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5
次編輯
變更
'''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Dish with greenish-blue glaze and purple splashes),為中國[[金朝|金]]~[[元朝|元]]時期(約莫12~13世紀)[[鈞窯]]製品,從瓷盤上的紫色彩斑可看出鈞窯特有的幻化多變的釉彩,自然流淌形成的紫紅釉也恰相呼應晚清文人們以「夕陽紫翠忽成嵐」來形容鈞窯瓷器,屬鈞瓷生活器皿類,在高溫(約在攝氏1250~1270度)[[還原]]<ref>[https://read01.com/3QRxOQ.html 陶瓷(建盞)氧化燒與還原燒]{{Verify credibility|壹讀非可靠來源|date=2017年11月}}</ref>氣氛的環境中燒製而成,特殊的釉彩,源於一系列的物理化學效應,現藏於[[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ref>[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c/c3/ca.html 金-元 鈞窯 天藍紫斑圓盤]</ref>
[[File:Dish with greenish-blue glaze and purple splashes.jpg|thumb|青窯變釉紫斑圓盤。現藏於[[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File: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 背面.jpg|thumb|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 背面 圖片來源:《故宫藏瓷大系. 鈞窯之部 》 ,余佩瑾著 ; 國立故宫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 ]]
== 尺寸 ==
*高2.9公分
*口徑18.8公分
*足徑12.2公分
== 定年-宋代鈞瓷與元代鈞瓷的差異 ==
===宋代鈞瓷===
經[[宋徽宗]]將鈞窯設作官窯後,同時也禁止民間鈞窯的燒製,因而造就一系列宋代鈞瓷獨特的風貌。
#造型規整:宋代鈞官窯對瓷器外型的設計多有規範,也造就宋代鈞瓷大多為陳設類瓷器(如花盆、尊、洗等等)的現象。
#做工精細:對瓷器的製作過程,從水質、胎土、釉料的細緻程度、火侯、甚至上彩、上釉的過程等等,鈞官窯皆有其特殊的規範,也形成宋代鈞瓷外型相當精緻的現象。
#器底多塗褐色(俗稱芝麻醬色)護胎釉。
#作品底部多有編號,象徵意義有兩說,一是數字越小的器型越大,二是奇數號為紅色、偶數號則為藍色做為作品主色。
#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聲鏗鏘圓韻悅耳。
唐末宋初是「青一色」的,後來變成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在多窯瓷器的燒制過程中,對風向、溫度和選料、窯址等方面都有很深的講究,有人說「鈞窯萬變,難在燒成,貴在窯變」,十燒九不成,所以鈞窯產品才顯得名貴。經過窯變出來的瓷器,宛若「峽谷飛瀑菟絲縷,夕陽紫翠總成嵐,綠如春水初升日,紅如朝霞欲上時」,就像一幅天 然的繪畫。所以,宋徽宗下旨,除了宮廷收藏外,禁止民間收藏鈞窯瓷器。
===元代鈞瓷===
元朝統治時期,北方[[定窯]]、[[耀州窯]]已經走向衰弱,鈞窯和[[磁州窯]]則繼續發展。元代鈞窯系的燒造仍在河南禹縣,這時期鈞瓷的影響比宋朝還大,燒鈞瓷的窯口在河南廣有分布,河北、陝西也有,形成了一個鈞窯體系。
#胎質較厚、粗糙、鬆散,胎土顏色深灰或土黃。
#釉質略粗,釉層有大氣泡和[[棕眼]]<ref>[http://mastershi.pixnet.net/blog/post/129081497-舉世無雙--北宋鈞窯雙象耳瓶 舉世無雙--北宋鈞窯雙象耳瓶]{{Verify credibility|Pixnet非可靠來源|date=2017年11月}}</ref>。
#胎釉結合不如宋鈞 緊密。
#顏色一般是月白色後藍灰色,個別器物上有紫紅色彩斑,是人工有意塗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銅元素在高溫中的自然暈散。
#釉厚,自然垂釉多不到底,底足無釉,露深黃色或淺褐色胎。
#瓷化程度較低,叩之聲響低悶。<ref>[https://read01.com/oyongK.html 宋元時期鈞窯與鈞窯系的特點]{{Verify credibility|壹讀非可靠來源|date=2017年11月}}</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ce.cn/culture/old/200707/04/t20070704_12055663.shtml |title=元代鈞瓷與宋代鈞瓷的差異 |access-date=2017-05-3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9063708/http://www.ce.cn/culture/old/200707/04/t20070704_12055663.shtml |archive-date=2008-09-29 |dead-url=yes }}</ref>
