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167
次編輯
變更
简牍
,無編輯摘要
[[File:简牍.jpg|350px|缩略图|右|<big>简牍</big>[https://img.yzcdn.cn/upload_files/2018/11/06/FuWXhF58uUDVyFS3t2ZY_nYYxHyd.jpg!730x0.jpg 原图链接][https://detail.youzan.com/show/goods?alias=36dz54l60thvk& 来自 茶香记 的图片]]]
==历史起源==
《 [[ 尚书 ]] ·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 殷墟甲骨 ]] 文中,“册”字被写成“册-oracle.svg”的形状,可见商代时已有竹简。《 [[ 左传 ]] 》和《 [[ 国语 ]] 》中春秋时人的言论经常提及“简策”。但现代考古所能发现的竹简最早只到 [[ 战国时期 ]] ,而且大多是 [[ 楚国 ]] 的竹简,例如 [[ 郭店楚简]]<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023/c403992-29603374.html 探寻世界最早原装书:战国郭店楚简中的“历史密码”],中国作家网,2017-10-23</ref>、 [[ 慈利楚简 ]] 、 [[ 上博简 ]] 、 [[ 清华简 ]] 等。
简牍在春秋战国时期到 [[ 秦汉时期 ]] 使用甚广。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形制==
竹简,一种将文字、图像或其他各种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事先加工过的竹片上的书籍形式。其加工过程简单说是将青竹筒蒸煮过,一说要用火烤,让其“发汗”脱水,称之为“杀青”,防止以后变形,不易被虫蛀,且便于书写。因此也称竹简为“汗青”,引申为 [[ 书册 ]] 、 [[ 史籍 ]] 。杀青后可打孔后将线穿过竹简连缀成册,也可不打孔,直接绑竹简。杀青后还要刮削竹简,使竹简表面平整,这样有利于书写。
加工后的竹片有 [[ 篾黄 ]] 和 [[ 篾青 ]] 两面,一般于篾黄面(正面)书写,背面则为篾青面。有些简牍为两面书写的,如 [[ 云梦睡虎地秦简 ]] 的乙种《 [[ 日书 ]] 》。
===长度===
古代中国的简,前人据 [[汉朝| 汉代 ]] 记载,认为不同的书籍、文书种类有不同的长短规格,如经、子、或 [[ 诏令 ]] 等等,其简长度不同。但根据出土的文物,汉初时还未有系统的定制。
===分栏===
秦至汉初,简的形制体例趋于复杂。在编缀成篇后,可以分栏书写。以云梦睡虎地秦简为例,编年纪分为上下二栏,而吏道分为五栏。
===绘图===
制作精好的简书,简面密接成片,能够和 [[ 帛书 ]] 一样写字作画。如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绘有插图,《艮山图》<ref>[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08 對《日書》“艮山”圖的一個簡單解讀],简帛,2008-03-25</ref>、《人字图》。
===书写===
===标题===
有些简书原有标题,包括书题、篇题、章题等。书题每每写在第一支简,或最末支简的篾青一面(即背面),写于哪支要看卷的方式,通常是竹简卷收时最外的一支上。篇题大多写在篇文之末。章题有时写在章首的简头上。
==出土简牍==
20世纪以来,考古界人士发掘出许多简牍,如睡虎地秦简、 [[ 里耶秦简 ]] 。与传世 [[ 文献 ]] 相比,出土的简牍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