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珠区

移除 19,58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18年制定“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整修提升 184 座环卫公厕。持续加强“六乱”整治,组织各类专项执法整治以 及市容环境保障行动 340 次,出动执法队员 6.7 万人次。开展“五类 车”打击整治工作,查扣“五类车”6 万余辆。积极开展查处违法建设 攻坚战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设 273.9 万平方米。推动垃圾分类回 收处理体系构建,累计清运各类垃圾 85 万余吨,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加快推进管道燃气“三年提升”计划,全年新增管道燃气覆 盖用户 2.74 万户。全区登记来穗人员 98.7 万人,登记出租屋 9.3 万栋、56.7 万套,分别增长 2.3%、9.5%,出租屋内刑事案件同比 下降 2.5%。大力开展打假治劣工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 13.15 万人次,检查单位 2.11 万家,捣毁制假窝点 90 个,立案查处 504 宗。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2.76 万间次,检查药品、医疗器械、 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 2327 间次,受理群众举报投诉 4426 宗,办结 回复率 100%,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596 宗。
== 社会治安== 
2018年刑事治安警情、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 20.9%、22.4%,破案率上升 6.9 个百分点,街面“两抢”、公共场所 14 盗窃和伤害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 43.9%、24.9%和 31.6%。信访总 量持续减少,全年受理和录入信访系统案件 2186 件次,同比下降 22.2%。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 10149 宗,调解成功率为 99.95% ,调解案件履行率 100%,成功调处群体性纠纷 67 宗。全 区社区服刑人员和安置帮教人员总体平稳,社区服刑人员无重新犯 罪,安置帮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保持低水平。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 平稳,无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 教育事业== 
20世纪90年代,海珠区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区”;1994年被评为全国“普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区和广东省、广州市特殊教育先进区;1998年,区属公办中小学全部通过广东省中小学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的“达标学校”评估验收。
1991—2000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园)的有:市第五中学、同福中路第一小学、万松园小学、区实验小学、宝玉直街小学、晓港中马路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级学校的有:南武中学、市第九十七中学、前进路小学、昌岗中路小学。被评为区一级学校的有:鹤鸣五巷小学、土华小学、滨江中路第二小学、大江苑小学、滨江西路第一小学、后乐园街第一小学、五凤小学、江南新村第一小学、劬劳小学、江南新村第二小学、昌岗东路小学、宝贤大街小学、劬劳中学。
区内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初中教学质量比前有所提高,初三升高中考试平均分在全市排名中名列第五名,合格率第六名。2000年高考544人上本科线,比上一年增长17%,是广州市目标预测值的1.71倍(1999年1.23倍),933人上省大专线,比上一年增长19%,是广州市目标预测值的1.87倍(1999年是1.34倍)。市第五中学、南武中学、市第九十七中学和市第四十一中学,都获得广州市高三毕业班工作一等奖。[19] 2018年初三、高三毕业班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获 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6 项,居全市首位。初步形成 9 个立体学区 布局,新组建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进一步扩大 5 个教育 集团辐射带动作用。新开办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初中部) 等 8 所学校、幼儿园(校区),新增优质学位 5845 个。截至 2018 年 9 月,全区共有公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学校 130 所,民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不含培训机构)150 所,在 校学生、幼儿 17.49 万人。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毛入学率均为 100%,户籍内适龄残疾儿童毛入学率 100%。2018 年共安排 53 所公民办中小学的 761 个学位用于参与积 分入学工作,提供 2350 个公办幼儿园小班新生派位学位。完成 5 15 个校园改扩建工程和 6 个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
