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聚天下者犹的

增加 5,13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聚天下者犹的'''》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第六卷。 《郁离子》是寓言体散文故事集,在中…”
《'''聚天下者犹的'''》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第六卷。

《郁离子》是[[寓言]]体散文故事集,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乱世,刘伯温隐居青田,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创作了《郁离子》。“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ref>[https://www.sohu.com/a/339375026_411416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神作,背后藏有秘密,人不到这岁数最好别读],搜狐,2019-09-07</ref>。《郁离子》包罗万象,囊括古今,阐明了刘伯温的政治理想、[[哲学]]观点、处世态度和治世的谋略等。刘伯温认为,如果按照书中的正确主张去做,就一定能达到[[文明]]之治的目标。

==原文==

郁离子曰:“[[水]]赴壑,[[鸟]]赴林,蝇赴臭,不驱而自至者也,而奚以召之哉?利者,众之所逐;名者,众之所争;而德者,众之所归也。是皆足以聚天下者也。故聚天下者其犹的乎。夫的也者,众矢之所射,众志之所集也。尧、舜以仁义为的,而天下之善聚焉。收天下之所争逐者,为之均之,不使其争逐也;及其至也,[[九州]]来同,四夷乡风,穆穆雍雍,以入于其的之中。桀纣以淫欲为的,而天下之不善聚焉。收天下之所争逐者,私诸其人;及其穷也,[[诸侯]][[百姓]]相与操弓注矢,的其躬而射之。是故不能仁义而为天下的者,祸也。故秦之未帝也,天下莫强焉,及其吞六国而一位号,不过再世,匹夫呼而与之争,天下并起和之,莫不以秦为辞者,的所在也。陈涉先起而先亡,以其先自主以为秦兵之的也。故曰不为事先动而辄随者,不为的而已矣。昔者秦攻韩上党,上党之守冯亭以上党归于赵,赵人受之,是以有长平之败,[[赵国]]几亡。夫秦之所欲取者,上党也,兵之所加不选其埋与赵也,惟上党之所在耳。介山之草木何罪而焚乎?之推之所在也。是故辞祸有道。辞其的而已矣。”

==译文==

郁离子说:“水奔沟壑,鸟人密林,蝇投臭物,不用驱赶而它们自己就会去的,而怎么不用召集呢?有利的事,众人都去追逐;有名的事,众人都去争取;而有德的事,众人都赵向于它啊。这些都是足以聚集天下的事啊。所以能聚集天下人的事,就好像是箭靶的中心一样。箭靶的中心,是被众矢所射,众心所归的目标。尧、舜把仁义当作目标,而天下的好事就聚集在那里。惧天下所争逐的好事,给他们均分开,不使他们争逐;等那个时候到来了,九州都来会集,四方闻风仰慕,穆穆雍雍,就被吸引到那目标(仁义)之中。桀、纣把淫欲当作目标,而天下邪恶的事就聚集在那里。收集天下人所争逐的利益,私分给那些人;等到穷尽了,诸侯百姓就争相操弓射矢,向那箭靶中心处的上下辐射去。所以不能把仁义作为天下目标的人,是天下之祸。因此秦还没有称帝时,天下没有比它强大的了,到它吞并了六国并即位称帝时没有超过两世,天下百姓就呐喊而起同它争夺天下,天下人群起响应,无人不把[[秦国]]当做谴责的对象,因为秦是天下的目标。陈涉首先起兵而又先亡,这是因为他首先自称为王而又秦兵做攻击的目标了。所以说不做事变的先行者而总当随行者,是为了不当众矢之的罢了。从前秦国攻打韩国的上党,上党的守将冯亭把上党归给赵国,赵国接受了它,所以赵国有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几乎被灭亡。秦国所想要夺取的是上党,[[军队]]所施加的压力不是选择韩与赵,只是选择上党所在的国家罢了。介山上的草木有什么罪却遭焚烧?因为那里是[[晋国]][[介之推]]的隐居地方。所以消除灾祸的办法,只是不当众矢之的而已。”

==评语==

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顺民心,合民意,就会引万民群起响应,达到预期效果。如果策略不当,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自取灭亡。

==作品评价==

《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在这点上颇得[[庄子]]精髓<ref>[https://www.docin.com/p-1492210159.html 庄子 33篇精髓整理],豆丁网,2016-03-17</ref>。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

==视频==
===<center>聚天下者犹的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来听刘伯温《郁离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涨知识</center>
<center>{{#iDisplay:h3214f4j06v|560|390|qq}}</center>

<center>陈胜华转述<郁离子>新书发布</center>
<center>{{#iDisplay:c0538wgp9ri|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
264,1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