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43
次編輯
變更
威廉·福克纳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writer
| name = 威廉·福克納<br />{{lang|en|William Faulkner}}
| image = Carl Van Vechten - William Faulkner[[File:威廉·福克纳2.jpgpn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3/19/2141/139223373.png 原圖鏈接] [http://cul.qq.com/a/20161014/020361.htm 來自腾讯文化]]]
| imagesize = 200px
| caption = 威廉·福克納,1954年
高中时候他结识了来自[[耶鲁大学]]的菲尔·斯通。他比福克纳大四岁,其父是银行行长。斯通在读了福克纳一些早期作品后认识到他的天赋,介绍[[T·S·艾略特]]、[[叶芝]]、[[埃兹拉·庞德]]等人的诗给他阅读。菲尔的文学导师[[斯塔克·扬]]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有同性恋倾向,扬和菲尔一起成了福克纳的文学引路人。同学们注意到福克纳的气质阴柔,喜欢他的也往往是一些偏男性化的女孩,不过这种女人气质在他成年以后慢慢消退。除了探讨文学和南方,斯通和福克纳还经常到大森林里打猎。<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28、29}}</ref>1916年福克纳第二次参加了十一年级的升学考试。遭到失败。祖父为他在银行谋得一份工作,但他并不专心,经常参与[[密西西比大学]]的社交活动,认识了后来成为其经纪人的本·沃森,还做了后者的文学导师。福克纳越来越注意穿着,经常去买一些昂贵的服饰。<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30、31}}</ref>
福克纳回乡以后,不愿找普通工作,而是终日编造故事,认为自己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在三角洲地区的克拉克斯代尔,他结识了雷诺·德沃克斯,由后者带去[[新奥尔良]],尝到了放纵生活的滋味,一次甚至借着酒劲与警察发生冲突。也就在那儿他认识了已是美国知名作家的[[舍伍德·安德森]]。再次返乡后,福克纳接受了母亲的建议,于1919年9月19日成为了密西西比大学里的特殊学员。<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40、41}}</ref>同年11月,他在《密西西比人》上发表了一些模仿性的诗作和首篇短篇小说《幸运着陆》。大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福克纳那些欧化的诗歌和他吊儿郎当的做派引发了同学们的恶意攻击,他们送了他一个绰号:“不顶事伯爵”。1920年的夏季,他整日读书写作,还与邻居、英语教授卡尔文·布朗成为好友。秋天回到学校后,组织过剧团,写了剧本《提线木偶》,为《密西西比大学》年鉴作画,发表了一些评论。《提线木偶》带有19世纪的欧洲风格,其核心思想——人是社会中活动的木偶在其今后的创作中有了更大发展。<ref>{{harvnb|弗莱德里克·R·卡尔|2007|p=164、170}}</ref>11月,他选择离开了学校。<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42-45}}</ref>福克纳离开大学后,不再像以前那样注意形象,开始酗酒。他和斯通还经常出没于[[孟菲斯]]的酒吧和妓院。他仍然靠着父母和朋友接济过生活,1921年还出版了献给埃丝特尔的诗集《春之幻境》。这年秋天,他受斯塔克·扬邀请来到纽约,在一家书店得到了职位。福克纳在推销书籍上是成功的,自己也利用职务之便阅读了包括[[纳撒尼尔·霍桑|霍桑]]、[[马克·吐温]]、[[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在内的大量作品。<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50-52}}</ref>然而他对于都市生活并不适应,终于在菲尔的推荐下返乡成为了密西西比大学的邮政所长。1922年3月13日,祖父去世,之后二弟和三弟也先后成婚,而福克纳却只是埋头写作诗和散文。<ref>{{harvnb|弗莱德里克·R·卡尔|2007|p=196-198}}</ref>
===从新奥尔良到欧洲===