2018年初三、高三毕业班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获 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6 项,居全市首位。初步形成 9 个立体学区 布局,新组建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进一步扩大 5 个教育 集团辐射带动作用。新开办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初中部) 等 8 所学校、幼儿园(校区),新增优质学位 5845 个。截至 2018 年 9 月,全区共有公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学校 130 所,民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不含培训机构)150 所,在 校学生、幼儿 17.49 万人。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毛入学率均为 100%,户籍内适龄残疾儿童毛入学率 100%。2018 年共安排 53 所公民办中小学的 761 个学位用于参与积 分入学工作,提供 2350 个公办幼儿园小班新生派位学位。完成 5 15 个校园改扩建工程和 6 个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3]==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海珠区的文化工作在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继续落实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和广州市《金穗工程》发展文化事业的各项要求,较好地完成了《海珠区“八五”“九五”文化建设计划》的主要任务。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区”,1997年区文化局被评为市“扫黄打非、社会文化管理先进集体”;1998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区)”和市“群众文化模范单位”称号;1999年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广东省文明图书馆”,区文化馆被评为“省一级文化馆”,南华西街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十佳特级文化站”;区文联先后在省文联及全国文联工作研讨会上介绍经验。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20]
2018 年,圆满举办第五届岭南书画艺术 节、2018 广东咸水歌(渔歌)歌会等活动,组织“羊城之夏”2018 广州市民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 430 场,流行舞分馆受邀参加 2018 年央视春晚演出和全国广场舞集中展演。稳步推进省市文化馆、图 书馆总分馆试点建设,文化馆分馆实现 18 条街道全覆盖,图书分 馆达 16 个;区图书馆总藏书量 85.8 万册(含电子图书),进馆 104.7 万人次,借阅量首破 100 万册次,书刊文献 112.4 万册次。小品《幸 福路上》、快板《盼》分别荣获省第九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铜奖。完成省级文保单位邓氏宗祠保养维护工程,稳步推进南洲大 街 12 号蚝壳屋等历史遗迹保护修缮工作;许炽光等 2 人入选国家 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昌岗东路小学等 11 个单位入选广州市非遗 传承基地。严格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深入推进“扫黄打非”,2018 年出动执法人员 3769 人次,捣毁非法出版物窝点 5 个,收缴非法 出版物 19446 册(本),立案查处案件 18 宗。[3]
== 体育事业== 2018年高水平举办中国 10 公里锦标赛暨广州 10 公里路跑赛、9 球国际公开赛、2018“走读自然”海珠湿地徒步大会 等,组织1500余名选手参与广州塔登高公开赛,承办市第十二届“市 长杯”系列预选赛等。组队参加横渡珠江等市级体育活动,首次获 16 22 人标准龙男子公开组冠军。区属体育场馆坚持“双 14”惠民开放, 承接各类活动近百场,惠及群众 151 万人次。加快基础体育设施建 设,建设健身路径 65 条、乒乓球台 38 张、篮球场 1.5 片,羽毛球、 网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各 1 片。[3] ==民生保障==
民生保障
2018 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 61744 元,增长 8.2%,其中工资性收入 36941 元,增长 6.0%;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44365 元,增长 4.3%,恩格尔系数为 33.3%。
