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运-八型飞机

增加 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运-八型飞机.jpg|350px|缩略图|右|<big>运-八型飞机</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9578245063&di=64c327bd14f4f0d0f739ebbd3dbba3d3&imgtype=0&src=http%3A%2F%2Fp1.img.cctvpic.com%2Fphotoworkspace%2Fcontentimg%2F2015%2F09%2F03%2F2015090220465755823.jpg 原图链接][http://m.news.cntv.cn/2015/09/02/ARTI1441197790520677.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来自 央视网 的图片]]]
''' 运-八型飞机 ''' (Y-8)是由 [[ 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生产的中程中型多用途 [[ 运输机 ]] ,源自苏联购入的安-12B型,性能与美军C-130十分相近,属于四发涡桨运输机,但是中苏陷入敌对后被苏方停售,改为测绘仿制原型机并全面自主生产,是当时中国研制成功投入使用的最大的运输机。
陕飞对运八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改型,先后研制成多种运八专业机型,除了军用型还有民用型。外销的运-8曾出口到 [[ 斯里兰卡 ]] 、苏丹、缅甸、 [[ 伊朗 ]] [[ 坦桑尼亚 ]] 、哈萨克斯坦等国。目前前苏联国家都已终止此系列飞机,不过陕飞则以运八为基础,研制了新一代的运九,未来还将继续在此平台上制造新机。
==原型机研发==
1965年2月,第三机械部向国防工业办公室和总参谋长 [[ 罗瑞卿 ]] 提出报告,申请从苏联购买安-12B飞机在国内试用,而后决定是否仿制。1966年中央批准购买安-12B,并在同年11月在172厂(西安飞机制造厂前身,位于 [[ 陕西 ]][[ 阎良 ]] )成立“新机摸底研究小组”,走访飞机的使用单位。1967年7月,由空军副司令常乾坤主持召开了新运输机方案审定会,172厂详细介绍了飞机研制方案,1968年总参谋部批准研制,同年12月由三机部向172厂下达了仿制任务。
1969年3月8日,空军司令部命令空13师“5308”号安-12B飞机飞抵172厂,3月24日172厂成立了“运八飞机研究设计筹备领导小组”,并从空军第一研究所、603所、 [[ 西北工业大学 ]] 及172工厂各车间抽调部分工艺人员,组成了以工厂设计科为核心的 [[ 设计 ]] 团队,共计570人,5月,《运八飞机设计总方案》制定,并给出了研发进度表。
4月开始,172厂对安-12B进行全机性能测试。10月,设计工作正式展开,但在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下( [[ 大跃进 ]] 、文革后),在“要把全世界运输机所有优点集中在运-8飞机上”这种指导思想笼罩下,各个研发系统各自为战,整机方案根本无法统一,甚至在设计图纸格式上都无法做到统一。研发进入死胡同后,1970年2月,设计人员对运八设计总方案进行了检讨,回到了更加务实的逆向研发安-12B的轨道上。1972年2月设计工作全部完成,完成85314份 [[ 标准 ]] 图纸,162份技术条件图纸。
==定型鉴定试飞==
运-8的设计鉴定试飞,分别用三架进行,一批第一架做空投实验,零批第二架做机载设备定型试飞,零批第三架做飞机基本性能定型试飞。
1977年1月,03号原型机试飞成功;1980年2月11日被批准设计定型,命名为“运输八型飞机”,简称为“运-8”,并投入批量 [[ 生产 ]]
运-8型运输机为全 [[ 金属 ]] 半硬壳结构,海鸥张臂式上单翼,安装四台涡桨-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前三点布局 [[ 起落架 ]] ,主起落架为四轮小车式,可在草地、雪地、砂砾地等简易 [[ 机场 ]] 安全起降,可进行空运、空投、空降、救生等作业,货运时可载20吨货物。起飞 [[ 量61 量]]61 吨,航程5600公里以上。配有正、副驾驶员、领航员、通信员和空中机械师,包括自卫尾炮射击员机组乘员共6人。
==视频==
271,7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