福克纳在邮政所时,经常利用上班时间阅读书报、喝酒打牌,邮件也时常延误,学生们投诉不断。他用薪水买了汽车,还加入了[[童军]]。<ref>{{harvnb|弗莱德里克·R·卡尔|2007|p=202}}</ref>1924年9月,邮政检查员解雇了他。然而,有可能是他自己主动辞职的——他觉得这份工作不能满足自己的抱负,然后和菲尔一起炮制了被解雇的谣言。离开以后他对人说:“感谢上帝,从今以后我可再也不用听从任何一个有两分钱买邮票的龟孙子的使唤了”。这期间他在斯通帮助下出版了诗集《大理石牧人》。在为出版商写的简短自传中,他提到了自己的曾祖父,把自己的家姓由Falkner改成了Faulkner,而且表明牛津只是自己的临时住址。这本诗集过度矫饰、空洞,但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感情。《新奥尔良随笔》的一部分这时也已开始动笔。<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56-58}}</ref>
1924年年底,福克纳在[[新奥尔良]]会见了舍伍德·安德森,安德森是福克纳在纽约书店雇主的丈夫,从此便与安德森往来密切。新奥尔良的《双面人》周刊是南方颇有名望的一份文化杂志,安德森、[[罗伯特·佩恩·沃伦]]、[[欧内斯特·海明威]]等人都在上面发表过文章,福克纳也加入了这个圈子。<ref>{{harvnb|弗莱德里克·R·卡尔|2007|p=207}}</ref>他们常常一起散步,互相交流小说写作的技巧。安德森十分欣赏福克纳的天才,然而告诫他要学会收敛,做到收放自如。1925年2月起,他在《双面人》上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和诗歌,并在此时开始写作首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4月发表《新老诗歌:发展历程》回顾自己走过的诗歌道路,将豪斯曼和[[济慈]]列为最杰出的诗人。同月的《双面人》还刊登了安德森的小说《相会于南方》,里面一个瘦小、酗酒的诗人大卫即是以福克纳为原型。4月26日的《晨报》上登出的文章中,福克纳对安德森的七部书(包括《[[小城畸人]]》)的做出了高度评价。5月在安德森推荐下将《士兵的报酬》寄给出版商利弗赖特,数月后安德森曾对后者预言,福克纳将一举成名。<ref>{{harvnb|李文俊编|2008|p=360-361}}</ref>期间福克纳追求了几个女孩都遭到拒绝,在新奥尔良时,他邂逅了矮小柔弱的海伦·贝尔德,二人在帕斯卡古拉相处了一段时间,期间为海伦写了不少诗和故事。然而海伦嫌他瘦小、心思重,她母亲也看不中福克纳,带着女儿去了欧洲。<ref>{{harvnb|潘小松|1995|p=29}}</ref>
1928年春,他开始写第三部关于康普生家族的小说《黄昏》,这就是后来的《[[喧哗与骚动]]》。哈考特·布雷斯公司的编辑哈里森·史密斯同意出版《坟墓里的旗帜》,但要求他做出删改两万多字以减轻实验色彩。他同意了,同时忙于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已经完成的《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最后搬出了沃森的公寓,在几个朋友那里轮流借住,给一些稿酬较高的杂志写稿,并等待着史密斯对《喧哗与骚动》的评价。12月初,他回到了牛津,这时镇上落成了向“小上校”致敬的“福克纳堂”,弟弟约翰还当上了检察官。重回纽约后,他发现编辑们并不看好《喧哗与骚动》。一批小说被投稿至《斯克里布纳》杂志,遭到拒绝。<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110-113}}</ref>
1929年1月,献给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沙多里斯》(删改过的《坟墓里的旗帜》)出版了。2月时他去信给哈考特表示感谢,并告诉他已经在着手一部新的小说《[[圣殿 (小说)|圣殿]]》。4月29日,埃丝特尔与富兰克林正式离婚。5月,福克纳完成了《圣殿》的打字稿,却被出版社拒绝。尽管福克纳与奥尔德姆家都不看好,福克纳还是与埃丝特尔在6月20日举办了婚礼,之后到帕斯卡古拉的海滩度了蜜月。蜜月之中埃丝特尔曾尝试自杀,后来靠镇静剂才得以控制。<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119}}</ref>10月7日,《喧哗与骚动》出版,受到评论界好评。1930年1月12日,福克纳打完了《[[我弥留之际]]》,之后他便筹划投稿给一些有知名度的杂志,这些筹划中的小说有30篇于将来的3年中发表。这时他的短篇小说稿酬已超过过去写四部长篇的酬劳。4月12日,福克纳买下了名为“山楸橡树别墅”的别墅,这座房子是内战时期的产物,6月正式入驻。这座房子在往后的岁月中成为福克纳的安身立命之所。4月30日,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发表于《论坛》杂志,同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还有《荣誉》、《节俭》和《殉葬》。10月6日,《我弥留之际》在纽约由凯普与史密斯公司出版。12月,同一公司出版了修订版的《圣殿》。同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在其演说中提到了福克纳,称他“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ref>{{harvnb|李文俊编|2008|p=369}}</ref>
