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雷海宗

增加 2,76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name=雷海宗
|image=[[File:雷海宗.jpg|缩略图]]
|sex=男
|birth_date=1902年6月18日
|birth_place={{QING}}[[河北省]][[永清县]]
|death_date=1962年12月25日
|death_place={{PRC}}[[天津]]
|restingplace=
|occupation=历史学家
}}
<big>'''雷海宗'''{{BD|1902年|6月18日|1962年|12月25日|catIdx=L雷}} ,原名雷得义,字伯伦。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教授。著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文化形态史》、《西洋通史》、《中国通史》等。提倡兼顾考证和综合,是“[[战国策派]]”、“[[清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梁启超]]、[[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史学四大家”。</big>
{{BD|1902年|6月18日|1962年|12月25日|catIdx=L雷}} 生于河北,原名雷得义<ref>[[永清县]]一个基督教牧 http://www.guoxue.com/master/leihaizong/leihaizong.htm 雷海宗,g国学大 ,2004-01-06</ref>,字伯伦。著名历史学 庭。1917年 就读于北京崇德中 [[南开大 。1919年至1922年]]、[[清华 ]] 校教授。著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文化形态史》、《西洋通史》、《中国通史》 此后 提倡兼顾 取公费 证和综合 是“[[战国策派]]”、“[[ 芝加哥大 清华 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梁启超]] 留学,主修历 、[[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 史学 ,辅修哲学。1927年以《杜尔阁的政治思想》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美国著名中古史 四大 詹姆斯·汤普逊
雷海宗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培养了众多史学名家。其为人先人后己,严己宽人,深受师生敬爱。有“声音如雷,学问如海,史学之宗”的美誉。[[潘光旦]]1950年曾赠诗:“不争两字见平生,全部工夫铸史成”,为雷海宗生平写照。 治史特点:重分析,重综合,重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反对繁琐考证或者事实堆砌,讲究历史的实用性;运用整体把握人文社科的跨学科研究的治史方法,比如,运用哲学眼光分析历史问题。 ==人物简介== 雷海宗(1902—1962),中国历史学家,字伯伦,河北省永清县人。 生于河北[[永清县]]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1917年,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1919年至1922年[[清华学堂]]高等科。此后考取公费,入[[芝加哥大学]]留学,主修历史学,辅修哲学。1927年以《杜尔阁的政治思想》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美国著名中古史家詹姆斯·汤普逊。 回国后历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系主任,[[金陵女子大学]]历史系教授,[[武汉大学]]史学系和哲学教育系教授  曾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系主任,金陵女子大学历史系教授和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任武汉大学史学系和哲学教育系教授。1932年后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历史系主任和文学院代理院长),对清华大学历史学科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后其学生[[何炳棣]]回忆当时系中几位重要人物时说:“当时[[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综合,系主任[[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 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直至逝世。1957年被划为所谓“右派”分子后(他在“鸣放会”上发言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停滞于恩格斯逝世时的1895年。此一发言随后被《人民日报》加“按语”发表,其解读显然是政治性的,不容商榷,尽管雷本人及其公开辩护者杨志玖先生一再申明发言的学术内涵及初衷,终归于事无补),雷海宗的健康不断恶化,5年后病逝,终年60岁。 雷海宗毕生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在30多年执教过程中,讲授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外国史学史、外国文化史、基督教史等多种课程。 编着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选读》、《西洋通史》、《西洋通史选读》(30年代前期)、《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世界上古史交流讲义》(解放后教育部审定)等。另有《历史的形态与例证》、《中外的春秋时代》、《上古中晚期亚欧大草原的游牧世界与土着世界》(《南开大学学报》人文版1956年第1期)等史学论文多篇
1932年后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历 雷海宗认为真正的 系主任和文 院代 不是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于事实之外须求道 院长) ,要以哲学的眼光 ,对 清华大学 历史 学科发展产生 作深刻透彻的 较大影响 后其 他曾受德国史 [[ 何炳棣O.施本格勒]] 回忆当时系中几位重要人物时说: 提出的 当时[[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 文化形态史观”的影响 雷海宗先生注重大 认为历史是多元 综合 系主任[[蒋廷黻]]先 是各个不同的文化在不同时间和地域独自产 专攻中国近代外交 和自由发展的历 。每个文化虽各有特点 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 但经过固定的生命周期必然趋于毁灭
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任南开大学 雷海宗为发展祖国教育事业和建设 历史 系教授,直至逝世。1957年“[[反右]]”中因为在《[[人民日报]]》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 科学 自1895年恩格斯死后发展停滞” 献出了毕生 讲话,而被打成右派,成为重点批判对象,長期患有腎病 力量 現血尿。1961年摘帽后 了巨大的贡献 即很快不顾病体 鞠躬尽瘁 重登讲台 桃李满天下
1992年12月28日,南开大学历史系举行了“纪念 雷海宗 长期从事 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三十周年”的会议。 2002年12月15日,南开大学 历史 ,培养了众多 院和《 史学 名家。其为人先人后己,严己宽人,深受师生敬爱。有 理论研究》编辑部、《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召开更大规模的 声音如 ,学问如 宗与20世纪中国 史学 ”学术研讨会,隆重纪念雷海 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会议一致认为应发扬他 美誉。[[潘 热爱祖国、诲人不倦、襟怀坦白、 旦]]1950年曾赠诗:“ 明磊落的献身精神;学习他的刻苦读书,勤奋探索,敢于否定过去, 争两字见平生 断创新前进的严谨学风;贯彻他主张的从中国现实出发,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全部工夫铸 比较研究中外历 成” 为雷海 弘扬中华文化,积极建设新中国的治学 生平写照
在新的21世纪,雷海宗所倡导的优良学风和 史特点:重分析 学精神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重综合,重对历史 他为之献身的祖国 整体把握,反对繁琐考证或者 教育 实堆砌,讲究 业和 历史 的实用性;运用整体把握人文社 的跨 科研究 将取得更加辉煌 治史方法,比如,运用哲学眼光分析历史问题 成就和发展
==负面评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乔治忠教授在2014年第1期的《学术研究》上发表的文章称,雷海宗的历史学成绩实为乏善可陈,相当平庸,远离“历史学家”的头衔不可以道里计。雷海宗本人生前从未自诩为历史学家,但是在某种人为地竞相打造偶像的风气下,历史学科的世界上古史专业恰恰缺乏如同中国古代史之[[王国维]]、[[陈寅恪]]、[[顾颉刚]]、[[陈垣]]那样年辈相当的学术大家,于是雷海宗先生被强抬上轿,意外“走红”,被捧上了学术大家的地位。加之某些争名声、争利益需求的推动,循环炒作,越闹越热,以至于学术理性逐渐流失,不仅人云亦云酿为惯例,甚至竞相捧场,过甚其辞。
==参考资料==
2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