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弢

增加 359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唐弢
| 像 = [[File: 田汉1唐弢1.jpg|缩略图|唐弢]][[File:唐弢1.jpg|缩略图|唐弢|朱之文|center|[http://pic5img1.nipicgtimg.com/20100111finance/pics/hv1/119/94/1452/4125101_111120055643_294440389.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E5%94%90%E5%BC%A2&src=tab_www&correct=%E5%94%90%E5%BC%A2&cmsid=728f383b9ff2d1ab6e41d93e1a7ebc28&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14&id=d35dea08f2d4a53febed9a9cd0997e9f&currsn=0&jdx=14&fsn=60&adsimgsn=0 360图片]]]| 圖像說明 = 作家
| 出生日期 = 1913年
|逝世日期 = 1992年
== 人物生平 ==
唐弢初中时家贫辍学,入上海邮局作拣信生,开始业余写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创作,以散文和杂文为主,其风格接近鲁迅,并因此与鲁迅结识。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后结识鲁迅。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化运动,参加初版《鲁迅全集》编校。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兼任中学教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回邮局,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周报》被禁,转编《文汇报·笔会》。新中国成立后,致力鲁迅著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坚持杂文、散文创作,历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新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195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8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1992年1月4日唐弢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唐弢初中时家贫辍学,入上海邮局作拣信生,开始业余写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创作,以散文和杂文为主,其风格接近[[鲁迅]],并因此与[[鲁迅]]结识。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后结识[[鲁迅]]。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化运动,参加初版《鲁迅全集》编校。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兼任中学教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回邮局,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周报》被禁,转编《文汇报·笔会》。新中国成立后,致力[[鲁迅]]著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坚持杂文、散文创作,历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新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195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8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1992年1月4日唐弢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所著杂文思想、艺术均深受 [[ 鲁迅 ]] 影响,针砭时弊,议论激烈,有时也含抒情,意味隽永,社会性、知识性、文艺性兼顾,先后出版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投影集》、《劳薪集》、《识小录》、《短长书》、《唐弢杂文选》等,散文随笔集《落帆集》、《晦庵书话》等,论文集《向鲁迅学习》、《鲁迅的美学思想》、《海山论集》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另辑有《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少年时期===
== =民国时期 ===
民国19年,开始参加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民国21年,他组织了有邮局工人、学徒、店员参加的"读书会",同 [[ 鲁迅 ]] 开始了通信。
民国22年,在鲁迅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散文《故乡的雨》,接着又发表了《海》、《怀乡病》等一批散文。不久,转向杂文。民国24年,将此前写的杂文80多篇汇集成书,取名《推背集》。出版后,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有关报刊纷纷发表评论,给予了肯定和赞扬。民国25年5月,又将新写的47篇杂文集结起来,取名《海天集》。
民国32年初,汪伪政权接管邮局后,唐弢离开那里,到一家私人银行当秘书。抗战胜利后,又回邮局工作。并与柯灵合编《周报》,后又主编《文汇报》副刊《笔会》。民国34年,他开始写书话,最先发表在柯灵主编的《万象》上。抗战胜利后,应《文汇报》编辑邀请写了一百余篇,后因故中断(1980年三联书店辑为《晦庵书话》出版)。民国36年,他新写的杂文集《识小录》(上海出版公司1947年12月)出版,以此"抗议三十年来,身所经历的活埋式的环境"。民国37年,出版散文集《落帆集》,其中不少篇章文笔优美,感情浓郁,十分感人。
在鲁迅研究方面,30年代唐弢参加了《鲁迅全集》的部分校对工作。以后,他又十多年如一日地从事 [[ 鲁迅 ]] 佚文的补遗工作,民国3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上海出版公司)。
===解放后===
 
上海解放后,历任邮政工会常务委员兼文教科长,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兼上海分会常委,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1951年任华东文物处副处长兼《文艺阵地》副主编。1953年任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月报》副主编。1955年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其间,唐弢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鲁迅研究方面,出版有《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上海出版公司1952年3月)、《向鲁迅学习》(上海平民出版社1953年11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1月)、《鲁迅在文学战线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12月)。
[[File:田汉2.jpg|缩略图|左|[http://img3.pchouse.com.cn/pchouse/1007/04/18369_sH.jpg 原图链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60年代后,唐弢主要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和有关现代文学的书籍版本为主。1961年起,重新开始为《读书》与《人民日报》副刊撰写书话,1962年由人民出版社辑为《书话》出版。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在现代文学的研究及理论批评方面:1962年12月出版了《创作漫谈》(作家出版社)。
1979~1980年,唐弢与 [[ 严家炎 ]] 共同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涉及作家近300人,文艺运动、流派、社团、作家、作品,均放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考察,评述其功过得失,对作品评价较注意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统一。在文艺观点上,赞成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主张写真实,认为文学论文既要有科学性,也要有艺术性,不仅要注意思维方法也要注意表现方法。主张文学史不应该是文艺运动史、政治斗争史、思想斗争史。应按文学史本身的发展来加以研究和论述。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部专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和《鲁迅的美学思想》。《鲁迅的美学思想》对 [[ 鲁迅 ]] 杂文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 鲁迅 ]] 的美学思想、 [[ 鲁迅 ]] 小说的现实主义和 [[ 鲁迅 ]] 佚文的真伪鉴别都有独到见解。
==文学成就==
 
唐弢一生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时评,并以《晦庵书话》的形式记录了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出版活动。唐弢是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海内外公认的权威学者,曾参加过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还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辑录、考订了鲁迅佚文。他的一系列关于鲁迅创作的著述,在鲁迅研究史上享有很高声誉。
唐弢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史料、史论方面有重要贡献,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3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是学习现代文学的重要著作,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通用教材。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