2018 年区财政安排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 事业的支出为 89.6 亿元,增长 8.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1.6%。 其中教育支出 29.26 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14.09 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4.05 亿元,城乡社区支出 16.20 亿元。 社会保障持续完善。2018 年末,五大险种参保人数达 290.94 万人次,其中参加养老保险 51.02 万人,失业保险 54.12 万人,医 疗保险 89.88 万人。低保标准提高到 950 元/月/人,城镇“三无”人员 补贴发放标准提高到 1721 元/月/人;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 2263 元/ 月/人。共为 54261 人次发放低保金 5588 万元,为 91 人发放临时 救助资金约 36 万元,为 12 万人发放医疗救助 4698 万元。共计向 各类优抚对象 1563 人发放定期抚恤金、优待金、生活补助约 3924 万元,为优抚对象申请医疗补助共计 3 万元。全年全区流动救助服 务队共劝导流浪乞讨人员 1835 人次,护送至市救助管理机构 152 人次,派发衣物、食品等 609 份。
2018年区老人公寓大楼投入运营,全区共新增养 老机构 3 家,新增床位 1113 张。大力推进 “银龄安康”行动,共投 入 441.94 万元为户籍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 险,惠及 22.1 万老年人。共为 125.5 万人次核发长寿金近 8000 万 18 元。进一步提升“平安通”服务,共办理平安通资助服务申请约 1.45 万人,其中 80 岁以上老年人约 1.33 万人,合计完成安装 1.25 万人。 继续推进社区大配餐工作,投入 285 万元提升全区 52 个长者饭堂 和配餐点助餐配餐服务水平。开展 2018 年海珠区广东扶贫济困日 活动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共接收善款约 1859.12 万元;打 造全市首条 7.7 公里慈善列车运行线路,拍摄放映全市首部海珠慈 善主题微电影,举办首届慈善午宴拍卖会,创建海珠区各类慈善标 志 43 个,区域慈善指数综合发展全市第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累计为梅州大埔县 35 个村筹集资金 1.68 亿元,脱贫率达 95.6%, 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帮扶前增加 5222 元。[3] 医疗卫生2018年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 构 306 间,包括医院 19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 间,门诊 部 109 间,卫生所、医务室、诊所 132 间,公共卫生机构 6 间,其 中社会医疗机构达 238 间;拥有医疗床位 9307 张编制床位,10431 张实有床位。全区卫生技术人员 20055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5619 人,注册护士 7824 人,药师(士)890 人。深化分级诊疗机 制,深化医联体建设,建立 14 个专科联盟,医联体共上转门诊病 人 33622 人次,下转门诊病人 543 人次,专家下沉基层坐诊 200 人 19 次。区属诊疗门诊 640.96 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急诊 479.62 万人次,增长 14.0%。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定点人数 41 万人,同比增长 11.9%。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全人 群签约率 35.1%,重点人群签约率为 82.5%。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和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全年婚检人数 3678 人,孕前优生健康检 查 7851 人,为 5257 户提供三大重点病种筛查。[3] 8旅游景区编辑将军庙清代,河南有天后庙、关帝庙等颇有声名,但至当代均已毁。倒是一座纪念勇卫乡梓义士的“将军庙”至今犹存。此庙位于二龙街(今属龙凤街)将军直街内,始建于明代中叶,重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据传,有一位姓周的龙导尾乡更夫(司保卫之职),在一次与盗贼的浴血奋战中身亡,乡民十分尊重他的勇敢,尊称他为“将军”,特把其驻地建成小庙,塑像祭祀,称“将军庙”。 该庙面积为81平方米,是砖木结构平房,两进深,中间有一小横厅。正门有石刻阳文的对联:“功冠虎贲昭大勇,恩垂龙导焕重光。”庙内有几块石碑镶在墙上,字迹已经模糊。塑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建筑结构基本完好。[21] 圣旨牌坊在海珠区龙潭村有一座“乐善好施”牌坊,因这座牌坊是秉承皇帝旨意修建、上刻“圣旨”二字,又称“圣旨牌坊”。[22] 南宋状元井相传是张镇孙故宅的水井,人称“状元井”。张镇孙(1236-?),别字鼎湖,南宋咸淳辛末年(1271)进士,钦点为状元,先后任过秘书监正字、婺州通判、龙图阁待制等官司职。他为人持正不阿,甚得时人称颂,但又因此得罪了权贵,被罢官回到广东老家。及至元兵入侵,南宋濒危,又被起用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地方军事长官),负责守备广东。曾组织民众在谢村、石壁一线同元兵打过几场硬仗。后来元兵攻打广州,他据城死守,但终因军饷不继,城破被掳,在押解京师途中,自杀殉国于粤北大庾岭。