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余光中

增加 49,862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余光中</h4>| image = <img src="http://www.newsancai.com/wp-content/uploads/2017/12/20171214YU-640x427.jpg" width="250" ><br> <br>[http://www.newsancai.com/b5/news-2/2017/12/14/240896-%E8%A9%A9%E4%BA%BA%E4%BD%99%E5%85%89%E4%B8%AD%E7%97%85%E9%80%9D-%E4%BA%AB%E5%A3%BD90%E6%AD%B2 圖片來源新三才]| imagesize = | caption = | pseudonym =| birth_name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28|10|21}}| birth_place = [[中華民國]][[南京市]]|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2017|12|14|1928|10|21}}| death_place = [[台灣]][[高雄市]]<br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education = [[金陵大學]]外國語文學系{{small|(肄業)}}<br>[[廈門大學]]外國語文學系{{small|(肄業)}}<br>[[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文學學士<br>[[愛荷華大學|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 occupation = [[文學家]]、[[教授]]、[[翻譯家]]| nationality = [[中華民國]]| period = 1952年-2017年| genre = [[新詩]]、[[散文]]、評論、[[翻譯]]、[[編輯]]| subject =| movement = [[現代詩論戰]]、[[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notableworks =《左手的繆思》<br>《蓮的聯想》<br>《記憶像鐵軌一樣長》<br><br>《鄉愁》<br>《紫荊賦》| spouse = {{marriage|范我存|1956|reason=w.}}<ref>[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874622 余光中、范我存結褵61年 她是那位護井的人]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4082259/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874622 |date=2017-12-14 }}</ref>| partner =| children = (4女兒)<br>余珊珊<br>余幼珊<br>余佩珊<br>余季珊<ref>[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2876165 余光中與范我存結褵61載 育4千金選婿有條件]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4213526/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2876165 |date=2017-12-14 }}</ref><br>| relatives =| influences =| influenced =| awards =| signature =| website =}} '''余光中''' (1928年10 ({{bd|1928年|10 月21日 -2017年12 |2017年|12 月14日 }} ), 生於[[南京市 (中華民國)|南京]],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 福建 [[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餘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餘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餘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其詩作如《[[鄉愁]]》、《[[鄉愁四韻]]》,散文如《[[聽聽那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等,廣泛收錄於大陸及港臺語文課本。 ==家世==余光中家世居[[ 泉州 ]][[永春]],祖父為余東有, 永春 縣桃城鎮洋上村 人, 生於 清咸豐五年(1855年)<ref>[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6-04/20/content_2058540.htm 永春:余光中祖父余东有先生像赞纪念册]</ref>,是當地的大地主,認為[[中國]]前途不如[[南洋]],因安排其幼子余超英到[[南洋]]發展,1934年病逝。 父親余超英為[[閩南]][[華僑]],曾在[[馬來亞]][[檳榔嶼]]、[[麻六甲]]、[[吉隆坡]]等地舉辦「[[漢文]]學校」,以[[閩南語]]教學,返華後,任[[永春縣]]教育局長。在[[閩變]]時為[[左派]]名人,故得「[[中華共和國]]」[[十九路軍]]司令[[蔣光鼐]]任命為[[安溪縣]][[縣長]]<ref>[http://news.sina.com.cn/s/2006-10-10/17522400576418s.shtml 知名作家余光中祖父纪念册 现于永春]{{Dead link|date=2018年8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当余超英赴任安溪縣長時,[[十九路軍]]正遭國民黨中央軍的猛烈進攻,所以当時的報紙對其雖有報導,但卻十分簡略,由於隨即被國民黨攻破,所以可以推測余超英擔任安溪縣長的時間只有十多天,1948年余超英任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海外工作會設計科科長,但沒有跟隨到台灣。1949年之後,由[[廈門]]逃到[[香港]],在國民黨的號召之下,才在1950年東渡[[台灣]]<ref name=夢>[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048/2927018 余光中遺作之1/夢見父親 ],[[聯合報]],2017年12月16日</ref>。余超英對家鄉[[永春]]有著深厚的感情,曾創辦台北永春同鄉會,并連任四屆理事長,1992年去世,葬在新店碧潭永春公墓。<ref>[http://news.dwnews.com/taiwan/big5/news/2011-10-11/58204648.html 台灣詩人余光中返鄉謁祖 其父曾任福建安溪縣長]</ref>余光中稱其父親雖然長壽,卻苦於[[風濕]]、[[失明]]、行動不便,到97歲才與世長辭。<ref name=夢 /> 母親孫秀君為[[江蘇]][[常州]][[武進]]人,師範學校畢業,到[[永春縣]]任教,結識了當時的教育局長余超英,成為為余超英的[[續絃]]夫人,據余光中回憶,其父只會[[閩南語]],「[[普通話]]還說不清,更不懂從江蘇派來的師範畢業生,也就是母親,那一口[[江南]]腔的[[常州話]]」,但言語不通的兩人,還是順利結婚<ref name=夢 />,余光中稱:「[[抗戰]]初期,母親帶我出入於[[淪陷區]],備歷驚險,母子同命,片刻不離。所以母子之間的親切,遠勝於父子之間,亦即[[佛洛伊德]]所謂的『[[戀母情結|戀母仇父情結]]』。」<ref name=夢 />孫秀君五十三歲即過世,此後,余超英不再娶妻,由余光中的夫人范我存操持家務。