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伍連德

增加 7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File:伍連德.jpg|thumb|250|thumb|frame縮略圖|右|[http://news.sohu.com/20070529/n250275374.shtml: 伍連德]]]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廣東]]台山,出生於英屬馬來亞檳榔嶼(今[[馬來西亞]][[檳城]]州)(清國及中華民國醫學家、公共衛生學家、檢疫與防疫事業的先驅),生卒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他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
伍連德,公共衛生學家,醫學博士,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北京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193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
1910年末,東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權總醫官,深入疫區領導防治。伍連德里程碑式地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他認為,當時[[哈爾濱]]的情況屬於“肺鼠疫”,也就是從人到人的傳播,沒有動物這個橋樑。這跟此前的通過[[ 老鼠]] 、[[旱獺]]、[[跳蚤]]傳播的“腺鼠疫”有著本質區別。
發現此次烈性呼吸性傳染病病源來自於一種草原上的旱獺,捕殺旱獺的獵人和皮貨商 是第一批感染者,最初感染率幾近百分之百。他果斷採取「隔離」措施,分設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為使醫護人員免受感染,伍連德發明一種特殊加厚的 [[ 口罩 ]] ,並命令趕製了大批口罩, 每個口罩只需二分半,價廉物美,此為後人稱作「伍氏口罩」。在 鼠疫間間隙,大家共食很容易互相感染病菌,他發明並提倡使用「公筷」,改變了中國傳統飯桌的習慣。
1911年,他主持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議。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動下,中國收回了海港檢疫的主權。 在這次會議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被譽為「鼠疫鬥士」。
==用英文著成《中國醫史》==
1916年他讀到 [[ 美國 ]] 醫史學家 [[ 加里森 ]] 所著《醫學史》,全書介紹有關中國醫學的內容短到連一頁都沒有,且有錯誤。他質詢作者,加里森回復說,既然中國醫學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為何中國人自己不向外宣傳介紹?
他深深地感受到,必須研究中國醫學史,並將中國 醫學 方面 向中外廣為介紹。於是他與[[王吉民]]合作,用英文著成了《 [[ 中國醫史 ]] 》。該書於1932年出版,並多次再次版,成為早期介紹中國傳統醫學的英文著作,受到國外醫學家的重視。
1918年,創建北京中央醫院(今位於白塔寺的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分院)並首任院長;1922年,受奉天督軍[[張作霖]]委託,在[[瀋陽]]創建東北陸軍總醫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202醫院),該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大型軍醫院;1926年,創辦[[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前身),並任第一任校長。
==晚年生活==
1937年, [[ 日本 ]] 全面侵華, 他離開了中國,回到故鄉馬來西亞的檳城,他開了一個小診所,成為了一位普通的醫生, 並 偶爾 有時 用廣東話勸小販們「不要抽煙喝酒,多運動」。
1959年,晚年他寫了650頁的英文自傳,書名:《鼠疫鬥士:一個中國醫生的自傳》此書由劍橋大學出版。
==生平亮點==
 
1935年以其「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發現了旱獺在其傳播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的保密期為50年,此消息2007年才在諾貝爾基金會網站上披露。儘管當時他有英國僑民身份,但在諾貝爾獎候選人表中,其「Country」(國家)一欄是「CHINA」(中國)。伍連德是華人世界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也是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
他是第一個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是日本的首位「中國交換教授」;在中國主持興辦了20多所著名的醫院和醫學院校;他發起成立了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防癆協會;他主持並主辦了中國史上第一次國際學術會議;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併進行推廣;還發明了中式餐桌上的「旋轉餐臺」;在百多年前臨危受命,排除萬難,拯救了無數的中國人!<Ref>{{Cite Web|url=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8/05/01/856831.html|title=兩個小發明 最初被用來拯救百萬中國人性命(圖)|date=2018-05-01|website=看中國|accessdate=2020-03-10}}</ref>
1913年,他的文章發布在醫學頂級雜誌 [[ 柳葉刀 ]] 《Lancet》上,成為中國史上首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
梁啟超曾寫過這樣一段話:「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連德博士一人而已!」
13,5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