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即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即</big> ''' |- |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即</big> '''
|-
|
[[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即(拼音:jí)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即的古字形像人靠近食器准备就餐,本义是就食。引申为就(动词)、接近、靠近。由此又引申为至、到达、迎合、符合、寻求。由接近或到达义引申为就(时间副词)、即刻,由此虚化为表示承接的连词,与"则" "乃"用法接近,而且还可以表示假设、让步或转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即
拼音
jí
注音
ㄐㄧˊ
平水韵
入声十三职
部首
卩
笔画数
2+5
笔顺
㇕一一㇙丶㇆丨
统一码
5373
五笔
VCBH(86);VBH(98)
仓颉码
AISL
郑码
XOY
四角码
77720
旧体
卽
异体
皍
字级
一级(0901)
=='''字源解说'''==
会意字。"即"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左边是一只盛[[食物]]的[[高脚器皿]],右边是一个站立(图1)或跽坐(图2、3)的人,此人正面对着[[食器]],准备吃东西,其本意就是准备就餐。周代早期"大盂鼎"里的"即"字。就食者的姿形己稍变,食器已变成上下两头尖的了。
小篆(图9)又进一步把食器变成"皀"字形,就食者更不成人样,竟讹变为"卩"(即"节")了。隶变、楷化以后,字的形体讹异更大。楷书旧字形本小篆,多写作"卽"(左旁7画),现代规范字形本汉隶,写作"即" (左旁5画)。
近字辨析
即、既
这两个字形相近,但音义都不同。"即"读jí,主要意义是到、靠近,由"即"组成的常用词语有"即便""即使"。"既"读jì,主要[[意义]]是已经,由"既"组成的常用词语有"既……又……"(既生动又活泼)、"既然"。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五】【皀部】子力切(jí)
即食也。从皀,卪(jié)声。
说文解字注
即食也。
注:即当作节,《周易》所谓节饮食也。节食者,检制之使不过,故凡止于是之䛐(词)谓之即。凡见于经史言即皆是也。《郑风》《毛传》曰:即,就也。
从皀,卪声。
注:此当云从卩皀,卩亦声。其训节食,故从卩皀。卩,节古通也。今音子力切。古音在十二部。
广韵
子力切,入职精 ‖即声职部
即,就也。今也。舎也。半也。《说文》作卽,[[食也]]。亦姓,《风俗通》有单父令即卖。又汉复姓,有城阳相齐人即墨成。子力切。十六。
校释:食也,《说文》作"即食也"。
折叠康熙字典
【子集下】【卩部】 即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
《玉篇》卽,今作即。
【子集下】【卩部】 卽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7
古文:皍
《唐韵》子力切。《集韵》《韵会》《正韵》节力切,音稷。《说文》:卽食也。一曰就也。徐曰:卽犹就也。就食也。《前汉·高帝纪》:使陆贾卽授玺绶。注:师古曰:卽,就也。
又《玉篇》:今也。
又《尔雅·释诂》:卽,尼也。注:尼,近也。疏:卽今相近也。
又《前汉·西南传》:卽以为不毛之地,无用之民。注:卽,犹若也。
又卽卽,充实也。《前汉·礼乐志·安世房中歌》:硙硙卽卽,师象山则。注:积实之盛,类于山也。
又通作则。《前汉·王莽传》:应声涤地,则时成创。注:则时,犹卽时也。
又烛炬之烬曰卽。《管子·弟子职》:[[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檀弓》注:栉作卽。
又姓。《广韵》:风俗通有单父令卽费。
又汉复姓,有卽墨成。
又《集韵》:隶作卽。《玉篇》:今作即。
考证:"《管子·弟子职》左手执烛,右手执卽。注:卽,作焱。" 谨照原文左手执烛改右手执烛。右手执卽改左手正栉。卽作焱非管子注文,惟礼记檀弓注引作卽。谨改为檀弓注栉作卽。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左部右部大致等宽,左部顶部高,底部"卩"低。
❷左部首笔一㇕的折点抵竖中,点笔在田字格中心左下侧。