当时文天祥听到这个噩耗亦非常悲痛。他生前著有《名臣言行录》、《见面亭集》和《四书析义》等书,是一位忠烈而且有学识的爱国将领。后人在其龙导尾故宅宅基上立庙塑像“千秋奉祀”纪念他,并称他为龙导尾乡开乡之祖,把他遗下的水井称作为“状元井”。[23] 黄埔村古港黄埔村古港位于新滘镇(现琶洲街)黄埔村和石基村一带。明代,河对岸的扶胥港(波罗庙)淤浅,这里河面宽阔,村里有马鞍岗,是天然避风良港。清康熙年间,这里为外国商船碇泊所、粤海关的挂号口,一时船舶云集,有驳船直达十三行。当时此处是住有数千人的市镇,商旅辐辏,店肆鳞次栉比,甚是兴旺。如今尚有遗迹可寻。一门楼石刻“海傍东约”、“咸丰四年仲秋”等字;一石碑乃道光十七年(1837)泐石,文字内容述及当时的交通情况;还有英文石碑等物。村中街道布局与建筑风貌有古代滨海城镇痕迹,残存的洪圣庙、天后庙等显着古港特征。天后庙前对联“迹著莆田恩流凤浦,德敷海国泽被凤洲”可证当时这里航运发达。古时此村名凰洲、凤浦,后才称黄埔。今建有凰洲、凤浦牌坊。居民在清代出洋不少,新加坡著名侨领胡璇泽原籍此村。这里是广州最早的侨乡。[24] 文物古迹海珠区海珠区(3) 在工业大道与昌岗交界处、同福路海珠区少年宫对面分别发现恐龙蛋片化石,对研究海珠区的地质地貌、矿产资源以及史前生物史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1954—1955年,在新港西路的中山大学校园内红岩土岗出土属于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等物,证明广州河南(今海珠区)范围内早有人类居住。1996年7月,在海幢公园南门西侧发现的汉代瓦窑遗址,可证明海珠地区早在汉代就有手工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区内数处出土汉墓45座,墓中各类文物也可见今海珠地区在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区内文物建筑,反映了海珠地区建筑艺术及社会发展的文明史。 从现存的旧址、名人故居、纪念雕塑,充分反映区内人民可歌可泣的光荣革命传统和敬仰先贤的优良传统。这些名胜古迹已成为海珠区爱国爱乡教育的基地,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可贵资源。 9城市排名编辑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发布,海珠区排第21名。[25]海珠区是广东省广州市的老四区之一,在广州市珠江的南面,古称江南洲,广州人称其为"河南",处在广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绕,是四面环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素有广州"南肺"之称的绿色岛区。 2005年12月31日起,海珠区辖18个行政街道:赤岗、新港、滨江、素社、海幢、凤阳、龙凤、沙园、瑞宝、江海、南华西、南石头、江南中、昌岗、南洲、琶洲、官洲、华洲。 建制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广州市政府于1950年7月,将原海珠区城区部分的3个区(蒙圣、洪德、海幢)合并,成立河南区人民政府。以后30年间,其称谓多次变动,1980年7月称海珠区人民政府至今。[1] 折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1991年,全区共有19个行政街、1个镇,设303个居民委员会、18个村民委员会。19个街道是赤岗、新港、晓港、小港、江南中、滨江、素社、纺织、基立、宝岗、跃龙、二龙、海幢、南华西、洪德、凤凰、沙园、昌岗中、南石头,1个镇是新滘镇。新滘镇设18个行政村:联星、石溪、五凤、瑞宝、三滘、沥滘、凤和、东风、红卫、龙潭、土华、小洲、赤沙、北山、仑头、琶洲、黄埔、官洲村。1991年7月,新滘镇从凤和村划出一部分成立桂田村;1996年8月,增设石基村。1996年9月,成立凤阳街道办事处,下设15个居民委员会。1998年7月,行政街调整为12个:赤岗街、南石头街、新港街、沙园街行政区域不变;凤阳街行政区域扩大至整个五凤村;宝岗街、海幢街、跃龙街合并,取名海幢街;南华西街、洪德街合并,取名南华西街;纺织街、滨江街合并,取名滨江街;基立街、素社街合并,取名素社街;小港街、江南中街合并,取名江南中街;昌岗中街、晓港街合并,取名昌岗街;凤凰街、二龙街合并,取名龙凤街。调整街道行政区域后,行政工作按属地管理。五凤村划归凤阳街管理;联星村下属28个经济社,行政工作属所在街道管理,联星村合作经济归口区乡镇企业局管理。是年12月,成立瑞宝街,管辖新滘镇的瑞宝村和瑞宝第一、第二居民委员会。1999年1月,成立江海街,管辖新滘镇的红卫村和大塘、新村、台涌、石榴岗4个居民委员会。截至2000年,全区共有14个行政街、1个镇,设389个居民委员会、20个村民委员会。折叠编辑本段地理环境海珠区海珠区海珠区位于广州市区南部,四面为珠江广州河段环抱,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番禺区相望。区域的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 海珠区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濒临南海,受温湿的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全年温差较小、干湿季节明显的气候特征(本节实测数据资料均取自番禺区,因两区气候有较大的相似性)。[2] 一、日照 海珠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太阳先后2次直射,因此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03.6小时,年日照率34%。日照时间下半年大于上半年,其中10月最长,平均为180.1小时,3月最短,平均为55.6小时。 二、气温 年平均气温为22.4℃,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14.0℃。1991~2000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3℃,极端最低气温为0.0℃。由于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东北部人口稠密区比东南部果林区气温要高。 三、风 海珠区的风受季风支配,其主导风向是冬半年(9月至次年3月)盛行北风和偏北风,夏半年(4~8月)盛行东南和偏南风。每年的4月、9月为季风的转换月份。在夏季风盛行季节,特别是7~9月常受热带风暴侵袭。 四、降水