而觀察此件作品的器形、釉質、釉彩剝落與滿釉支燒等等的特徵,皆相異於宋代鈞瓷,此外,此作品與北京海淀區出土品雷同,釉中暈現的彩斑,也見於十三世紀墓葬之出土品,因而推測此作品應產燒於金元之際。
== 特徵 ==
*外型:侈口,折沿,周壁極淺,平底,淺圈足,為仿金銀器的器型。
*釉色:通體罩施天藍色釉,藍釉泛青,釉面為自然流淌形成的紫紅色斑紋,釉質粗略,釉中含有氣泡。[[File: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 氣泡近照.jpg|thumb|150px|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 氣泡近照 圖片來源:《故宫藏瓷大系. 鈞窯之部 》 ,余佩瑾著 ; 國立故宫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 ]]
*開片:釉表開細紋片,因釉化冷縮,出現龜裂,然後升溫又重新彌合,雖屬弊病,但特殊的紋型反而成為鈞瓷的特色。
*底緣及口部沿邊,不同於汝窯鑲邊的設計,皆為裸露胎土而呈米黃色。
*支釘燒痕:全器滿釉支燒,外底留有圓點狀支痕三枚,因其釉層較厚,支痕較汝窯的芝麻支釘燒痕大。
== 釉色 ==
=== 乳光藍色 ===
乳光藍色源自於二液相[[分相釉]]的物理化學現象<ref>[https://read01.com/oE23Kk.html 老窯瓷 | 淺談鈞瓷窯變原理及其工藝]{{Verify credibility|壹讀非可靠來源|date=2017年11月}}</ref>,因其矽鋁比比起不分相透明釉還高,且磷含量較高,因此在合理的燒成制度和較慢冷卻進度下燒成時,會分成兩個成分不同的、互不相容的液相,其中一相以無數孤立的小液滴的形式分散於另一連續的相(二氧化矽)中,使其產生[[廷得耳效應]],進而形成其乳光的視覺效果。此外,瓷中孤立的小液滴,因其大小恰在微米等級,符合[[瑞利散射]]定律,也使其乳光釉帶有淺藍或天藍的色澤。
此外,釉料中含有少量的鐵,再還原氣氛中會形成帶有灰色、冷綠色的[[氧化亞鐵]](FeO),這樣淺湖綠色釉,再加上乳光釉形成鈞窯獨有的青色光澤。
=== 紫紅斑 ===
鈞瓷多以氧化銅作為呈色劑,在還原氣氛中氧化銅形成[[氧化亞銅]],也成為鈞瓷中特殊赭色的來源,此外,經科學分析與其相近的作品的破片,形成作品中紅色斑紋來源的化學成分,可能還包含[[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銻]]、[[氧化鈣]]、[[氧化鉀]]、[[氧化鎂]]、[[氧化鈉]]、[[五氧化二磷]]、[[氧化錫]]、[[氧化銅]]、[[氧化鈷]]、[[氧化錳]]等等,而在近代的鈞紅釉中,又多了[[氧化鋅]],而紫斑則是由於在青藍色的釉上塗上一層銅紅釉所造成的。
[[File:Dish with greenish-blue glaze and purple splashes.jpg|thumb|青窯變釉紫斑圓盤。現藏於[[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File: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 背面.jpg|thumb|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 背面 圖片來源:《故宫藏瓷大系. 鈞窯之部 》 ,余佩瑾著 ; 國立故宫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 ]]
== 尺寸 ==
*高2.9公分
*口徑18.8公分
*足徑12.2公分
== 定年-宋代鈞瓷與元代鈞瓷的差異 ==
===宋代鈞瓷===
經[[宋徽宗]]將鈞窯設作官窯後,同時也禁止民間鈞窯的燒製,因而造就一系列宋代鈞瓷獨特的風貌。
#造型規整:宋代鈞官窯對瓷器外型的設計多有規範,也造就宋代鈞瓷大多為陳設類瓷器(如花盆、尊、洗等等)的現象。
#做工精細:對瓷器的製作過程,從水質、胎土、釉料的細緻程度、火侯、甚至上彩、上釉的過程等等,鈞官窯皆有其特殊的規範,也形成宋代鈞瓷外型相當精緻的現象。
#器底多塗褐色(俗稱芝麻醬色)護胎釉。
#作品底部多有編號,象徵意義有兩說,一是數字越小的器型越大,二是奇數號為紅色、偶數號則為藍色做為作品主色。
#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聲鏗鏘圓韻悅耳。