===好莱坞岁月===
[[File:威廉·福克纳1.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6/0118/U3875P843DT20160118072248.jpg 原圖鏈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6-01-18/85141.html 來自中国作家网]]]
福克纳回到牛津,继续写作。1932年1月,他把《转向》的定稿寄给了本·沃森,3月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2月19日写完了《八月之光》草稿。3月他将它寄给了本·沃森和哈尔·史密斯寻求连载机会,要求不少于5000美元的稿酬,并不得更改。纽约的一些出版商推荐他去好莱坞。这时的福克纳常常为钱和埃丝特尔吵架,当[[米高梅公司]]准备请他时,他一口回绝。福克纳出手大方,埃丝特尔也不知节俭,家庭财政很快便陷入危机。<ref>{{harvnb|戴维·明特|1994|p=157}}</ref>短篇的稿费不够多,《圣殿》的稿费由于史密斯的新公司即将破产而遭到扣留,《八月之光》分期连载的计划也遭到失败。<ref>{{harvnb|弗莱德里克·R·卡尔|2007|p=527}}</ref>4月14日去信库安德罗感谢后者翻译和评论自己的作品,并承认自己的性爱观点有着清教主义色彩。<ref>{{harvnb|李文俊编|2008|p=375}}</ref>福克纳只好和米高梅签了合同,1932年5月7日报到。他本来只想为[[米老鼠]]电影和新闻电影工作,结果米高梅要他与人合写《肉欲》的剧本,他与公司闹僵了。他硬着头皮改写自己的短篇,公司对此不感兴趣,提出压低工资又被他拒绝。然而大导演[[霍华德·霍克斯]]相中了他,要他把空战故事《转向》改编成剧本。8月6日,父亲默里逝世,他赶回去参加了葬礼。<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154}}</ref>9月底他带着莫德和迪安回到了好莱坞,10月6日,《八月之光》出版,得到了评论界的赞誉。10月末又回到了家乡。<ref>{{harvnb|弗莱德里克·R·卡尔|2007|p=534-535}}</ref>
===晚年===
[[File:William Faulkner 1954 (2) (photo by Carl van Vechten)威廉·福克纳.jpg|right缩略图|thumb右|200px250px| 威廉·福克纳,[http://photocdn.sohu.com/20120727/Img349135380.jpg 原圖鏈接] [ 卡尔·范维克滕]http://roll.sohu.com/20120727/n349135376.shtml 來自搜狐网] 摄于1954年]]
1954年,他访问了英国、巴黎和[[聖保羅 (巴西)|圣保罗]]等地,4月发表了非虚构文章《密西西比》,介绍家乡历史和作者的童年及作品,另外为《寓言》写了封面推荐,声称“和平主义没有用,对付不了制造战争的那些力量”,但康明斯决定不采用这段话。8月正式出版了《寓言》。10月他读到库格兰写的《福克纳的隐秘世界》,撰文反击。<ref>{{harvnb|李文俊编|2008|p=421}}</ref>1955年,他应[[美国国务院]]的请求,到7个国家进行了访问。3月他写了一封公开信,认为在学校进行强制了种族融合对改善教学状况并无意义,4月又做了报告,题为《美国式的自由》。6月黑白合校的争执已然白热化,福克纳因为自己的立场承受了很大压力,甚至有极端主义者给他打恐吓电话。8月先后访问了[[东京]]、[[马尼拉]]和意大利。<ref>{{harvnb|李文俊编|2008|p=424-426}}</ref>在日本的访问前,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知识界也进行了造势。在机场的时候,记者们的提问他大多拒绝,只提起对日本文化的兴趣,以及如何避免战争。第二天的午宴他没有出席,下午的招待会上更一言不发。接下来几天采访中,他谈到对土地的责任、以及日本人的礼貌和节制。日本人发现这位作家颇为保守,与当时流行的风格大相径庭。<ref>{{harvnb|潘小松|1995|p=179、180}}</ref>在罗马的时候,他于9月6日发表了关于埃米特·蒂尔案件的声明。这个黑人青年向路途中遇到的一个白种女人吹口哨并做了粗鲁的手势,结果被两个白人男子杀害,地方法院判这两名白人无罪。福克纳对此表示了谴责:“如果我们这些美国人已经可以在令人绝望的文化中杀死一个孩子——不管出于何种理由,不管他是什么肤色——那我们就不配活着,而也许也不会再活着。”<ref>{{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338}}</ref>
==主题==
===传统社会的解体===
=== 引用 ===
{{Reflis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