1991~2000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783.8毫米。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每年4月上旬开始进入雨季,至9月底结束,雨季长达6个月,集中了全年80%以上的降水量。一年中降水6月最多,达328.1毫米,11月最小,只有25.8毫米。前汛期(4~6月)主要由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降水,后汛期(7~9月)则多受台风(热带气旋)等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带来降水。而冬半年(9月至次年3月)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带来低温、干燥、少雨天气,此间降水量一般小于年降水量的20%。==医疗卫生==
2018年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 构 306 间,包括医院 19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 间,门诊 部 109 间,卫生所、医务室、诊所 132 折叠 间,公共卫生机构 6 间,其 中社会医疗机构达 238 间;拥有医疗床位 9307 张 辑本段自然资源制床位,10431 张实有床位。全区卫生技术人员 20055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5619 人,注册护士 7824 人,药师(士)890 人。深化分级诊疗机 制,深化医联体建设,建立 14 个专科联盟,医联体共上转门诊病 人 33622 人次,下转门诊病人 543 折叠森林植被人次,专家下沉基层坐诊 200 海珠 人 19 次。 属诊疗门诊 640.96 海珠 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急诊 479.62 万人次,增长 14.0%。 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定点人数 41 万人,同比增长 11.9%。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 内的森林植被主要是分布在村落附近台地上的杂木 全人 群签约率 35.1%,重点人群签约率为 82.5%。做好婚前医学检查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全年婚检 工栽 数 3678 人,孕前优生健康检 查 7851 人,为 5257 户提供三大重点病 的马尾松林、小叶桉林、台湾相思林、竹林和一些被称作“风水林”的树木 筛查 [3]
(一)杂木林==旅游景区==
这类林木主要生长在漱珠岗低缓岗地和台地上 '''将军庙'''清代,河南有天后庙、关帝庙等颇有声名 但至当代均已毁。倒 以常绿阔 一座纪念勇卫乡梓义士的“将军庙”至今犹存。此庙位于二龙街(今属龙凤街)将军直街内,始建于明代中 树为主 ,重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据传,有一位姓周 龙导尾乡更夫(司保卫之职),在一 生林 与盗贼的浴血奋战中身亡,乡民十分尊重他的勇敢,尊称他为“将军”,特把其驻地建成小庙,塑像祭祀,称“将军庙” 树种主要 该庙面积为81平方米, 潺胶 、破布叶、阴香、朴树、盐肤木等 结构平房,两进深,中间有一小横厅 正门 一些人工栽培 石刻阳文 凤凰木、银合欢等混生 对联:“功冠虎贲昭大勇 林下灌木有九节木、算盘子、罗伞树、了哥王、黑面神等 恩垂龙导焕重光 草本植物 ”庙内 土牛膝、地胆头、野苋、凤尾蕨、肾蕨等 几块石碑镶在墙上,字迹已经模糊 一些古老的村边林多作为 塑像在 风水 文化大革命 树保护下来 中被毁 林相较密 建筑结构基本完好
'''圣旨牌坊'''在海珠区龙潭村有一座“乐善好施”牌坊,因这座牌坊是秉承皇帝旨意修建、上刻“圣旨” )马尾松林字,又称“圣旨牌坊”。
主要分布在仑头 '''南宋状元井'''相传是张镇孙故宅的水井,人称“状元井”。张镇孙(1236-?),别字鼎湖,南宋咸淳辛末年(1271)进士,钦点为状元,先后任过秘书监正字、婺州通判 北山 龙图阁待制 岗地 官司职 乔木以马尾松 人持正不阿 林下灌木稀疏 甚得时人称颂,但又因此得罪了权贵,被罢官回到广东老家。及至元兵入侵,南宋濒危,又被起用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地方军事长官) 以桃金娘 负责守备广东。曾组织民众在谢村 野牡丹、白背叶、算盘子、黄牛木等为主 石壁一线同元兵打过几场硬仗。后来元兵攻打广州,他据城死守,但终因军饷不继,城破被掳,在押解京师途中,自杀殉国于粤北大庾岭 草本植物 当时文天祥听到这个噩耗亦非 见的 悲痛。他生前著 芒箕 《名臣言行录》 鹧鸪草、野古草 《见面亭集》和《四书析义》 书,是一位忠烈而且有学识的爱国将领。后人在其龙导尾故宅宅基上立庙塑像“千秋奉祀”纪念他,并称他为龙导尾乡开乡之祖,把他遗下的水井称作为“状元井”
