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984
次編輯
變更
仁
,無編輯摘要
仁义。
==“仁”字来源==
专家现在大都认为 [[ 甲骨文 ]] 没有“仁”字。甲骨文唯一的“仁”字曾被认为出现在一块残片上,但是由于有不少疑点,因此不为多数 [[ 专家 ]] 接受。 [[ 金文 ]] 中首先发现的“仁”字(𡰥),是1977年出土的中山王鼎(公元前310年)上的。1981年陕西出土的夷伯夷簋,为 [[ 西周 ]] 晚期之器 (约公元前850年),器身上出现了一个“仁”字,这个“仁”字对应于器盖上的“尸”字;由于器身上所有其它字都和器盖上的一致,器身上的“仁”字可以断定和“尸”通假,这件器皿是“仁”字出现的一个 [[ 里程碑 ]] 。 郭店楚简(公元前300年)发现三个仁字:(身+心)、(人+心)和忎。 [[ 上海博物馆 ]] 藏战国楚竹书(约公元前300年)则有两个“仁”字:(身+心)和忎。 [[ 战国 ]] 时代(公元前403--221年)的古玺印中也有一些“𡰥”字,但是精确的年期却不能确定。
现在通用的“仁”字是由 [[ 秦朝 ]] (公元前221-207年)统一 [[ 文字 ]] 后使用的篆文发展而来,后者的字形与一些来自战国时代秦地的“仁”字出土文献很相似。刘宝俊认为“如仅就当前出土文献而言,从人从二的‘仁’字应始于战国,源自秦地。《古玺汇编》4507 唯一写作‘仁’的晋玺,可能原本就是秦玺而流落到毗邻的 [[ 晋国 ]] ,或是晋国受秦文字的影响而借用了秦国文字。”
==孔子以前古书中“仁”字的含义==
阮元认为“《 [[ 论语 ]] 》问 [[ 管仲 ]] ,曰:人也。… 此乃直以‘人也’为‘仁也’,…‘仁’字不见于虞夏商《书》及《诗》三颂、《易》卦爻辞之内,似周初有此言而尚无此字。其见于毛诗者,则始自《诗• 国风》‘洵美且仁’。再溯而上,则《小雅• 四月》‘ 先祖匪人, 胡宁忍予’, 此‘匪人’人字实是仁字,即人偶之意, 与《论语》‘人也,夺伯民邑’相同。盖周初但写‘人’字,周官礼后始造‘仁’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