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584
次編輯
變更
林荫道
,無編輯摘要
===设施和功能===
林荫道内,除了栽植遮荫的高大乔木和设步行道外,一般还布置有开花灌木、植篱、花坛、坐椅等,有的还有[[喷泉]]、花架、亭、廊等设施。中国规定,林荫道的最小宽度为 8米。林荫道还具有防尘、降低[[噪声]]、游憩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林荫道可把块状绿地、点状绿地联系起来 <ref>[http://www.jianshe99.com/lunwen/jianzhuguihua/li2015010511532137206486.shtml 建筑规划知识:林荫道],建设工程教育网,2015-1-5</ref> 。
===设置形式===
林荫道的布置应妥善处理步行道与绿带的划分、分段和出入口的安排、游憩场所的内容和设置、[[植物]]的选用和配置等问题。有下列设置形式:①设置在城市道路[[中轴线]]上,如上海肇嘉浜路等。其优点是两侧居民有均等机会入内散步休息,并能有效地组织来往车流,但行人进入林荫道必须穿越车行道,既影响交通,又不安全。这种形式适用于以步行为主或车流量较少的街道。②在道路一侧设置林荫道,一般设置在日照条件较好的一侧,以利于植物生长;或在眺望景色较好的沿山坡、沿江地带。③林荫道分设在车行道的两侧,与人行道相连,则行人和附近居民不必穿越车行道,比较方便安全。一般居住区内车行道两侧的绿地,往往采用这种布置形式<ref>[http://www.chla.com.cn/htm/2011/0411/80870.html 林荫道],中国风景园林网,2011-04-11</ref> 。
==早期的林荫道==
19[[世纪]]中晚期见证了林荫大道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它始于18世纪50年代奥斯曼的巴黎重建,并且在欧洲与美国的主要城市中一直发展持续到20世纪初,而在[[亚洲]]、印度和中南美洲则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
19世纪的林荫大道通常作为大尺度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设计中继承了早期城墙林荫道的许多特征:宽阔的尺度、成排的树木、马车与行人分离的通道,并结合了休闲娱乐功能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521/08/37117937_755619190.shtml 设计干货多重手法构建活力街道景观],360doc个人图书馆,2018-05-21</ref> 。它们典型的目标就是为新的城市发展开拓空间。林荫道的物质形态也经过重新提炼和现代化。奥斯曼引入带铺装的车道及抬高的路牙,并且发展了三种典型的道路形式:一种有中央隔离带,另一种带拓宽的人行道,还有就是多通路林荫道。
19世纪多通路林荫道为骨架的著名城市扩张案例包括[[奥斯曼]]在巴黎西北边缘环绕艾特利广场(Place d'Etoile)的规划和厄尔德方斯•西尔达(Ildefons Cerda)为巴塞罗那制定的规划,以及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和卡尔弗特•沃克斯(Calvert Vaux)所作的布鲁克林规划(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把他们的林荫道叫做“公园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