<ref name=夢 /> 余光中的夫人[[范我存]],是余光中的表妹,[[江蘇]][[常州]]人。余光中以「[[江南]]人」自命<ref>[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83059 余光中〈鄉愁〉抒發中國情懷 曾被溫家寶引用搞統戰]</ref>,很少提到[[閩南]],他說:「常州是我的『母鄉』,也是我的『妻鄉』;母鄉加妻鄉,那份鄉情也不下於『父鄉』了。」余光中說,「常州就是我的故鄉。」<ref>[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214/1259495/ 余光中《鄉愁》 重慶、常州搶認是詩中場景]</ref> 余超英曾與先前的妻子育有一个九岁男孩,即余光中的異母兄-{余}-光亞。-{余}-光亞十八歲時病逝<ref>[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10168 茱萸的孩子:余光中]</ref>。 ==生平==1928年,戊辰龍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出生於[[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國]] 南京, 自稱「茱萸的孩子」。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流亡]][[汪精衛政權]]地區。次年隨母親逃往[[上海]],居住半年,後經由船隻經過[[香港]]抵達[[越南|安南]],又經過[[昆明]]、[[貴陽]],抵達[[重慶]]與父親相聚。 1940年,余光中進入[[南京青年會中學]],曾一度徙至[[陪都]][[重慶]],1947年畢業於南京青年會中學(已遷回南京),考取[[北京大學]]和[[金陵大學]]。余光中表示金陵大學是透過關係入學的,他自承:「金陵大學裡我們有一個親戚在職員部工作,父母曾向其拜託。」因而錄取。但他說,北京大學是他憑實力考取的,雖數學欠佳,只考了十幾分,但國文與英文都遙領他人<ref name=夢 />。因北方動盪,選擇金陵大學外文系。1949年,轉入[[廈門大學]]外文系,7月隨父母遷居[[香港]]。 1950年5月,移居臺灣,父親勸他轉學[[國立 臺灣 大學]]([[臺大]]),余光中卻自認[[臺大]]師資差而拒絕,後還是順從父親,報考也順利錄取。資格審查時,因余光中取得的廈門大學肄業証書,日期是「1949年」,而非[[民國紀元]]。當時[[臺大]]法學院長[[薩孟武]]不允許這種[[中共]]使用西元紀元的「偽證件」入學,還叫余光中收起,「不要招搖」。但是文學院長[[沈剛伯]]卻說「這是非常時期,不妨通融」。終於得使余光中插班外文系三年級<ref name=夢 />。畢業後,考選為[[預官]],進入聯勤陸海空軍編譯人員訓練班,任國防部少尉編譯官。兩年後,第一本詩集《舟子的悲歌》出版。 1954年,與[[覃子豪]]、鍾鼎文、夏菁、鄧禹平創立[[ 藍星詩社 知名 ]]。 1956年,與表妹范我存結婚。范我存為[[常州]]人,生於[[江寧]]。<ref>[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874622 詩人 余光中 文學界巨擘 范我存結褵60載,慶鑽石婚] 聯合報, 2017-12-14</ref> 1958年,母親亡故,10月赴美國進修 取得[[ 愛荷華大學 ]] 藝術碩士, 回國任教[[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講師,參加現代詩論戰。 1961年,長詩《天狼星》刊 《現代文學》引發與[[洛夫 (詩人)|莫洛夫]]的論戰,發表《再見,虛無!》作品風格漸漸回歸中國古典之傳統。與林以亮等人合譯《美國詩選》在 香港 出版,與國語派作家展開[[文言文]] [[白話文]]之爭。 1963年9月,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繆思》出版。次年,第一本評論集《掌上雨》,第五本詩集《蓮的聯想》出版。舉辦紀念[[莎士比亞]]誕生四百週年現代詩朗誦會於耕莘文教院,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至美國講學一年。 1965年,任[[西密西根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次年回台,任[[ 臺灣 師範大學]]副教授,在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兼課,當選[[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十大傑出青年]]。 1968年7月,出版散文集《望鄉的牧神》。 1969年11月,出版詩集《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等,主編《現代文學》月刊,應美國教育部之聘,第三次赴美,任[[科羅拉 州]]教育廳外國課程顧問和寺鐘學院客座教授。 1971年,英譯《滿田的鐵絲網》和德譯《蓮的聯想》分別在台灣和西德出版,回國任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1972年,獲澳洲政府文化獎金,訪問澳洲,11月應[[世界中文報業協會]]邀請,至香港演說,任政治大學西洋語文系主任。 1974年,出版詩集《白玉苦瓜》、散文集《聽聽那冷雨》,主持復興文藝營。 1974年至1985年,在[[香港中文 大學 ]]度過十一年,出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授,期間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ref>{{Cite news |url=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71214/57581268 |title=2011年《蘋果》專訪:我也是香港人 |work=蘋果日報 |deadurl=no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6062812/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71214/57581268 |archivedate=2017-12-16 }}</ref> 他形容香港中大「是寫詩的理想地方」, 中大寫了《沙田山居》、《吐露港上》等<ref>{{Cite web|url=http://www.iso.cuhk.edu.hk/chinese/publications/newsletter/article.aspx?articleid=61461|title=余光中︰中大是寫詩的理想地方|publisher=中大通訊 第455期|date=2015-04-04|deadurl=no|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9061045/http://www.iso.cuhk.edu.hk/chinese/publications/newsletter/article.aspx?articleid=61461|archivedate=2017-12-19}}</ref>。其時,余氏居於教職員宿舍第六苑(即今[[香港中文大學宿舍#國際生堂|國際生堂]]二座)2樓B室。 1977年,於聯合報副刊提出《狼來了》一文。 1985年,移居高雄市河堤社區,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1986年,為高雄市木棉花文藝季寫詩《讓春天從高雄出發》,出版詩集《紫荊賦》,其後陸續出版《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憑一張地圖》,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 1990年1月,出版散文集《隔水呼渡》。6月出版詩集《夢與地理》。 199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龔氏訪問學人,翌年出任[[聯合書院]]的傑出訪問學人。