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5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中药大辞典》:牛奶树子”</big> ''' |- |…”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中药大辞典》:牛奶树子”</big> '''
|-
|
[[File:T012dcd3c0e6d0953a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2dcd3c0e6d0953a8.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4938267&sid=5158961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基本信息'''==
拼音;Niú Nǎi Shù Zǐ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桑种植物对叶榕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岭南采药录》:"味酸,性寒。"
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腋疮,捣其子及叶敷之。"
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奶树子
=='''基本信息'''==
拼音;Niú Nǎi Shù Zǐ
别名;牛奶子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对[[叶榕]]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hispida L.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3-5m。全株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单叶通常对生;[[叶柄]]长1-4.5cm,被短粗毛;托叶2枚,阔披针形,长约1.5cm,在无叶和生榕果枝上,常4枚合生成环状,早落;叶片革质或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20cm,宽4-12cm,先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线或有不规则细锯齿,两面被短刚毛,下面较密。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成对着生于叶腋或簇生于树干上和无叶的枝上,倒卵形、陀螺形式近梨形,成熟后黄色,直径1.3-3cm,具柄,密生短硬毛,顶端略有脐状突起,中部以下常散生数枚苞片,基生苞片3枚;雄花、瘿花多数着生于花序托内壁的顶部,花被片3,雄蕊1;瘿花无明显花被,花柱近顶生;雌花无花被,花柱侧生,被毛。[[瘦果]]卵形。花期6一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旷地、山谷以及低海拔的疏林中或水旁堤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扁球形或近陀螺形,直径1-2.5cm,先端有圆形突起,表面深黄棕色,剖开后内含多数瘦果。瘦果长圆形,长约2mm,表面暗红色,光滑。气微,味微甜。
性味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痔疮便血;腋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岭南采药录》:治腋疮,捣其子及叶敷之。
摘录《中华本草》<ref>[http://ypk.39.net/c515491/ 牛奶树子], 药品通 , 2018-08-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中药大辞典》:牛奶树子”</big> '''
|-
|
[[File:T012dcd3c0e6d0953a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2dcd3c0e6d0953a8.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4938267&sid=5158961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基本信息'''==
拼音;Niú Nǎi Shù Zǐ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桑种植物对叶榕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岭南采药录》:"味酸,性寒。"
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腋疮,捣其子及叶敷之。"
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奶树子
=='''基本信息'''==
拼音;Niú Nǎi Shù Zǐ
别名;牛奶子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对[[叶榕]]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hispida L.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3-5m。全株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单叶通常对生;[[叶柄]]长1-4.5cm,被短粗毛;托叶2枚,阔披针形,长约1.5cm,在无叶和生榕果枝上,常4枚合生成环状,早落;叶片革质或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20cm,宽4-12cm,先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线或有不规则细锯齿,两面被短刚毛,下面较密。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成对着生于叶腋或簇生于树干上和无叶的枝上,倒卵形、陀螺形式近梨形,成熟后黄色,直径1.3-3cm,具柄,密生短硬毛,顶端略有脐状突起,中部以下常散生数枚苞片,基生苞片3枚;雄花、瘿花多数着生于花序托内壁的顶部,花被片3,雄蕊1;瘿花无明显花被,花柱近顶生;雌花无花被,花柱侧生,被毛。[[瘦果]]卵形。花期6一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旷地、山谷以及低海拔的疏林中或水旁堤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扁球形或近陀螺形,直径1-2.5cm,先端有圆形突起,表面深黄棕色,剖开后内含多数瘦果。瘦果长圆形,长约2mm,表面暗红色,光滑。气微,味微甜。
性味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痔疮便血;腋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岭南采药录》:治腋疮,捣其子及叶敷之。
摘录《中华本草》<ref>[http://ypk.39.net/c515491/ 牛奶树子], 药品通 , 2018-08-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