'''黄埔村古港'''位于新滘镇 现琶洲街)黄埔村和石基村一带。明代,河对岸的扶胥港(波罗庙)淤浅,这里河面宽阔,村里有马鞍岗,是天然避风良港。清康熙年间,这里为外国商船碇泊所、粤海关的挂号口,一时船舶云集,有驳船直达十 行。当时此处是住有数千人的市镇,商旅辐辏,店肆鳞次栉比,甚是兴旺。如今尚有遗迹可寻。一门楼石刻“海傍东约”、“咸丰四年仲秋”等字;一石碑乃道光十七年(1837 小叶桉林泐石,文字内容述及当时的交通情况;还有英文石碑等物。村中街道布局与建筑风貌有古代滨海城镇痕迹,残存的洪圣庙、天后庙等显着古港特征。天后庙前对联“迹著莆田恩流凤浦,德敷海国泽被凤洲”可证当时这里航运发达。古时此村名凰洲、凤浦,后才称黄埔。今建有凰洲、凤浦牌坊。居民在清代出洋不少,新加坡著名侨领胡璇泽原籍此村。这里是广州最早的侨乡。
主要分布在北山、黄埔、赤沙等岗地,林下灌木主要有桃金娘、岗松、梅叶冬青、山芒麻、金缨子等,草本植 ==文 有咸虾花、鬼针草、鸭嘴草、狗尾草等。古迹==
(四)台湾相思林 主要分布在琶洲、石榴岗等岗地。林下灌木有山芝麻、马缨丹、排钱草等,草本植物有马鞭草、土荆芥、海芋、蟋蟀草等。 (五)竹林 主要分布于赤沙、北山、仑头、官洲、琶洲、红卫、凤和、石溪等村,其中以赤沙、官洲较多。常见的是粉单竹、勒竹、撑篙竹、青皮竹等。此外,晓港公园竹树品种达103种。 折叠庭园植被主要有乔木树种榕树、大叶榕、木棉、南洋杉、樟树、阴香、凤凰木、白兰花、木麻黄、桉树、紫薇、肢肠树、假槟榔、南洋楹、石粟、罗汉松等。灌木主要有桂花、茶花、含笑、黄蝉、大红花等20多种。草本花卉有长春花、金粟兰、兰花、龙吐珠、五色椒、百日红、夜合、秋海棠、仙人掌等。藤本植物有爆仗花、绿萝、使君子、爬墙虎、夜来香等。海幢公园和晓港公园等花圃还盛产鲜花和盆景。 折叠编辑本段区域人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海珠区的人口数量变化比较大。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区总人口为776679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区总人口为1237273人,10年间共增460594人。 折叠编辑本段区域经济折叠综述1991~2000年,海珠区经济建设始终保持在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工农业和商业服务业都得到长足发展。199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95亿元、工业总产值10.57亿元、农业总产值1.66亿元;截至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工业总产值41.42亿元、农业总产值1.98亿元。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4] 折叠农业1991~2000年,区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新滘镇。由于实施“科技兴农”,推广果菜优良品种,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科学养殖,在农业生产可用土地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蔬菜、水果、禽畜和水产品的生产取得丰产,新滘镇是市农副产品基地之一。2000年,蔬菜总产量5.8万吨,水果总产量1.2万吨,牛奶产量7214吨,“三鸟”出栏量19.7万只。其中凤和韭黄、新滘豆苗、泉塘芥蓝等优质蔬菜及石硖龙眼、尚书怀荔枝、红嘴鸡心黄皮等优质果品每年大量出口。 果园主要分布在辖区东部和东南部,在新滘镇的瑞宝、东风、土华、小洲、官洲、仑头、北山、龙潭、黄埔、琶洲、赤沙等村,连绵不断,新滘镇素有“岭南佳果之乡”的美誉。栽培的果树主要有杨桃、荔枝、龙眼、香蕉、甜橙、番石榴、黄皮、木瓜、菠萝、乌榄、柿、李等。 折叠工业1991~2000年,区工业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和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历程。1991~1994年,城区工业继续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50.4%,1993年达到最高峰,为72.9%(按可比价计算)。1995年,城区工业进入调整时期,增长速度明显放缓,1996年罕有地出现负增长。1995~2000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为11.1%(按可比价计算)。 1992年,区委、区政府为改变区街工业规模过小的局面,提出大力发展规模经济的战略思想。各街道迅速掀起上大项目、办大企业的热潮。到1993年,全区工业系统中上马和试投产的年产值超千万元项目有30个以上(含达亿元项目8个)。其中城区工业系统规模项目有PP万用瓦通塑料板、避雷器、PVC印刷收缩薄膜、特种印刷、ABS箱包、通信电缆、冷媒罐、穗海喷涂、椰汁饮料、传真机等。后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因素限制,部分项目失败,有些街道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为将区街工业迁出“横街窄巷”,1992~1995年,各街兴建一批工业小区,合计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燕子岗、石溪、南洲路、琶洲村、大干围及番禺市、白云区等地。 其中最具规模的是南华西第五工业区,位于工业大道南大干围38号,占地140亩,截至2000年,建成标准厂房13幢约14万平方米、员工宿舍4幢约2万平方米,集团下属企业23家和招租引进12家私营企业进驻,其中有广州市特种变压器厂、广州华盛避雷器实业有限公司、南华工商贸易公司、广州市恒晖实业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成为南华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该区共有员工3000多人,其中外来员工2200人,2000年被定为市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示范点。 