唐末宋初是「青一色」的,後來變成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在多窯瓷器的燒制過程中,對風向、溫度和選料、窯址等方面都有很深的講究,有人說「鈞窯萬變,難在燒成,貴在窯變」,十燒九不成,所以鈞窯產品才顯得名貴。經過窯變出來的瓷器,宛若「峽谷飛瀑菟絲縷,夕陽紫翠總成嵐,綠如春水初升日,紅如朝霞欲上時」,就像一幅天 然的繪畫。所以,宋徽宗下旨,除了宮廷收藏外,禁止民間收藏鈞窯瓷器。
===元代鈞瓷===
元朝統治時期,北方[[定窯]]、[[耀州窯]]已經走向衰弱,鈞窯和[[磁州窯]]則繼續發展。元代鈞窯系的燒造仍在河南禹縣,這時期鈞瓷的影響比宋朝還大,燒鈞瓷的窯口在河南廣有分布,河北、陝西也有,形成了一個鈞窯體系。
#胎質較厚、粗糙、鬆散,胎土顏色深灰或土黃。
#釉質略粗,釉層有大氣泡和[[棕眼]]<ref>[http://mastershi.pixnet.net/blog/post/129081497-舉世無雙--北宋鈞窯雙象耳瓶 舉世無雙--北宋鈞窯雙象耳瓶]{{Verify credibility|Pixnet非可靠來源|date=2017年11月}}</ref>。
#胎釉結合不如宋鈞 緊密。
#顏色一般是月白色後藍灰色,個別器物上有紫紅色彩斑,是人工有意塗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銅元素在高溫中的自然暈散。
#釉厚,自然垂釉多不到底,底足無釉,露深黃色或淺褐色胎。
#瓷化程度較低,叩之聲響低悶。<ref>[https://read01.com/oyongK.html 宋元時期鈞窯與鈞窯系的特點]{{Verify credibility|壹讀非可靠來源|date=2017年11月}}</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ce.cn/culture/old/200707/04/t20070704_12055663.shtml |title=元代鈞瓷與宋代鈞瓷的差異 |access-date=2017-05-3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9063708/http://www.ce.cn/culture/old/200707/04/t20070704_12055663.shtml |archive-date=2008-09-29 |dead-url=yes }}</ref>
而觀察此件作品的器形、釉質、釉彩剝落與滿釉支燒等等的特徵,皆相異於宋代鈞瓷,此外,此作品與北京海淀區出土品雷同,釉中暈現的彩斑,也見於十三世紀墓葬之出土品,因而推測此作品應產燒於金元之際。
== 特徵 ==
*外型:侈口,折沿,周壁極淺,平底,淺圈足,為仿金銀器的器型。
*釉色:通體罩施天藍色釉,藍釉泛青,釉面為自然流淌形成的紫紅色斑紋,釉質粗略,釉中含有氣泡。[[File: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 氣泡近照.jpg|thumb|150px|天青窯變釉紫斑圓盤 氣泡近照 圖片來源:《故宫藏瓷大系. 鈞窯之部 》 ,余佩瑾著 ; 國立故宫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 ]]
*開片:釉表開細紋片,因釉化冷縮,出現龜裂,然後升溫又重新彌合,雖屬弊病,但特殊的紋型反而成為鈞瓷的特色。
*底緣及口部沿邊,不同於汝窯鑲邊的設計,皆為裸露胎土而呈米黃色。
*支釘燒痕:全器滿釉支燒,外底留有圓點狀支痕三枚,因其釉層較厚,支痕較汝窯的芝麻支釘燒痕大。
== 釉色 ==
=== 乳光藍色 ===
乳光藍色源自於二液相[[分相釉]]的物理化學現象<ref>[https://read01.com/oE23Kk.html 老窯瓷 | 淺談鈞瓷窯變原理及其工藝]{{Verify credibility|壹讀非可靠來源|date=2017年11月}}</ref>,因其矽鋁比比起不分相透明釉還高,且磷含量較高,因此在合理的燒成制度和較慢冷卻進度下燒成時,會分成兩個成分不同的、互不相容的液相,其中一相以無數孤立的小液滴的形式分散於另一連續的相(二氧化矽)中,使其產生[[廷得耳效應]],進而形成其乳光的視覺效果。此外,瓷中孤立的小液滴,因其大小恰在微米等級,符合[[瑞利散射]]定律,也使其乳光釉帶有淺藍或天藍的色澤。
此外,釉料中含有少量的鐵,再還原氣氛中會形成帶有灰色、冷綠色的[[氧化亞鐵]](FeO),這樣淺湖綠色釉,再加上乳光釉形成鈞窯獨有的青色光澤。
=== 紫紅斑 ===
鈞瓷多以氧化銅作為呈色劑,在還原氣氛中氧化銅形成[[氧化亞銅]],也成為鈞瓷中特殊赭色的來源,此外,經科學分析與其相近的作品的破片,形成作品中紅色斑紋來源的化學成分,可能還包含[[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銻]]、[[氧化鈣]]、[[氧化鉀]]、[[氧化鎂]]、[[氧化鈉]]、[[五氧化二磷]]、[[氧化錫]]、[[氧化銅]]、[[氧化鈷]]、[[氧化錳]]等等,而在近代的鈞紅釉中,又多了[[氧化鋅]],而紫斑則是由於在青藍色的釉上塗上一層銅紅釉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