他為首屆(1999-2000年度)及第二屆(2002至2003年度)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主辦的「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決審評判。<ref>{{Cite news |url=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71214/57580543 |title=任教中大中文系11年:是寫詩的理想地 |date=2017-12-14 |work=蘋果日報 |deadurl=no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9061045/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71214/57580543 |archivedate=2017-12-19 }}</ref><ref>[http://www.cuhk.edu.hk/cpr/pressrelease/YU%20Kwang%20Chung-c.htm 新聞發佈:余光中教授]</ref> 1994年2月,出版評論集《從徐霞客到梵谷》。 2006年,余光中公開批評中華民國教育部長[[杜正勝]]的「刪減[[文言文]]」政策。 2010年,於聯合報副刊發表《某夫人畫像》推崇馬英九的夫人周美青。 2012年,對《[[經濟學人]]》以“bumbler(做事毫無頭緒,因能力不足,而時常犯錯)”形容總統[[馬英九]],余光中與馬英九會面時解釋「拙表示踏實負責任,不輕舉妄動,中國人講的拙是一個很好的字」<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AU23l70Yo 拙表示踏實負責任,不輕舉妄動,中國人講的拙是一個很好的字]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28235402/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7&docid=102121092 |date=2014-12-28 }}</ref>。數日後,馬英九在[[臉書]]發文謝謝余光中老師,「用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帶給華人文學永恆的典範<ref>[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21126/131995.htm 余光中送暖 馬英九臉書讚:文學永恆典範 原文網址: 余光中送暖 馬英九臉書讚:文學永恆典範 | ETtoday政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21126/131995.htm#ixzz5TigTZw8n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ref>。 2015年4月9日,受[[香港城市大學]]之邀請,在「城大傑出講座」以「從古典文學到現代詩」為題演說<ref>[https://newscentre.cityu.edu.hk/zh-hant/media/news/2015/04/13/classical-literature-modern-poetry 從古典文學到現代詩] 城大新聞網, 2015-04-13</ref><ref>[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4/22/OT1504220002.htm 暮春詩意籠城大,余光中細述詩路心得] 文匯報,2015-04-22</ref>。 2015年獲總統[[馬英九]]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2017年8月,余光中反對[[蔡英文政府]]刪減高中國文課程中的[[文言文]]。他表示,「要推廣閩南語,更要念文言文」,從小父親就教他以[[閩南語]]念文言文。余光中說,相較[[國語]]或[[京片子]],有8音的[[閩南語]]、9音的[[客家話]],不管文字、聲調,更貼近文言文,用[[閩南語]](泉州話、漳州話)、[[潮州話]]朗誦,反而更貼近文言文的原味,想推廣閩南語,更應鼓勵孩子念古詩詞及文言文,彰顯閩南語的典雅與優美<ref>[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673570 獨家/余光中:民進黨推廣閩南語 更要念文言文] </ref><ref>[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673761 推本土更要讀 余光中:古文貼近閩南語]</ref>。 2017年11月27日余光中病急,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因急性[[腦中風]]、心肺惡化轉神經內科加護病房,家屬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ref>[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83119 余光中住院18天 家屬同意不急救]</ref>,12月14日,上午10時04分,因[[肺炎]]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逝世,享壽九十<ref>{{Cite news|ur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214/1072489.htm?ercamp=sorted_hot_news|title=快訊/余光中過世…享壽90 文壇璀璨五彩筆殞落|last=|first=|date=|work=ETtoday新聞雲|access-date=2017-12-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4124659/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214/1072489.htm?ercamp=sorted_hot_news|archive-date=2017-12-14|dead-url=no|language=zh-TW}}</ref>。 ==歿後==2017年12月29日,在高雄市立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告別式]]。  2018年3月,[[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詢,作家[[李敖]]、[[莫洛夫]]相繼[[謝世]],[[文化部]]部長[[鄭麗君]]都即刻表示會呈請[[蔡英文]]總統頒發[[褒揚令]],何以余光中未獲褒揚?[[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聞言,表示「尊重文化部」,還反諷余光中:「李敖至少沒有幫助國家打壓[[鄉土文學]]。」鄭麗君強調,歷來未啟動褒揚令,都不會特別說明,希望外界不要過度解讀。<ref>[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38957 余光中未獲褒揚 文化部長:未啟動褒揚令皆不特別說明]</ref> == 爭議 ===== 現代詩論戰 ===在[[現代詩論戰]]中,因[[唐文標]]批評台灣的[[現代主義新詩|現代詩]]風格,其中也包括余光中的作品。1973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余光中,發表了《詩人何罪》,批評唐文標以人民為標準,其思想左傾<ref>余光中〈詩人何罪〉:「滿口『人民』、『民眾』的人,往往是一腦子的[[獨裁]]思想;例子是現成的。不同的是,所謂[[文化大革命]]只革古典文化的命,而『僵』文作者妄想一筆勾銷古典 現代。這樣幼稚而武斷的左傾文學觀,對於今日年輕一代的某些讀者,也許尚有迷惑的作用。」</ref>。《現代文學》之後不再刊登唐文標的文章。 