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

圖片來自澳門指南

雷嗚道主教紀念學校是一所男子學校雷嗚道主教紀念學校,附設工科課程,包括機械、 電工、金工、木工,創立人是鮑思高慈幼會會士鬍子義神父(Caetano Nicosia),他看見社會上有部分的青少年,在求學上遇到諸多困難,且無法求得學位;甚至有些因受家庭問題和乏人照護的青年,不能入學而常流蕩街頭,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累。有見及此,胡神父於1985年創立這所寄宿學校。公共學校網絡成員,非牟利私立學校,提供高小及初中教育。位於路環九澳村。 1985年創辦。持牌機構為鮑思高慈幼會。初時辦有小學3—6年級,招收寄宿生和走讀生。曾一度開辦機械和文商科職業先修班,但仍續辦正規教育,至1991年已辦至初中二年級。 1996—1997年度設小學3個班,中學3個班,在校學生138人,教師12人。辦學宗旨是遵照鮑思高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宗教和仁愛為基礎,使學生能得到身心、人格、智能的培養而成為良好的公民。

教育宗旨

學校的教育宗旨:遵照慈幼會鮑思高神父(Dom Bosco)的預防 教育法,以理智、宗教和仁愛為教育基礎。特別著重教育和幫助有需要的青少年,透過學校學習及寄宿生活,使學生從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適當的發展。並使他們具有一技之長,以投身社會,成為良好的公民,參與造福人群的工作。

歷史

1972年,鮑思高慈幼會會士鬍子義神父(Caetano Nicosia),他看見社會上有部分的青少年,在求學上遇到諸多困難,且無法求得學位;甚至有些因受家庭問題和乏人照護的青年,不能入學而常流蕩街頭,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累,決定創立一所學校,並命名為「聖若瑟小學」。

1983年,鬍子義神父把聖若瑟小學移交母佑會修女接辦。

1985年,鬍子義神父創辦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幫助一些貧苦無依及在學業上需要扶助的青少年,此時學校只有小學三年級至五年級。

1987年開辦初中,好讓學生能繼續在原校升讀初中。

1994年9月由龐秉輝神父接任,此時學生人數已達165人。

1997年7月由孔智剛神父任校長。

1998年9月由陳鴻基神父接任校長一職,學生共130人。

1999年,學校有學生共160人,其中寄宿生有約100人,由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

2000年,「鳴道苑」落成,共可容納84位宿生,採家庭單位制,每個單位分有三房一廳,十二位宿生與一位舍家長同住,廚房及衛生間等設施應有盡有,使每位宿生有家庭的氣氛及環境。

2004年9月,龐秉輝神父再任校長,推行課程改革及小班化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懂得與別人溝通。再配合院捨生活教導他們學會自立能力。

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