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304
次編輯
變更
会泽会馆
,無編輯摘要
==基本介绍==
会泽会馆位于云南省会泽县境内。会泽会馆,历史上,会泽的制铜业非常发达。 [[ 东汉 ]] 时期,“堂狼铜洗”便已声名远播。明朝嘉靖年间铸造的“嘉靖通宝”开炉纪念铜币名扬四海,被尊为“世界古币之最”。至明清时期,曲靖会泽已发展成为众人向往的“淘金地”。清朝中叶,会泽俨然成为清政府的“经济特区”。铜业的发达,使人们自四面八方迁居会泽,云南曲靖会泽因此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汇集10省不同风格的“会馆文化”。其中的江西会馆(万寿宫)古建筑,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风貌,集 [[ 建筑 ]] 、 [[ 木雕 ]] 、 [[ 铜雕 ]] 、 [[ 砖雕 ]] 精华为一体,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线条流畅,是清代古建筑之精华,以雄奇秀美著称于世,被录入《中国瑰宝》。 2006年05月25日,会泽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钱王之乡==
会泽因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之利, [[ 西汉 ]] 时期就归建制,在发展中成了南方 [[ 丝绸之路 ]] 上的大站和中央政府铸币铜料的主供地。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今会泽)产铜占全省的72%。会泽是滇铜的最大集散中心和铜产品加工与铸币中心。“滇铜甲天下”,东川府(会泽)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宝源、宝泉两局铸币,故称之为“万里京运第一城”。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
会泽以“天南铜都”著称于世。早在3000多年前,滇铜就已开发利用,并远运到中原。宋、五代时期,朝廷就派太监到矿山“督办”。会泽首创的镍铜合金——白铜,就早于 [[ 欧 洲15 洲]]15 个世纪。可以说,会泽的 [[ 历史 ]] ,就是一部3000年开采、冶炼、鼓铸、运铜的历史。
《云南行政纪实》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于云南造钱,是云南铸币的开始(这前云南流通贝币)。为纪念开炉,用黄铜铸造了一枚直径57.8厘米、厚3.5厘米、方孔边长10.5厘米、重达43千克的 [[ 方孔圆钱 ]] 。币面铸“嘉靖通宝”四字,每字边长7厘米,对读,为魏碑书体,古朴凝重。经专家鉴定属“纪念币”性质,有识之士认为其不仅具有“钱范”的作用,而且为至今民办上最大、最重的金属古币,堪称“钱王”。雍正十二年,会泽成立“宝云”铸钱局时,这枚“钱王”就悬挂于铸钱局大门额上,新中国成立后才取下置于县委办公室。
清雍、乾时期,会泽(东川府)这个地处 [[ 乌蒙山脉 ]] 主峰腹地,崇山峻岭交通极其不便的地方,却设有新、旧“宝云”两个铸钱局,这是仅次于北京中央铸局的“中国第二大铸钱局”,铸造“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后来,这两个钱局改称“宝东钱局”,铸造钱币前后历时200多年,一直延续到 [[ 民国 ]] 初年。会泽铜业在清廷国家财政金融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11月,在旧钱局遗址地表1.8米的地下,曾挖掘出钱币、铸模、铅锭、坩埚以及铸炉4座,炉形基本完整。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