唐文標在1984年出版的《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序言中,引述[[沈登恩]]說法,認為當年余光中曾威脅《現代文學》之[[白先勇]]及[[姚一葦]]二教授,不准《現代文學》再發表任何唐文標的文章<ref>唐文標《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序:「最後要一提的,本書初稿,上篇蒙高信疆先生的好意,登載入《現代文學》第二期,但下篇久久不刊,據遠景沈登恩先生云,因為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授的余光中先生,威脅《現代文學》之白先勇及姚一葦二教授,不准《現代文學》再發表任何唐文標的文章,只好退稿,這是本書在七年後方得見天日的唯一理由,但無人證實沈登恩先生的說法。」</ref>。 ===鄉土文學論戰===1977年,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時期,在聯合副刊發表《狼來了》一文,指有人在台灣公然提倡[[毛澤東]]提倡的「工農兵文藝」,雖然未指名道姓,但當時正值[[戒嚴]]時期,此文被認為是給作家[[陳映真]](作品左派、支持統一)、[[王拓]](參與美麗島事件)等人「扣帽子」。 《狼來了》一文提及「回國半個月,見到許多來友:大家最驚心的一個話題是:『工農兵的文藝,台灣已經有人在公然提倡了!』」、「[[北京]]未聞有『三民主義文學』,台北街頭卻可見『工農兵文藝』,台灣的文化界真夠『大方』,說不定,有一天『工農兵文藝』還會在台北得獎呢,正當我國外遭逆境之際,竟然有人內倡『工農兵文藝』,未免太巧合了」、「目前國內提倡『工農兵文藝』的人,如果竟然不明白它背後的意義,是為天真無知;如果明白了它背後的意義而竟然公開提倡,就不僅是天真無知了。」、「問題不在於帽子,在頭。如果帽子合頭,就不叫『戴帽子』,叫『抓頭』。在大嚷『戴帽子』之前,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還是先檢查自己的頭吧。」<ref>余光中 .〈狼來了〉1977年8月20日,聯合報12版聯合副刊</ref> 1989年,[[陳芳明]]發表文章,記錄余光中曾寄一封長信給他,將[[陳映真]]文章中的段落摘取出來,對照英文原文,考證陳映真引述[[新馬克思主義]]作品之處<ref>陳芳明《鞭傷之島》《死滅的,以及從未誕生的--評余光中、陳映真道路的崩壞》:「我收到余光中寄自香港的一封長信,並附寄了幾份影印文件。其中有一份陳映真的文章,也有一份馬克思文字的英譯。余光中特別以紅筆加上眉批,並用中英對照的考據方法,指出陳映真引述馬克思之處。」</ref>。實際上,那份文件並非余光中自己所準備,是一位朋友交給余光中的。陳芳明已於2018年396期的《文訊》雜誌中,指出余光中是被「誣指」告密。陳映真在2000年於《聯合文學》雜誌,再次提到此事。陳映真認為,余光中在 鄉土文學論戰 時曾將此信匯整寄給[[王昇]],密告陳映真思想傾共。王昇收到此信後,曾向[[鄭學稼]]查證相關內容,鄭學稼在私人場合向陳映真透露過相關歷史<ref>陳映真《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 答陳芳明先生》:「事隔多年,而且因為陳芳明先披露了,我才在這裏說一說。余光中這一份精心羅織的資料,當時是直接寄給其時權傾一時、人人聞之色變的王將軍手上,寄給陳芳明的,應是這告密信的副本。余光中控訴我有『新馬克思主義』的危害思想,以文學評論傳播『新馬』思想,在當時是必死之罪。據說王將軍不很明白『新馬』為何物,就把余光中寄達的告密材料送到王將軍對之執師禮甚恭的鄭學稼先生,請鄭先生鑒別。鄭先生看過資料,以為大謬,力勸王將軍千萬不能以鄉土文學興獄,甚至鼓勵王公開褒獎鄉土文學上有成就的作家。不久,對鄉土文學霍霍磨刀之聲,戛然而止,一場一觸即發的政治逮捕與我擦肩而過。這是鄭學稼先生親口告訴我的。在那戒嚴的時代,余光 此舉,確實是處心積慮,專心致志地不惜要將我置於死地的。」《[[聯合文學]]》2000年九月號。</ref>。陳映真的說法並不確實,後來他在其他場合亦有不同的說法。其實余光中從未寫信給王昇,是他人逕自將余光中給朋友的一些資料託人拿給王昇的。後來余光中也發表文章否認陳所指控的告密一說,余光中從未告密,只是與友人書信中提及陳之事,他並稱那篇中英對照考據陳映真引述[[馬克思]]的文章是「一位雙方都認識的友人寫的」,而余光中為了保護那位朋友,並未指出友人的名字。 2004年9月11日,余光中在[[羊城晚報]]上曾辯解《[[狼來了]]》一文只出於愛國心,絕不想扣陳映真帽子,余光中自認《狼來了》一文也未「點名批評」台灣文壇相關人士,否認 寄密告信給王昇,也否認受到[[中國國民黨]]指使<ref name=羊城晚報 /><ref>{{cite news|language=zh-tw|author=陳映真|url=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210250382-1.aspx|title=惋惜|publisher=世紀中國|date=2004年9月14日|accessdate=2013年5月2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73912/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210250382-1.aspx#|archivedate=2016-03-05}}</ref>。文中表示「當時情緒失控,不但措辭粗糙,而且語氣凌厲,不像一個[[自由主義]]作家應有的修養。政治上的比附影射也引申過當,令人反感,也難怪授人以柄,懷疑是呼應國民黨的什麼[[整肅]]運動。」余光中稱,他受到與他交好的[[齊邦媛]]、[[張曉風]]、[[陳芳明]]、南京的評論名家陳遼等批評,自認:「我當年被心魔所魅是顯而易見的。」<ref name=原 /> ===胡蘭成===1975年,[[蔣中正]]過世,由其愛子[[蔣經國]]繼任[[國民黨]][[黨魁]],[[胡蘭成]]上書蔣經國,主張進行政治改革。同年,胡蘭成出版《[[山河歲月]]》,余光中在《書評與書目》雜誌 發表 《山河歲月話漁樵》評論此書,攻擊胡蘭成曾在汪精衛政權服務的歷史。隨後[[趙滋蕃]]、胡秋原與徐復觀等人跟進批評。警備總部查禁了《山河歲月》,胡蘭成喪失在[[文化大學]]的教職,隔年回日本。余光中最初曾推崇過胡蘭成的文章。<ref>{{cite news|author1=陳文華|title=陳文華專文:野狐禪夢—記胡蘭成(下)|url=http://www.storm.mg/article/127301|accessdate=2016-06-13|agency=風傳媒|date=2016-06-12|deadurl=no|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13104540/http://www.storm.mg/article/127301|archivedate=2016-06-13}}</ref>。 ==評價=====自我評價===余光中在2004年應邀到[[北京]]參加百花文藝出版社《余光中集》出版新聞發布會時,對於所屬的地緣,曾自評:「要論寫作的地區,在台灣時期創作最多,……所以我當然是台灣詩人。不過詩之於文化傳統,正如旗之於風。我的詩之旗雖然在台灣飄起,但使它飄揚不斷的,是五千年吹拂的長風。風若不勁,旗怎能飄,我當然也是最廣義、最高義的中國詩人。 」<ref>{{cite web|url=http://www.people.com.cn/BIG5/14738/14759/21866/2504889.html|title=余光中:寫詩是專業,散文是副業|author=徐麗梅(來源:文匯讀書周報 )|date=2004-05-18|publisher=人民網|accessdate=2017-12-15|deadurl=no|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6062813/http://www.people.com.cn/BIG5/14738/14759/21866/2504889.html|archivedate=2017-12-16}}</ref> ===文學評價===*[[梁實秋]]:右手寫詩,左手寫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ref name="wenweipo">{{Cite news |url=http://news.wenweipo.com/2017/12/14/IN1712140023.htm |title=詩人余光中辭世 十年打一「香港結」 |date=2017-12-14 |work=香港[[文匯報]] |deadurl=no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4190003/http://news.wenweipo.com/2017/12/14/IN1712140023.htm |archivedate=2017-12-14 }}</ref>*[[向明]]:[[詩經]]、[[楚辭]],唐、宋詩的名句,西洋典籍、[[舊約聖經]],在他的詩中出出入入,自然輕巧,一點也不影響他詩中純正現代風韻。