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87
次編輯
變更
中国先进研究堆
,無編輯摘要
1999年11月规划完成,2001年[[设计]]完成,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审批8月开工,2007年完工。 2012年3月1日8时16分,先进研究堆实现满功率运转。该反应堆用于研究中子散射、燃料与 [[ 材料 ]] 的辐照等专案,例如比较大、厚的 [[ 飞机 ]][[ 发动机 ]] 叶轮,要观察焊接方面的隐患一般X光不能探伤,而中子流可以。
==基本概况==
中国先进研究堆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
2010年5月,实现首次临界,所谓临界,就是 [[ 核裂变 ]] 产生出的新中子数量刚好满足反应堆继续裂变的需要,使反应堆铀的链式反应得以恒定的速率持续进行下去的工作状态。
中国先进研究堆的建成为我国核科学研究及核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 [[ 科学 ]] 实验平台,也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研究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先进研究堆占地 [[ 面积 ]] 约为2.3公顷,反应堆 [[ 功率 ]] 为60MW,重水反射层最高未扰热中子注量率达8×1014n/cm2·s,在同类中子束流研究堆中其主要技术指标位居于世界前列,亚洲第一。
中国先进研究堆是一座高性能、多用途、 [[ 安全 ]] 可靠的核反应堆装置,并配套相关实验终端。建成后可开展 [[ 核物理 ]] 与核化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开展中子散射实验、反应堆材料及核燃料考验、中子活化分析等,同时可应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及单晶硅中子掺杂等。
==研发设计==
中国先进研究堆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具有自主 [[ 知识产权 ]] 并形成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从堆型选择到反应堆设计、调试以及建设组织,全部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反应堆主要设备的研制,也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组织 ]] 国内相关厂家共同技术攻关完成,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其中燃料元件、堆本体及堆芯容器、控制棒驱动机构、全数字化的控制及保护系统、反应堆密封操作大厅、装卸料机等技术在国内均为首次研制应用。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我国核反应堆的研发设计水平,也促进了 [[ 企业 ]] 设备国产化、建造自主化能力的进步。2012 年 3月 1 年3月1 日 8 时16分,中国先进研究堆(简称新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达到 [[ 国家 ]] 规定的技术目标,这是继实现首次临界以来又一重大工程节点。 在此之前,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二司王敏正司长、刘永德副司长,总装备部施庆瑜副局长,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汤搏副司长,以及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核集团 ]] 公司雷增光总 [[ 工程师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与信息化部 ]] 罗长森主任、规划发展部毋涛副主任、安全环保部袁建新副主任,原子能院领导万钢、张昌明、赵志祥、刘森林等到现场见证了新堆功率提升实验过程,并亲切慰问了现场工作人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中国先进研究堆,热功率60兆瓦,是面向我国21世纪核科学技术发展重要的一座高性能、多用途研究堆,其性能指标居于 [[ 世界 ]] 前列。作为我国核科学研究和核能开发应用实验平台,可以开展 [[ 中子 ]] 科学、燃料材料考验等多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