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307
次編輯
變更
说唐演义全传
,無編輯摘要
《 ''' 说唐演义全传 ''' 》,简称《说唐》,是一部描述隋平陈到唐太宗登基的历史演义 [[ 小说 ]] ,六十八回本,一般认为产生于清雍正年间。作者不详,版本众多,有崇德书院本、观文书屋本、圣德堂本、善成堂本、会文堂本、渔古山房本等等,以及更多的早已湮没无闻的不知名的坊刻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后还出现了曲艺 [[ 理论家 ]] 陈汝衡改写的六十六回本。
==绪论==
《说唐》 [[ 故事 ]] 起于 [[ 隋文帝 ]] 平陈,终于 [[ 唐太宗 ]] 统一中原。以 [[ 瓦岗寨 ]] 群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雄的形象,如 [[ 秦琼 ]] 、 [[ 程咬金 ]] 、罗成、 [[ 尉迟恭 ]] 等,再现了当时“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动乱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 [[ 隋炀帝 ]] 和宇文氏等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具有浓厚的民间传说风味和传奇色彩,是清初演义向 [[ 英雄 ]][[ 传奇 ]] 演变的代表作。 [[ 作品 ]] 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宿命论思想。《说唐》的续书不断,紧接着推出的《说唐后传》则写唐太宗时,罗通扫平阿史那王朝东突厥(今 [[ 新疆 ]] 一带)和 [[ 薛仁贵 ]] 平辽的故事。有的书商把《说唐后传》的前半部分编成单行本《说唐小英雄传》。这些小英雄都是瓦岗群雄的下一代,如罗成之子罗通,秦琼之子秦怀玉,程咬金之子程铁牛,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等等,英勇依旧。《说唐后传》的后半部分则被编成《薛仁贵征东全传》,写薛仁贵变泰发迹,最终以军功被封平辽王的故事。《说唐后传》问世后,家喻户晓,一时 [[ 洛阳 ]] 纸贵,接着又出现了《说唐三传》。在这里,罗通、 [[ 秦怀玉 ]] 们被暂置一边,而是顺着薛仁贵征东的思路,再让薛仁贵连同其子 [[ 薛丁山 ]] 西征哈迷国,又牵出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恩恩怨怨。而薛、樊之子薛刚又闹出反抗 [[ 武则天 ]] ,逼其去周复唐、中兴唐室的故事。这一系列内容,也就是后来俗称的“薛家将”故事,在民间的影响也决不输于瓦岗群雄。
《说唐演义全传》今存最早刻本是清 [ 乾隆癸卯(1783年)的崇德书院本,题“鸳湖渔叟校订”,现有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排印本,之后乾隆四十八年的观文书屋刊本和 [[ 嘉庆 ]] 六年的会文堂刊本都沿用《说唐演义全传》这个书名。后有圣德堂刊本把它分作十四卷,题名《新刻增异说唐全传》,去掉了“演义”二字,而“新刻增异”则是“广告用语”。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善成堂刊本上。它把六十八回分成八卷,题名为《说唐前传》。它之所以把“全传”改为“前传”,是为了配合早已流行于世的《说唐后传》。然后,善成堂以及渔古山房等书坊再把《前传》《后传》合并,合称《说唐演义全传》,或《说唐合传》,一起推出。
==版本特点==
明清出现了一系列隋唐历史题材小说,包括 [[ 罗贯中 ]] 的《隋唐两朝志传》、 [[ 杨慎 ]] 的《批点隋唐两朝志传》以及《徐文长批评隋唐演义》、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袁于令(《隋史遗文》)、褚人获《隋唐演义》、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说唐》等等。其中褚人获著的《隋唐演义》和鸳湖渔叟校订的《说唐》是流传较广的两部。前者100回,故事讲到唐玄宗 [[ 安史之乱 ]] ,以李唐人物为主线。后者六十八回,故事讲到 [[ 李世民 ]] 登基,以瓦岗英雄人物为主线。《说唐》的情节更有戏剧性,但是也更偏离历史真实。《说唐》没有像《隋唐演义》那样写 [[ 隋朝 ]] 出征高丽的情节。《说唐》的语言较为平白,通俗易懂,李元霸、宇文成都、杨林、伍云召、伍建章等人物出于此书杜撰,对后世评书、 [[ 戏曲 ]] 、影视剧影响很大。陈汝衡六十六回本与六十八回本回目有所不同,内容也有差异。
如莲居士曾在 [[ 乾隆 ]] 元年为《说唐》写过一篇序,后来的《说唐后传》、《说唐三传》以及《反唐演义传》等书前也往往刊有题名如莲居士作的序,有的索性径直题为“姑苏如莲居士编次”,更有人编出一个“似菊别墅”来作如莲居士的住所。这些都是书坊主的假托伪造,《说唐》前的序中,如莲居士也只是说“今见藏书阁中有《说唐》一书”,“可付之于剞劂氏”,并未提到作者。至于会文堂刊本卷首题的“鸳湖渔叟校订”的字样,也未见于更早的刊本上,最多只是个为会文堂刊本作“校订”的文人,与此书的编者无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