*[[林沛理]]:語言的魔術師,[[香江]]第一才子。*[[夏志清]]:余光中所嚮往的中國並不是台灣,也不是共黨統治下的大陸,而是唐詩中洋溢著『菊香與蘭香』的中國。<ref>夏志清,《余光中:懷國與鄉愁的延續》</ref>*[[黃維樑]]:用紫色筆寫[[詩]],用金色筆寫散文,用黑色筆寫評論,用紅色筆編輯文學作品,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余光中的散文,則『精新鬱趣、博麗豪雄』八字當可稱職。把他的散文放在中國歷代最優秀的散文作品中,余光中的毫不失色。他的散文是中國散文史上璀璨的奇葩。這是對他散文最穩重最保守的評價……他的散文,通體洋溢著一股堂堂正正之氣。那是一種自給自足、綽有餘裕的才能,原無須借助外力、事件或經歷的成全。我以為,一旦 備了余光中的才能,那麼無論生在何時,長於何方,他都必然會在文學上嶄露頭角,大顯崢嶸。*[[馬世芳]]:「不,我不同意因為『狼來了』或是他的政治傾向,就要把他的詩文都貶為不值一顧。」<ref name=原 />*[[李敖]]認為余光中四十餘年來文學一點都沒有進步,2011年7月的香港书展,李敖在《中国知识分子的走向》演讲中再次批评余光中:“余光中80多岁了,如果40年前就死了,他还是余光中,因为后40年都没进步嘛。”<ref>{{cite web|url=http://ent.163.com/11/0725/03/79PDOKQ800032DGD.html|title=《李敖曝作品曾和黄书一起卖 批余光中没进步》|accessdate=2011-07-25|work=|publisher=网易|language=zh-hans|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16162436/http://ent.163.com/11/0725/03/79PDOKQ800032DGD.html|archivedate=2016-08-16}}</ref> ===政治評價===*[[李敖]]認為余光中是「騙子詩人」,「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定性為「一軟骨文人耳,吟風月、詠表妹、拉朋黨、媚權貴、搶交椅、爭職位、無狼心、有狗肺者也」。並且斥責他「過去[[反共]],現在跑回中國大陸到處招搖」。在李敖的《李敖有话说112期》中,定性余为“马屁诗人”、“半票作家”,而且昔日余光中对[[兩蔣]]父子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李敖對此行徑极为鄙视,认为其到大陆也不过是投机而已。<ref>{{cite news|title=李敖有话说:“骗子”诗人和他的诗|url=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1687|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accessdate=2017-12-15}}</ref><ref>{{cite news|title=掀鄉土文學論戰!余光中曾密告作家「思想傾共」 李敖:詩高於品|ur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215/1072857.htm|publisher=東森新聞雲|date=2017-12-15|accessdate=2017-12-15}}</ref>* 詩人[[林淇瀁|向陽]]認為,這個指控(鄉土文學論戰)對余光中往後的文學令譽造成了相當巨大的傷害。<ref>[https://tw.news.yahoo.com/%E9%84%89%E5%9C%9F%E6%96%87%E5%AD%B8%E8%AB%96%E6%88%B0-%E5%90%91%E9%99%BD-%E4%BD%99%E5%85%88%E7%94%9F%E6%99%9A%E5%B9%B4%E6%82%94%E4%B8%8D%E7%95%B6%E5%88%9D%E5%8F%AF%E6%83%9C%E9%9B%A3%E4%BB%A5%E6%8C%BD%E5%9B%9E-020148403.html 鄉土文學論戰 向陽:余光中晚年悔不當初可惜難以挽回]</ref>* 詩人[[李敏勇]]認為余光中附和黨國化中華民國體制的官方文化政策,甚至以筆為槍,拋[[血滴子]],昔反共今親中,立場迥異犧牲民主,戲稱中為母、台為妻,自我解套仍難逃[[轉型正義]]的審視<ref>[http://news.ltn.com.tw/news/culture/paper/1160759 詩人的光與影——毀譽參半的余光中],[[李明勇]],[[自由時報]],2017年12月17日</ref>。*[[朱宥勳]]:「我認為不出惡聲已是最大的寬容,無須過度禮遇。」<ref name=原 />*馬世芳:「不,我當然不打算忘記『狼來了』。這是他一生的汙點。」<ref name=原 />*[[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吳介民]]表示:「彭歌、余光中這等御用文人,不過在執行國家 意識形態 機器對文學界的鎮壓,背後更驚心動魄的劇本是政權保衛戰。」<ref>吳介民.《隱微與毒辣之間:葉石濤、陳映真、余光中在鄉土文學論戰中的位置》</ref>*學者[[趙稀方]]表示:「據臺灣的朋友告訴我,大陸的『余光中熱』讓臺灣的左翼文壇感到很吃驚。我想補充的是,『余光中熱』讓我們大陸稍有台港文學知識的學者感到慚愧!」「目前的『余光中熱』是出於大陸讀者對於臺港歷史和文學史的無知。」「余光中在臺灣文壇上的『惡名』,開始於『唐文標事件』。……;而且給對方戴上了在當時『[[反攻大陸]]』的臺灣最犯政治忌諱的『左傾文藝觀』的帽子」。<ref>[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intellectual%20field/if17.htm 是誰將“余光中神話”推到了極端?(附:呂正惠的回應)]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809232138/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intellectual%20field/if17.htm |date=2007-08-09 }} 作者:趙稀方 </ref>*詩人[[張德本]]批判余光中:「我為何要在2000年第十九屆高雄市文藝獎頒獎典禮上抗議余光中呢?抗議余光中『打壓台灣文學!』抗議余光中『狼來了!』抗議余光中『作家的風骨何在?』『狼來了』一文余氏不敢將之收錄於結集,這段『鄉土文學論戰』余氏角色論點的歷史公案,《余光中傳》裡迴避不敢觸及,難道是心虛嗎?詩人要像戰士勇於面對昔日『光榮』的戰役。」<ref>張德本,《歷史鐵證不容逃避!我為何抗議-{余}-光中》,[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2007/11/09/5469 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2007/11/09/5469]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02053028/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penland/2007/11/09/5469|date=2008-12-02}},2007年11月9日張貼。