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87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 </p>
|-
|<cente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17eca8065380cd7057b42e2a144ad345982815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B7%E9%B8%A3%E9%81%93%E4%B8%BB%E6%95%99%E7%BA%AA%E5%BF%B5%E5%AD%A6%E6%A0%A1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small>
|}
'''雷嗚道主教紀念學校'''是一所男子學校雷嗚道主教紀念學校,附設工科課程,包括機械、 電工、金工、木工,創立人是鮑思高慈幼會會士[[胡子義]]神父(Caetano Nicosia),他看見社會上有部分的青少年,在求學上遇到諸多困難,且無法求得學位;甚至有些因受家庭問題和乏人照護的青年,不能入學而常流蕩街頭,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累。有見及此,胡神父於1985年創立這所寄宿學校。公共學校網絡成員,非牟利私立學校,提供高小及初中教育。位於路環九澳村。 1985年創辦。持牌機構為鮑思高慈幼會。初時辦有小學3—6年級,招收寄宿生和走讀生。曾一度開辦機械和文商科職業先修班,但仍續辦正規教育,至1991年已辦至初中二年級。 1996—1997年度設小學3個班,中學3個班,在校學生138人,教師12人。辦學宗旨是遵照鮑思高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宗教和仁愛為基礎,使學生能得到身心、人格、智能的培養而成為良好的公民。
==教育宗旨==
學校的教育宗旨:遵照[[慈幼會]]祖[[鮑思高神父]](Dom Bosco)的預防 教育法,以理智、宗教和仁愛為教育基礎。特別著重教育和幫助有需要的青少年,透過學校學習及寄宿生活,使學生從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適當的發展。並使他們具有一技之長,以投身社會,成為良好的公民,參與造福人群的工作。
==歷史==
1972年,鮑思高慈幼會會士[[胡子義]]神父(Caetano Nicosia),他看見社會上有部分的青少年,在求學上遇到諸多困難,且無法求得學位;甚至有些因受家庭問題和乏人照護的青年,不能入學而常流蕩街頭,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累,決定創立一所學校,並命名為「聖若瑟小學」。
1983年,[[胡子義]]神父把聖若瑟小學移交[[母佑會]]修女接辦。
1985年,[[胡子義]]神父創辦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幫助一些貧苦無依及在學業上需要扶助的青少年,此時學校只有小學三年級至五年級。
1987年開辦初中,好讓學生能繼續在原校升讀初中。
1994年9月由[[龐秉輝]]神父接任,此時學生人數已達165人。
1997年7月由[[孔智剛]]神父任校長。
1998年9月由[[陳鴻基(神父)|陳鴻基]]神父接任校長一職,學生共130人。
1999年,學校有學生共160人,其中寄宿生有約100人,由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
2000年,「鳴道苑」落成,共可容納84位宿生,採家庭單位制,每個單位分有三房一廳,十二位宿生與一位舍家長同住,廚房及衛生間等設施應有盡有,使每位宿生有家庭的氣氛及環境。
2004年9月,[[龐秉輝]]神父再任校長,推行課程改革及小班化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懂得與別人溝通。再配合院舍生活教導他們學會自立能力。
==參看==
*[[慈幼會]]
*[[慈幼中學]]
*[[粵華中學]]
*[[聖保祿學校 (澳門)|聖保祿學校]]
*[https://www.dsej.gov.mo/~webdsej/openweb/view_uploadfile_attachment.php?sid=&board_name=schinf_1A&msg_id=1&sub_id=1&attachment=1 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校史]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 </p>
|-
|<cente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17eca8065380cd7057b42e2a144ad345982815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B7%E9%B8%A3%E9%81%93%E4%B8%BB%E6%95%99%E7%BA%AA%E5%BF%B5%E5%AD%A6%E6%A0%A1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small>
|}
'''雷嗚道主教紀念學校'''是一所男子學校雷嗚道主教紀念學校,附設工科課程,包括機械、 電工、金工、木工,創立人是鮑思高慈幼會會士[[胡子義]]神父(Caetano Nicosia),他看見社會上有部分的青少年,在求學上遇到諸多困難,且無法求得學位;甚至有些因受家庭問題和乏人照護的青年,不能入學而常流蕩街頭,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累。有見及此,胡神父於1985年創立這所寄宿學校。公共學校網絡成員,非牟利私立學校,提供高小及初中教育。位於路環九澳村。 1985年創辦。持牌機構為鮑思高慈幼會。初時辦有小學3—6年級,招收寄宿生和走讀生。曾一度開辦機械和文商科職業先修班,但仍續辦正規教育,至1991年已辦至初中二年級。 1996—1997年度設小學3個班,中學3個班,在校學生138人,教師12人。辦學宗旨是遵照鮑思高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宗教和仁愛為基礎,使學生能得到身心、人格、智能的培養而成為良好的公民。
==教育宗旨==
學校的教育宗旨:遵照[[慈幼會]]祖[[鮑思高神父]](Dom Bosco)的預防 教育法,以理智、宗教和仁愛為教育基礎。特別著重教育和幫助有需要的青少年,透過學校學習及寄宿生活,使學生從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適當的發展。並使他們具有一技之長,以投身社會,成為良好的公民,參與造福人群的工作。
==歷史==
1972年,鮑思高慈幼會會士[[胡子義]]神父(Caetano Nicosia),他看見社會上有部分的青少年,在求學上遇到諸多困難,且無法求得學位;甚至有些因受家庭問題和乏人照護的青年,不能入學而常流蕩街頭,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累,決定創立一所學校,並命名為「聖若瑟小學」。
1983年,[[胡子義]]神父把聖若瑟小學移交[[母佑會]]修女接辦。
1985年,[[胡子義]]神父創辦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幫助一些貧苦無依及在學業上需要扶助的青少年,此時學校只有小學三年級至五年級。
1987年開辦初中,好讓學生能繼續在原校升讀初中。
1994年9月由[[龐秉輝]]神父接任,此時學生人數已達165人。
1997年7月由[[孔智剛]]神父任校長。
1998年9月由[[陳鴻基(神父)|陳鴻基]]神父接任校長一職,學生共130人。
1999年,學校有學生共160人,其中寄宿生有約100人,由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
2000年,「鳴道苑」落成,共可容納84位宿生,採家庭單位制,每個單位分有三房一廳,十二位宿生與一位舍家長同住,廚房及衛生間等設施應有盡有,使每位宿生有家庭的氣氛及環境。
2004年9月,[[龐秉輝]]神父再任校長,推行課程改革及小班化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懂得與別人溝通。再配合院舍生活教導他們學會自立能力。
==參看==
*[[慈幼會]]
*[[慈幼中學]]
*[[粵華中學]]
*[[聖保祿學校 (澳門)|聖保祿學校]]
*[https://www.dsej.gov.mo/~webdsej/openweb/view_uploadfile_attachment.php?sid=&board_name=schinf_1A&msg_id=1&sub_id=1&attachment=1 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