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4
次編輯
變更
钵盂
,無編輯摘要
'''中文名称''' :钵盂
''' 外 文 学家名称''' :赵壹:pa^tra
''' 年 代用 途''' : 汉代僧人的食器
''' 文学体裁意 义''' : 赋出家之行者必用制定之钵
|}
'''<big>钵盂</big>'''是盛饭菜的食器,多用于佛教徒化斋之用,多为铜、 [[ 铁 ]] 等材质,可在诵经时敲击。是僧人的化缘用具,一般都是个人使用,有名的高僧使用漆做的钵,因为比较轻,所以漆钵代表了僧人的崇高身份,法门寺有出土。普通僧人使用木钵比较多。一般高僧圆寂之前,会把自己用的袈裟和 钵传给得到自己真传的弟子,这个就是成语"衣钵相传"的由来。
* 1.亦作"钵釪"。是传统道教修行人士发明的一种装水或食物的器具,设计很巧妙,肚大,口小,水等不容易洒出,道人们用钵盂喝水时必须念"净水咒",所以自古有句"道家一钵水,八万四千虫"的说法。
== 材质 ==
钵之材料,如为铁制,则称铁钵(巴 ayo-patta);陶土制者,则称瓦钵(巴 mattika^-patta)、泥钵、土钵。至于盛钵之袋,称为钵囊、钵袋。而为防止钵盂倾倒之钵台,称为钵支;释尊所用之钵,称佛钵(石钵则仅限佛可使用)。后世亦有用涂漆之木钵,然此为外道所用,而非戒律所定范围内者。补修破损之钵有五种方法,称为五缀钵,即:(一)以细钉塞孔。(二)安小铁片打入令牢。(三)如鱼齿四边铰破内外相夹。(四)以铁片掩孔,周围钉之。(五)用屑末(碎铁末或磨石末)。破损之钵如破五缀(一缀为两指之长度,约六公分)以下始须修补,如破五缀以上,则不须修补,而可要求重换新钵。经修补后再用之钵,则称五缀钵。钵之大小于各律典中皆有差别,其容量亦因名称而异,通常有上钵、中钵、下钵之别,依十诵律卷四十三载,上钵可容三钵他之饭、一钵他之羹,及其余可食物半羹;下钵可容一钵他之饭、半钵他之羹,及其余可食物半羹;中钵容量则居间。又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五谓,一钵他相当于三十两饭,则三钵他饭为二升;一钵他羹与其余可食物半羹共计一钵他半,则为一升。除上、中、下三钵之外,另有;(一)过钵,又作大钵,比上钵大。(二)减钵,又作非钵,比下钵小。(三)随钵,即浅铁钵之助食器,相当于鐼子。(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七乞学处、四分律卷九、卷四十三、摩诃僧只律卷三十七、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五)
* FROM:【佛光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