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论语《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章》原文及解读.jpg|humb|350px|right|[http://n.sinaimg.cn/translate/290/w1080h810/20180416/5dYD-fzcyxmv1884048.jpg 原…”
[[File:论语《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章》原文及解读.jpg|humb|350px|right|[http://n.sinaimg.cn/translate/290/w1080h810/20180416/5dYD-fzcyxmv1884048.jpg 原图链接] [http://k.sina.com.cn/article_5617264320_14ed0a6c0019007f05.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 原文 ==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 解读 ==
圣人、君子、善人、有恒者,仿佛是优入圣域的四个台阶,工夫与境界不同。朱子讲: 圣人是完全合乎天理,中间已无勉强;君子是样样能做,却不免勉强;善人是知道有善有恶,能为善不为恶;有恒者则是比较守本分。
孔子似乎对有恒者特别重视,视有恒为向善的起点与条件。守本分,本来不是难事,大概因为人觉得本分中的事是寻常事,守常就变得没价值了。只是,没有装有,虚胖当壮实,日子不好过偏要摆阔,这样假大空的事情是很难长久的。<ref>[https://www.vrrw.net/wx/26868.html 论语《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章》原文及解读]</ref>
==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5%ad%94%e5%ad%90 孔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t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 原文 ==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 解读 ==
圣人、君子、善人、有恒者,仿佛是优入圣域的四个台阶,工夫与境界不同。朱子讲: 圣人是完全合乎天理,中间已无勉强;君子是样样能做,却不免勉强;善人是知道有善有恶,能为善不为恶;有恒者则是比较守本分。
孔子似乎对有恒者特别重视,视有恒为向善的起点与条件。守本分,本来不是难事,大概因为人觉得本分中的事是寻常事,守常就变得没价值了。只是,没有装有,虚胖当壮实,日子不好过偏要摆阔,这样假大空的事情是很难长久的。<ref>[https://www.vrrw.net/wx/26868.html 论语《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章》原文及解读]</ref>
==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5%ad%94%e5%ad%90 孔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