{{zh}}</ref>*陳映真在2000年《聯合文學》雜誌九月號發表《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一文,引用陳芳明《鞭傷之島》一書,余光中向[[王昇]]密告陳映真一事,質疑余光中在當年鄉土文學論戰中,與[[國民黨政府]][[特務]]系統的關係。而根據陳映真該文,他寫道:「而余光中在最近的一個場合中,因他當年假借權力壓迫鄉土文學而當場受到一個青年公開的抗議後,作了這回應:他當年反對的不是鄉土文學,而是『工農兵文學』!顯見他至今絲毫不以當年借國民黨的利刃取人性命之行徑為羞惡。」*[[馬英九]]總統被國際知名的《[[經濟學人]]》雜誌評為「bumbler」,引起臺灣輿論 爭議 。余光中說,其實bumbler就是「拙」的意思,表示踏實、負責任、不輕舉妄動,如同大智若愚、愚公移山、大巧若拙,是媒體翻譯有問題。有[[時事評論員]]不認同<nowiki>余光中</nowiki>的觀點,支持[[臺獨]]的人士[[金恒煒]]說:「余光中把「笨蛋」換裝成「大巧」,就像把大糞變成黃金,污辱了所有人智商,也把自己的專業踩在腳底。」<ref>{{Cite web|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5/today-f2.htm|title=笨蛋馬與御用余,點糞成金!|accessdate=2017-12-14|author=|date=2012-11-25|publisher=自由電子報|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11091608/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5/today-f2.htm|archivedate=2013-01-11|deadurl=yes}}</ref>[[沈政男]]指出:「余光中英文不錯,但有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梁實秋好嗎?梁實秋編的《遠東英漢字典》裡說,bumble指的是『失敗、搞糟、喃喃不清的說』,哪裡有『大巧若拙』的意思?」<ref>{{Cite web|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7/today-o2.htm|title=梁實秋vs.余光中|accessdate=2017-12-14|author=|date=2012-11-27|publisher=自由電子報|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25045541/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7/today-o2.htm|archivedate=2012-12-25}}</ref> ==文學觀點===== 文學觀(原文摘錄) ===*在《逍遙遊》、《鬼雨》一類的作品裡,我倒當真想在中國文字的風爐中,煉出一顆丹來。在這一類作品裡,我嘗試把中國的文字壓縮,搥扁,拉長,磨利,把它拆開又拼攏,折來且疊去,為了試驗它的速度、密度和彈性。我的理想是要讓中國的文字,在變化各殊的句法中,交響成一個大樂隊,而作家的筆應該一揮百應,如交響樂的指揮杖。*散文有如地球,詩有如月亮:月球被地球所吸引,繞地球旋轉,成為衛星,但地球也不能把月球吸得更近,力的平衡便長此維持;另一方面,月球對地球的吸引力,也形成了海潮。*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證。詩,是一切藝術的入場券。*散文可以向詩學一點生動的意象,活潑 節奏,和虛實相濟的藝術,然而散 畢竟非詩。旗可以迎風而舞,卻不可隨風而去,更不能變成風。把散文寫成詩,正如把詩寫成散文,都不是好事。 ===與音樂界關係===1970年代以降,[[中華民國政府]]經歷[[排我納匪|被逐出聯合國]]、[[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與美斷交]],國際地位日漸低落。余光中新感受反映在1974年出版的詩集《白玉苦瓜》。同年,[[民歌]]歌手[[楊弦]]將余光中《鄉愁四韻》譜曲,於[[胡德夫]]個人演唱會發表。這種對故土思念的情懷,融合西方的新式音樂元素,大獲好評。翌年,楊弦續譜《江湖上》、《民歌手》等詩,在「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發表,余光中登台朗誦詩作。對余光中來說,是現代詩突破羈咎的新方法;在楊弦看來,則是中國傳統民謠另一條出路。兩個不同的領域,同樣在摸索有別舊往的發展方式,文學界與音樂界,在楊弦和余光中的合作下,開啟此後的[[校園民歌|民歌運動]]。 楊弦與余光中的「以詩入歌」,是民歌運動初期慣用的模式。學院派的音樂創作者,認為余楊等人提出的「中國現代民歌」,定義與作法不夠精緻嚴謹,既不「中國」也非「民歌」;而非學院派,如[[陶曉清]],則認為過於高格調的範圍限定,無法將有別傳統的民歌概念通俗化,更會扼殺新式創作的發展。雙方多次交鋒,對各自論述所謂民歌的 正當性」,每每展開論戰。與同是1970年代的[[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一樣,余光中皆在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ref>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灣現代民歌運動史》,滾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ref> ==作品==余光中創作文類包括詩歌、散文、論述等。以詩歌創作為主,復以散文及評論成名。===詩集===*《舟子的悲歌》,臺北:野風出版社,1952年3月 *《藍色的羽毛》,臺北:藍星詩社,1954年10月 *《萬聖節》,臺北:藍星詩社,1960年8月 *《鐘乳石》,香港:中外畫報社,1960年10月 *《蓮的聯想》,臺北:文星書店,1964年6月 *《五陵少年》,臺北:文星書店,1967年4月 *《天國的夜市》,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5月 *《敲打樂》,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69年11月 *《在冷戰的年代》,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69年11月 *《白玉苦瓜》,臺北:大地出版社,1974年7月 *《天 星》,臺北:洪範書店,1976年8月 *《與永恆拔河》,臺北:洪範書店,1979年4月 *《隔水觀音》,臺北:洪範書店,1983年1月 *《余光中詩選1949~1981》,臺北:洪範書店,1981年8月 *《紫荊賦》,臺北:洪範書店,1986年7月 *《余光中詩選》,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8年3月 *《余光中一百首》劉沙河選釋,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8年11月 *《蘭嶼頌─詩文攝影集》與羅青、鍾玲合著,王慶華攝影,臺北: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放射性待處理物料管理處,1989年 *《夢與地理》,臺北:洪範書店,1990年6月 *《臺灣三家詩精品》與席慕蓉、紀弦合著,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0年9月 *《守夜人─中英對照詩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92年10月 *《游目騁懷─玉山國家公園詩文之美攝影集》與鍾玲合著,王慶華攝影,南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3年4月 *《安石榴》,臺北:洪範書店,1996年4月 *《雙人床》,臺北:洪範書店,1996年9月 *《余光中詩歌選集》,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7年8月 *《余光中詩選.