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6
次編輯
變更
送别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送别
| 圖像 = [[File:%E6E9%AD80%8C81%E5%88%AB%E5%9B%BE.jpg|缩略图|center|[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6E9%80%81%E5%88%ADAB%8CE5%9B%BE.jpg http://weiliblog.ooopicsina.com.cn/s/weili_17278048blog_682ee60b0102v1se.html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送别
| 生日 =
'''送别''' (歌曲)</br></br>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ref>[https://www.xiami.com/song/1771778464 朴树 送别]</ref> </br>
== '''基本信息''' ==
== '''创作背景''' ==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ref>[http://www.le.com/ptv/vplay/20012221.html 韩磊《送别》]</ref></br>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br>
== '''歌词''' ==
[[File:%E6E9%AD80%8C81%E5%88%AB%E4%B9%90%E8%B0%B1.jpg|缩略图|float|[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6E9%80%81%E5%88%ADAB%8CE4%B9%90%E8%B0%B1.jpg https://powerzhidao.baidu.com/question/268157880624454733982848804.html?qbl=relate_question_0 原图链接]]] '''李叔同版''' '''送别'''(广泛版本)</br>
长亭外,古道边,</br>
== '''作者简介''' ==
[[File:%E8E6%9D%8E%98E5%8F%94%E5%90%8C%E5%83%8F.jpg|缩略图|float|[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8E6%9D%8E%98E5%8F%94%E5%90%8C%E5%83%8F.jpg http://blogfoxue.sinaqq.com.cn/sa/20160405/blog_59dcfda80100etmf017737.html htm 原图链接]]]
'''李叔同''' </br>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br> [[ 李叔同 ]] 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 [[ 话剧 ]] 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 [[ 弘一法师 ]] 。</br>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br>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 '''社会影响''' ==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br>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br>
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br>
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插曲。</br>
2010年电影《让子弹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电影所述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 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br>
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br>
== '''衍生作品''' ==
1963年八一厂摄制的故事片《怒潮》,反映的是平江起义背景下的湖南农民革命运动、 [[ 彭德怀 ]] 彭老总早年革命生涯,所以文革时被扣上“为 [[ 彭德怀 ]] 翻案”的帽子,插曲《送别》也被禁唱。《怒潮》中有两首电影插曲《一支人马强又壮》和《送别》,成为多年来久唱不衰的电影歌曲。</br>
《送别》还有不少同名的不同填词版本,如:[[周传雄]]版、<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c4NzI3Mjg0.html 周传雄 版 《送别》]</ref>[[ 黄征 ]] 版 、[[ 陈绮贞 ]] 版 、<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E5ODgxODEy.html 陈绮贞-送别]</ref>[[ 席慕蓉 ]] 版 、<ref>[http://www.docin.com/p-1321965711.html 席慕容《送别》赏析]</ref>[[ 朴树 ]] 版 、<ref>[http://caozhi.news.163.com/17/1215/11/D5MOB2AA000181TI.html 朴树唱《送别》崩溃大哭:最怕突然听懂一首歌]</ref>[[ 陈哲甫 ]] 版 、[[林海音]]版等版本<ref>[https://wenwen.sogou.com/z/q734497661.htm 林海音版的送别]</ref></br>
== '''视频''' ==
''' 以一首 李叔同 《 歌唱祖国 送别 》 向国庆68周年献礼! 祝福伟大的祖国!'''{{#ev:youku|XMzAyNzgzODI5MgXMzcxODM0MTEwMA|alignment=left}}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