1995年,区工业系统着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施“抓名牌、促效应,抓科技、促水平,抓重点、促全局,抓投入、促产出,抓改革、促发展”的“五抓五促”思路,达到“紧中求活、稳中求进、加强管理、有效增长”。是年,南华西集团公司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1996年,全区工业积极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一是创名牌。共6种产品获省、市名牌产品称号,其中城区工业有4种,分别是南华西中央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的ZK系列组合式空调机组、华盛避雷器实业有限公司的南华西牌6~22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广东阿波罗洁具有限公司的阿波罗牌电脑蒸汽房以及特种变压器厂的山海牌树脂绕注干式变压器。其中山海牌树脂绕注干式变压器还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获得省、市名牌产品称号数量居全市8个老区之首。二是靠名牌。20世纪70~80年代,区原有不少企业是市缝纫机、自行车公司的配件厂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企业积极向新兴的名牌产品、企业靠拢,及时从加工缝纫机、自行车零件向加工摩托车、汽车配件转、投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区内生产摩托车、汽车配套产品的企业有40余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加工技术水平的有16家,年产值达3.1亿元,创利税超过2000万元。 1999年,区工业局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跟踪制度,每年定出30家左右的区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服务。是年确定29家重点企业,占全区工业企业数量的2%左右,但工业总产值、利润、上缴税金却分别占全区工业企业的42.4%、41.1%和50.0%。重点企业中属城区工业的约占60%。经过几年的培育,重点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扩大,在区工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0年,区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承载体已初具规模,并成功引入广州市精工电子有限公司项目。华盛避雷器公司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此外,出现大元实业有限公司的新产品技术研究所等技术创新机构,以及海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项目内部招标制等形式的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了城区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品。新技术研究院的高科技电子通信产品、特种变压器厂的干式变压器、华盛避雷器实业有限公司的避雷器、第一水泵厂的水泵、阿波罗洁具有限公司的休闲洁具等产品的出现和不断更新、提高,改变了区终端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的情况。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事业折叠教育事业20世纪90年代, ''' 海珠区 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区”;1994年被评为全国“普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区和广东省、广州市特殊教育先进区;1998年,区属公办中小学全部通过广东省中小学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的“达标学校”评估验收。 1991~2000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园)的有:市第五中学、同福中路第一小学、万松园小学、区实验小学、宝玉直街小学、晓港中马路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级学校的有:南武中学、市第九十七中学、前进路小学、昌岗中路小学。被评为区一级学校的有:鹤鸣五巷小学、土华小学、滨江中路第二小学、大江苑小学、滨江西路第一小学、后乐园街第一小学、五凤小学、江南新村第一小学、劬劳小学、江南新村第二小学、昌岗东路小学、宝贤大街小学、劬劳中学。 区内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初中教学质量比前有所提高,初三升高中考试平均分在全市排名中名列第五名,合格率第六名。2000年高考544人上本科线,比上一年增长17%,是广州市目标预测值的1.71倍(1999年1.23倍),933人上省大专线,比上一年增长19%,是广州市目标预测值的1.87倍(1999年是1.34倍)。市第五中学、南武中学、市第九十七中学和市第四十一中学,都获得广州市高三毕业班工作一等奖。