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康进之

增加 9,225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康进之| 外文名 = Yammie Nam| 图像 = [[File:132005031.jpg|缩略图|center|[http://i7.hexunimg.cn/2011-08-02/132005031.jpg 原图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1-08-02/132005027.html 来自和讯网]]]| 图像说明 = |center | 出生地点 = 中国山东| 国籍 = 中国| 别名 = 蓝精灵| 职业 = 演员| 知名作品 = 《李逵负荆》<br> 大时代 <br> 万家传说 <br> 家有娇妻}}==人物简介==<p style="text-indent:2em;"><big>''' 康进之 '''</big> 元代戏曲作家。棣州(今山东惠民)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 。后世人评价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钟嗣成 。作杂剧两种:《黑旋风老收心》、《梁山泊李逵负荆》,今存《李逵负荆》一剧 《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史载康进之作杂剧两种:《黑旋风老收心》与《李逵负荆》,如今只留下《李逵负荆》一剧。在当时十分流行,如贾仲明为其作为的【凌波仙】吊词云:"编《老收心》李黑厮,《负荆》是小斧头儿。行于世,写上纸,费骚人和曲填词"。</p><p style="text-indent:2em;">康进之是在惠民"曲山艺海"中长大的,他常与社会下层艺人往来,是一位不肯同统治者合作的"贤人" ,对民众疾苦却十分同情。《李逵负荆》写酒店店主的女儿满堂娇被冒充[[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去,同宋、鲁一起下山找人对质,真相大白后,[[李逵]]负荆请罪,[[宋江]]即命[[李逵]]清除两个恶棍,将功折罪。[[李逵]]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戏剧人物,在康进之笔下,[[李逵]]天真烂漫,淳朴爽直,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胸怀坦荡,疾恶如仇,他还深深热爱着梁山泊的一草一木。戏中写[[李逵]]下山踏青游玩就十分生动:“和风渐起,暮雨初收。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远近沙鸥。”“人道我梁山泊无有景致,俺打那厮的嘴。”虽然此时[[李逵]]的性格还未最后定型,但已经十分可爱,明代戏曲家[[孟称舜]]评康进之为"曲语句工当行,手笔绝高绝者"。后来元剧研究者都以康进之为"词林之英杰",而赞誉《李逵负荆》是元代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p>==作品鉴赏==<p style="text-indent:2em;">《李逵负荆》,正名作《梁山泊李逵负荆》,又作《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是现存元代杂剧水浒戏中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其内容情节与《水浒传》第七十三回下半章的故事,大致相同。全剧写宋刚和鲁智恩这两个歹徒,冒充梁山英雄[[宋江]]、[[鲁智深]],拐走梁山附近杏花庄酒店主人王林女儿满堂娇。正逢清明时节梁山泊放假,[[李逵]]下山踏青,到酒店饮酒,听了王林的哭诉,怒火满腔,回到山上斥责和嘲弄[[宋江]],大闹忠义堂,欲砍杏黄旗。后经下山到酒店找王林质对,才知是两个歹徒假冒[[宋江]]、[[鲁智深]]作恶。[[李逵]]明白了真相后,悔恨莫及,并知错改错,向[[宋江]]负荆请罪。恰好两个歹徒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派[[李逵]]下山捉拿歹徒,为民除害,搭救了王林父女。全剧在庆功声中结束。</p><p style="text-indent:2em;">剧情发展虽然建立在误会的基础上,却符合[[李逵]]性格鲁莽刚直的特点。正是通过[[李逵]]维护梁山泊名声的行动,展现了梁山义军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作者还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李逵]]下山时的赏景、背诗,寄托了他对山寨的感情;下山对质时急如星火,生怕[[宋江]]等二人不肯前去;负荆请罪时,既羞愧又装傻装呆,希望得到宽恕;惩办恶棍时又是勇猛果敢。这些描写,不仅具体表现了[[李逵]]嫉恶如仇、豪爽天真的性格,还加强了剧本的喜剧色彩。全剧曲词豪放,曲白生动。明代戏曲家[[孟称舜]]评为"曲语句工当行,手笔绝高绝者"。历来元剧研究者都以为它是元代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论者也有认为本剧写[[李逵]]下山时一路赏景追逐水流桃花的较细致的刻画,负荆前一度想到自尽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李逵]]的英雄形象。他鲁莽、轻信,却又直率而勇于认错。这一切都出自对梁山义军的忠诚,对人民疾苦的同情。</p><p style="text-indent:2em;">这是一场由误会造成的戏剧故事,剧情并不复杂、曲折,但却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颂扬了梁山英雄热爱人民、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正义行为,揭示了梁山起义军和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亲密关系。体现了封建社会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愿望和理想。《李逵负荆》所表达的这一深刻的主题,主要靠[[李逵]]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揭示出来的。</p>==元杂剧==<p style="text-indent:2em;"><big>'''简介'''</big></p><p style="text-indent:2em;">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 为中心,流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灿、名作如云。</p><p style="text-indent:2em;"><big>'''艺术价值'''</big></p><p style="text-indent:2em;">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p><p style="text-indent:2em;">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p>==作品欣赏==</p><p style="text-indent:2em;">套数</p><p style="text-indent:2em;">【双调】新水令</p><p style="text-indent:2em;">武陵春</p><p style="text-indent:2em;">当年曾避虎狼秦,是仙家幻来风韵。景因人得誉,</p><p style="text-indent:2em;">人为景摹真。佳趣平分,人景共评论。</p><p style="text-indent:2em;">【驻马听】 花片纷纷,过雨犹如弹泪粉。溪流</p><p style="text-indent:2em;">滚滚,迎风还似皱湘裙。桃源路近与楚台邻,丽春园</p><p style="text-indent:2em;">未许渔舟问。两般儿情厮隐,浓妆淡抹包笼尽。</p><p style="text-indent:2em;">【乔牌儿】 风流人常透引,尘凡客不相认。地形高更比天台峻,洞门儿关闭紧。</p><p style="text-indent:2em;">【沉醉东风】 瑶草细分明舞茵,翠鬟松仿佛溪 云。蜂蝶莫浪猜,鱼雁难传信。好风光自有东君,管 领红霞万树春,说什么河阳县尹! 【甜水令】 难描难画,难题难咏,难亲难近, 无意混嚣尘。若不是梦里相逢,年时得见,生前有分, 等闲间谁取温存! 【折桂令】 美名儿比并清新,比不的他能舞能 讴,宜喜宜嗔。惑不动他疏势利的心肠,老不了他永 长生的鬓发,瘦不的他无病患的腰身。另巍巍居世外 天然异品,香馥馥产人间别样灵根。最喜骚人,寓意 超群,把一段蓬莱境妆点入梁园,将半篇锦绣词互换 出韩文。 【随煞】 说清高不比那寻常赚客的烟花阵,追 访的须教自忖。先办下无差错的意儿诚,后问的他许 成合的话儿准
1,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