第二卷1982~1998》,臺北:洪範書店,1998年10月 *《五行無阻》,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 *《劉國松余光中詩情畫意集》劉國松畫,臺北:新苑藝術公司,1999年 *《余光中作品精選》,伊犁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與海為鄰》,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12月 *《高樓對海》,臺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7月 *《山海傳奇─高雄攝影詩文集》與鍾玲合著,王慶華、王信誠攝影,高雄市新聞處,2001年 *《余光中─與永恆拔河》,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余光中短詩選》,香港:銀河出版社,2003年9月 *《余光中詩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3月 *《シリーズ臺湾現代詩3》與楊牧、鄭愁予、白萩合著,上田哲二、美樹直大、是永駿、島田順子日譯,東京:國書刊行會,2004年12月 *《余光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月 *《余光中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8月 *《等你,在雨中》,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1月*《余光中集》(臺灣詩人選集14)丁旭輝編,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年12月*《藕神》,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0月*《太陽點名》,臺北:九歌出版社,2015年8月*《貝殼砂》 ===散文===*《左手的繆思》,臺北:文星書店,1963年9月 *《逍遙遊》,臺北:文星書店,1965年7月 *《望鄉的牧神》,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68年7月 *《焚鶴人》,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2年4月 *《聽聽那冷雨》,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4年5月 *《余光中散文選》,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1975年 *《青青邊愁》,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年12月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1月 *《憑一張地圖》,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12月 *《鬼雨──余光中散文》,廣州:花城出版社,1989年5月 *《隔水呼渡》,臺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1月 *《招魂的短笛》,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年2月 *《余光中幽默散文賞析》,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 *《世界華文散文精品─余光中卷》,廣州出版社,1996年11月 *《橋跨黃金城》,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7年6月 *《高速的聯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8月 *《真空的感覺》,廣州:新世紀出版社,1998年10月 *《日不落家》,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 *《石城之行》,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余光中散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4月 *《滿亭星月》,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8月 *《光中心音》,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年 *《大美為美─余光中散精選》,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年5月 *《海緣》,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2年 *《文采畫風》劉國松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余光中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11月 *《左手的掌紋》,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3年10月 *《余光中散文精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飛毬原來是地圖》,香港:三聯書店,2004年1月 *《青銅一夢》,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2月 *《余光中幽默文選》,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5年5月 *《寸心造化──余光中自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5年10月 *《余光中精選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5月 *《余光中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8月 *《天涯情旅─余光中至情至愛散文集》,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年12月 *《余光中經典》,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7年1月*《余光中幽默詩選》陳幸蕙.賞析,臺北:天下遠見出版,2008年10月 *《余光中跨世紀散文》,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0月*《粉絲與知音》,臺北:九歌出版社,2015年8月===論述===*《掌上雨》,臺北:文星書店,1964年6月 *《人與驢》,臺中:藍燈出版社,1971年2月*《文學漫談》與顏元叔、傅孝先、劉紹銘、馬莊穆合著,臺北:環宇出版,1972年 *《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1年4月;九歌出版社,2009年6月 *《從徐霞客到梵谷》,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2月 *《井然有序─余光中序序文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96年10月 *《繆思的左右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藍墨水的下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 *《連環妙計》,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8月 *《余光中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年1月 *《含英吐華──梁實秋翻譯獎評語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3月 *《余光中談詩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1月 *《語文大師如是說──中中和西》,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年7月*《舉杯向天笑》,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0月(文學評論)===合集===*《春 半島─余光中香港十年詩文選》,香港:香江出版社,1985年 *《中國結》,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10月 *《余光中選集─第一卷詩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 *《余光中選集─第二卷詩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 *《余光中選集─第三卷詩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 *《余光中選集─第四卷散文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 *《余光中選集─第五卷散文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 *《余光中集.第一卷.詩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余光中集.第二卷.詩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余光中集.第三卷.詩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余光中集.第四卷.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余光中集.第五卷.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余光中集.第六卷.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余光中集.第七卷.文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余光中集.第八卷.文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余光中集.第九卷.集外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余光中經典作品》,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9月 *《情人的血特別紅─余光中自選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5月 ===翻譯===*《梵谷傳》(美)史東,臺北:重光文藝,1956年,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12月重訂版<ref>原書名:Lust for life/(Irving Stone1903-1989)撰</ref>*《英詩譯註》,臺北:文星出版,1960年*《英美現代詩選》,葉慈等撰,臺北:大林書店,1970年<ref>英文題名:Modern English & American poetry 葉慈(William Butles Yeats, 1865-1939)</ref>*《錄事巴托比》,梅爾維爾著,香港:今日世界,1972年<ref>原書名:Bartleby the scrivener 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1891)著 </ref> *《不可兒戲:三幕喜劇》,王爾德著,臺北:大地出版社,1983年<ref>原書名:The importance of being larnest王爾德 Oscar Wilde著</ref> *《土耳其現代詩選》,臺北:林白出版社,1984年 *《空洞的貝殼》,沙白著;余光中、陳靖奇譯,高雄:臺一社,1990年<ref>原書名:Hollow shells 沙白(Sar Po涂秀田1944- )著</ref>*《溫夫人的扇子》,王爾德著,臺北:大地出版社,1992年<ref>原書名:Lady Windermere’s fan</ref> *《緋紅樹》,陳志勇著,新竹:和英出版社,2003年<ref>原書名:The red tree</ref> *《不要緊的女人》,王爾德著,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0月<ref>原書名:A woman of no importance</ref> *《[[老人與海]]》,海明威著,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年 *《濟慈名著》,濟慈著,臺北:九歌出版社,2012年4月 *《王爾德喜劇全集》,王爾德著,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10 ===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大系》,余光中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大系編輯委員會,臺北:巨人出版社,1972年*《文學的沙田》,余光中編,臺北:洪範出版社,1981年*《秋之頌》(梁實秋先生紀念文集),余光中編,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我的心在天安門:六四事件悼念詩選》,余光中編,臺北:正中書局,1989年*《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灣一九七〇-一九八九》,余光中總編,,臺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一九八九-二〇〇三》,余光中總編,臺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 ==傳述==*《這樣的「詩人 余光中》,陳鼓應,臺北:大漢,1977年 *《從徐志摩到余光中》,羅青哲,臺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傅孟麗,臺北:天下遠見出版,1999年 *《望鄉的牧神:余光中傳》,陳君華,北京:團結出版社,2001年 *《火中龍吟:余光中評傳》,徐學,廣州:花城出版社,2002年*《水仙情操:詩話余光中》,傅孟麗,臺北:天下遠見出版,2002年*《香港相思:余光中的文學生命》,陳智德、馬輝洪、陳露明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2008年 *《壯麗:余光中論》,黃維樑,香港:文思出版社,2014年8月 ==獲獎==*1962年 台灣,獲[[中國文藝協會]]的[[中國文藝獎章]]新詩獎。*1966年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1984年 台灣,第七屆[[吳三連文藝獎]]散文獎,《小木屐》獲台北市新聞局金鼎獎之歌詞獎*1989年 台灣,[[國家文藝獎]]新詩獎、主編的《中華現代文學大系》獲得金鼎獎*1997年 中國大陸,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致贈詩歌藝術貢獻獎*1998年 台灣,文工會第一屆五四獎的文學交流獎*1999年 台灣,以《日不落家》獲得[[吳魯芹散文獎]]*2000年 台灣,高雄市文藝獎*2001年 中國大陸,第二屆霍英東成就獎*2007年 台灣,獲[[國立臺灣大學]]頒授傑出校友*2012年 台灣,獲[[元智大學]]頒授桂冠文學家*2014年 台灣,獲[[行政院文化獎]]*2015年 獲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 馬英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