[5]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折叠文化艺术海珠区海珠区海珠区的文化工作在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继续落实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和广州市《金穗工程》发展文化事业的各项要求,较好地完成了《海珠区“八五”“九五”文化建设计划》的主要任务。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区”,1997年区文化局被评为市“扫黄打非、社会文化管理先进集体”;1998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区)”和市“群众文化模范单位”称号;1999年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广东省文明图书馆”,区文化馆被评为“省一级文化馆”,南华西街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十佳特级文化站”;区文联先后在省文联及全国文联工作研讨会上介绍经验。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6] 折叠文物古迹 ''' 在工业大道与昌岗交界处、同福路海珠区少年宫对面分别发现恐龙蛋片化石,对研究海珠区的地质地貌、矿产资源以及史前生物史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1954 ~1955 —1955 年,在新港西路的中山大学校园内红岩土岗出土属于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等物,证明广州河南(今海珠区)范围内早有人类居住。1996年7月,在海幢公园南门西侧发现的汉代瓦窑遗址,可证明海珠地区早在汉代就有手工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区内数处出土汉墓45座,墓中各类文物也可见今海珠地区在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区内文物建筑,反映了海珠地区建筑艺术及社会发展的文明史。
从现存的旧址、名人故居、纪念雕塑,充分反映区内人民可歌可泣的光荣革命传统和敬仰先贤的优良传统。这些名胜古迹已成为海珠区爱国爱乡教育的基地,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可贵资源。
折叠编辑本段风景 ==城市排 折叠将军庙将军庙将军庙清代,河南有天后庙、关帝庙等颇有声名,但至当代均已毁。倒是一座纪念勇卫乡梓义士的“将军庙”至今犹存。此庙位于二龙街(今属龙凤街)将军直街内,始建于明代中叶,重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据传,有一位姓周的龙导尾乡更夫(司保卫之职),在一次与盗贼的浴血奋战中身亡,乡民十分尊重他的勇敢,尊称他为“将军”,特把其驻地建成小庙,塑像祭祀,称“将军庙”。==
该庙面积为81平方米 2018年9月 是砖木结构平房,两进深 《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发布 中间有一小横厅 海珠区排第21名 正门有石刻阳文 海珠区是广东省广州市 对联:“功冠虎贲昭大勇 老四区之一 恩垂龙导焕重光。”庙内有几块石碑镶 墙上 广州市珠江的南面 字迹已经模糊。塑像 古称江南洲,广州人称其为"河南",处 “文化大革命” 广州市的 被毁 部,由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绕,是四面环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建筑结构基本完好 是一个素有广州"南肺"之称的绿色岛区 [7]
折叠圣旨牌坊2005年12月31日起, 海珠区 辖18个行政街道:赤岗、新港、滨江、素社、海幢、凤阳、 潭村有一座“乐善好施”牌坊,因这座牌坊是秉承皇帝旨意修建 凤、沙园、瑞宝、江海、南华西、南石头、江南中、昌岗、南洲、琶洲、官洲 上刻“圣旨”二字,又称“圣旨牌坊” 华洲
折叠南宋状元井相传是张镇孙故宅的水井,人称“状元井”。张镇孙(1236~?),别字鼎湖,南宋咸淳辛末年(1271)进士,钦点为状元,先后任过秘书监正字、婺州通判、龙图阁待 ==建 等官司职。他为人持正不阿,甚得时人称颂,但又因此得罪了权贵,被罢官回到广东老家。及至元兵入侵,南宋濒危,又被起用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地方军事长官),负责守备广东。曾组织民众在谢村、石壁一线同元兵打过几场硬仗。后来元兵攻打广州,他据城死守,但终因军饷不继,城破被掳,在押解京师途中,自杀殉国于粤北大庾岭。当时文天祥听到这个噩耗亦非常悲痛。他生前著有《名臣言行录》、《见面亭集》和《四书析义》等书,是一位忠烈而且有学识的爱国将领。后人在其龙导尾故宅宅基上立庙塑像“千秋奉祀”纪念他,并称他为龙导尾乡开乡之祖,把他遗下的水井称作为“状元井”。[8]沿革==
折叠黄埔村古港黄埔村古港位于新滘镇(现琶洲街)黄埔村 中华人民共 石基村一带。明代,河对岸的扶胥港(波罗庙)淤浅,这里河面宽阔,村里有马鞍岗,是天然避风良港。清康熙年间,这里为外 商船碇泊所、粤海关的挂号口 建立后 一时船舶云集,有驳船直达十三行。当时此处是住有数千人的 广州 政府于1950年7月 商旅辐辏,店肆鳞次栉比,甚是兴旺。如今尚有遗迹可寻。一门楼石刻“海傍东约”、“咸丰四年仲秋”等字;一石碑乃道光十七年(1837)泐石,文字内容述及当时的交通情况;还有英文石碑等物。村中街道布局与建筑风貌有古代滨 将原 珠区 镇痕迹,残存的洪 区部分的3个区(蒙 天后庙等显着古港特征。天后庙前对联“迹著莆田恩流凤浦, 国泽被凤洲”可证当时这里航运发达 幢)合并,成立河南区人民政府 古时此村名凰洲、凤浦 以后30年间 后才 其称谓多次变动,1980年7月 黄埔。 海珠区人民政府至 建有凰洲、凤浦牌坊。居民在清代出洋不少,新加坡著名侨领胡璇泽原籍此村。这里是广州最早的侨乡 [9]
29,6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