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B-1轰炸机

增加 1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B-1轰炸机.jpg|350px|缩略图|右|<big>B-1轰炸机</big>[http://news.youth.cn/js/201603/W020160312175735202595.jpg 原图链接][http://news.youth.cn/js/201603/t20160312_7735317.htm 来自 中国青年网 的图片]]]
'''B-1轰炸机 ''' (Lancer)是 [[ 美国 ]][[ 空军 ]] 在冷战末期开始使用的超音速可变后掠翼重型长程战略 [[ 轰炸机 ]] ,由北美航空(后与洛克威尔公司合并,又被 [[ 波音 ]] 并购)于1970年代研制,在1974年首次试飞,并于1985年服役。
==发展沿革==
二战后,美国战略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走高空高速 [[ 技术 ]] 路线。相继发展出10台发动机的B-36D,6台发动机 的B的[[B-47 ]] ,8台发动机 的B的[[B-52 ]] 同温层堡垒轰炸机,1960年服 役B役[[B-58轰炸机 ]] 最大飞行高度超过了15200米,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1850千米/小时。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最大飞行高度24400米,最大 [[ 速度 ]] 更高达3倍音速,但在1963年因国防部的指示不得不于放弃。B-70计划取消不久后,美国空军就开始检讨新战略战斗机的构想。新战略轰炸机不追求B-70那么高的速度,而是以音速左右的低空进攻为主。
1981年10月2日, [[罗纳德·威尔逊· 里根 |里根]] 总统宣布,美国将制造100架低空高速突防的B-1B战略轰炸机,并在1986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B-1B总经费达到了205亿 [[ 美元 ]] 。于1983年3月进行B-1B原型机的试飞,1985年正式量产进入美国空军服役。最高在役的数量约为95架。
B-1B首次投入实战是在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动,对 [[ 伊拉克 ]] 进行空中轰炸。[2]
1999年,6架B-1B投入 [[ 北约 ]] 各国对 [[ 塞尔维亚 ]] 所进行的联合轰炸任务,并在仅占总飞行架次2%的情形下,投掷了超过20%的弹药量总合。
在2001年 [[ 阿富汗 ]] 战争初期,8架B-1B也扮演十分重要的空中轰炸角色,投掷了包括约3,900枚JDAM在内的各型传统炸弹。而之后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亦有少量B-1B参与空袭任务。
==设计特色==
机体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可变后掠翼的形式,全开时翼展可达到41.78米,采用最大后掠角时是23.84米。可变后掠翼是用来调和各种矛盾要求的手段,如高速飞行、低受风负荷(Wind Gust)、长续航距离及优良的起降性能等。由于采可变后掠翼,B-1能从 [[ 跑道 ]] 长度较短的 [[ 民用机场 ]] 起飞作战;事先分散机群可避免因敌方先制攻击机场而全数遭到破坏。
B-1的机身是由平滑的曲面所包覆,和主翼没有明显界线。此外,曲面可分散 [[ 雷达 ]] [[ |电波]] ,借此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使B-1更不易被雷达察觉。
272,3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