劳以万里行。”

【惠子书】张笃庆《聊斋志异题辞》:“庄周漫说徐无鬼,惠子书成已满车。”

【惠车】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学富五车】《古今小说》卷四:“请个先生教他读书,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酋。”《再生缘》第一卷第二回:“学富五车真不假,才高八斗果非轻。”

=='''相关阅读'''==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孟庄和孟叟。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据《庄子·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惠施(出生于约前370年,逝世于前310年)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 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齐和楚联合起来对抗秦国。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那里与庄子成为朋友。魏惠王死后,张仪失宠,惠施回到魏国。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 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

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开封)后,魏国亦称梁国),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ref>[http://news.cri.cn/gb/3601/2005/10/18/882@742158.htm   庄子与惠施],华夏文化,引用日期2013-08-31</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1,8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