❸"卩",首笔㇆的横段与左部的第二笔横大致持平,钩尖在横中线。<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5%8D%B3 即],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即</big> '''
|-
|
[[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即(拼音:jí)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即的古字形像人靠近食器准备就餐,本义是就食。引申为就(动词)、接近、靠近。由此又引申为至、到达、迎合、符合、寻求。由接近或到达义引申为就(时间副词)、即刻,由此虚化为表示承接的连词,与"则" "乃"用法接近,而且还可以表示假设、让步或转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即
拼音
jí
注音
ㄐㄧˊ
平水韵
入声十三职
部首
卩
笔画数
2+5
笔顺
㇕一一㇙丶㇆丨
统一码
5373
五笔
VCBH(86);VBH(98)
仓颉码
AISL
郑码
XOY
四角码
77720
旧体
卽
异体
皍
字级
一级(0901)
=='''字源解说'''==
会意字。"即"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左边是一只盛[[食物]]的[[高脚器皿]],右边是一个站立(图1)或跽坐(图2、3)的人,此人正面对着[[食器]],准备吃东西,其本意就是准备就餐。周代早期"大盂鼎"里的"即"字。就食者的姿形己稍变,食器已变成上下两头尖的了。
小篆(图9)又进一步把食器变成"皀"字形,就食者更不成人样,竟讹变为"卩"(即"节")了。隶变、楷化以后,字的形体讹异更大。楷书旧字形本小篆,多写作"卽"(左旁7画),现代规范字形本汉隶,写作"即" (左旁5画)。
近字辨析
即、既
这两个字形相近,但音义都不同。"即"读jí,主要意义是到、靠近,由"即"组成的常用词语有"即便""即使"。"既"读jì,主要[[意义]]是已经,由"既"组成的常用词语有"既……又……"(既生动又活泼)、"既然"。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五】【皀部】子力切(jí)
即食也。从皀,卪(jié)声。
说文解字注
即食也。
注:即当作节,《周易》所谓节饮食也。节食者,检制之使不过,故凡止于是之䛐(词)谓之即。凡见于经史言即皆是也。《郑风》《毛传》曰:即,就也。
从皀,卪声。
注:此当云从卩皀,卩亦声。其训节食,故从卩皀。卩,节古通也。今音子力切。古音在十二部。
广韵
子力切,入职精 ‖即声职部
即,就也。今也。舎也。半也。《说文》作卽,[[食也]]。亦姓,《风俗通》有单父令即卖。又汉复姓,有城阳相齐人即墨成。子力切。十六。
校释:食也,《说文》作"即食也"。
折叠康熙字典
【子集下】【卩部】 即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
《玉篇》卽,今作即。
【子集下】【卩部】 卽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7
古文:皍
《唐韵》子力切。《集韵》《韵会》《正韵》节力切,音稷。《说文》:卽食也。一曰就也。徐曰:卽犹就也。就食也。《前汉·高帝纪》:使陆贾卽授玺绶。注:师古曰:卽,就也。
又《玉篇》:今也。
又《尔雅·释诂》:卽,尼也。注:尼,近也。疏:卽今相近也。
又《前汉·西南传》:卽以为不毛之地,无用之民。注:卽,犹若也。
又卽卽,充实也。《前汉·礼乐志·安世房中歌》:硙硙卽卽,师象山则。注:积实之盛,类于山也。
又通作则。《前汉·王莽传》:应声涤地,则时成创。注:则时,犹卽时也。
又烛炬之烬曰卽。《管子·弟子职》:[[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檀弓》注:栉作卽。
又姓。《广韵》:风俗通有单父令卽费。
又汉复姓,有卽墨成。
又《集韵》:隶作卽。《玉篇》:今作即。
考证:"《管子·弟子职》左手执烛,右手执卽。注:卽,作焱。" 谨照原文左手执烛改右手执烛。右手执卽改左手正栉。卽作焱非管子注文,惟礼记檀弓注引作卽。谨改为檀弓注栉作卽。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左部右部大致等宽,左部顶部高,底部"卩"低。
❷左部首笔一㇕的折点抵竖中,点笔在田字格中心左下侧。
❸"卩",首笔㇆的横段与左部的第二笔横大致持平,钩尖在横中线。<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5%8D%B3 即],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