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18
次編輯
變更
费冠卿
,無編輯摘要
}}
'''[[费冠卿]]'''(Fei Guan Qing),(公元813在世,生卒年不详)字子 军 軍 ,[[ 池州青 阳]] 陽(今安徽池州市青陽縣) 人 ,出身貧寒。為取得功名,他步入了十分艱辛的苦讀生涯,誠如他《久居京師感懷》詩中所傾吐:“螢獨不為苦,求名始辛酸 。主要作品《[[ 九华山化成寺记]] 》,以及诗十一首收录于《[[ 全唐诗]] 》<ref>[http://www.guoxue.com/qts/authers/qzz_0999.htm 费冠卿],国学,2016-02-23</ref> 。
== 人物 生 平 生 簡歷 ==
===隱居於九華山中=== 費冠卿 上國無交親,請謁多少難。九月風到面 , 生卒年不詳 羞汗成片片。”在“求名俟公道 , 唐代著 名 與公道遠” 的 隱士,字子軍 惡劣社會環境裡,又“上國無交親”的無人援助下 , 別號徵君 在經歷了多次的榜上無史的窘境之後 , 青陽縣人。 唐元和二年(807)及第進士, 居長安待授官職 清人徐松《登科記考》,“考”出[[費冠卿]]進士及第的身份,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 悉 之前是“家書十年絕”,不知家中一人的老 母 情況,此時家書通了,但得到的信息卻是母親在重 病 危 中 , 不及告假,即星夜 待他急 馳 而 歸 。至家 後 , 其 母已 安 經亡故並已 葬 , 地。 悲 慟欲絕 痛之中的費冠卿 , 遂 守廬 於 母 墓 旁結廬守孝 側 三年 。嗣 之 後, 隱居九華山劉沖,長慶二年(822),唐穆宗徵召費冠卿入 他卻不赴 京 任右拾遺 師 , 婉辭 不 就 謀官職了 , 終生絕跡仕途 則嘆道:“幹祿養親身 , 逝後 得祿而親 葬 ,何以祿為?”遂隱居 於 雞母 九華 山 拾寶岩 中 。
===布衣隱士=== 費冠卿品性高潔,為母親墓盡孝三 十五 年 之 後 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 , 築陋室隱居 由 於 九華山少微峰下達十五年之久,“驚動國中人”,唐皇室宗族諸侯王、 殿院 (即殿中侍御使)[[ 李行修 ]] ,以 倡孝道治國,極力向皇帝舉薦 費冠卿 ,穆宗也認為費冠卿確實是 的孝節 “峻節無雙,清飚自遠” 之人 而極力舉薦 , 於是 穆宗皇帝特下詔 徵召 其 為右拾遺 。對如此“近侍三榮” ,費冠卿 接詔後歎曰: 並不為之所動,卻高唱起 “ 得祿養親耳 三千里外一徵屋,二十年來任運身。今日忽蒙王子召 , 喪親何以祿為? 自慚驚動國中人 ” 堅決 的詩章, 不 答應 赴京師 , 時人以其“徵詔 不 出” 慕榮華 , 尊 甘願當一個終日與青山 為 “費徵君”,稱其居宅 伴、與佛門 為 “費拾遺書堂”、“費徵君舊居” 鄰的布衣隱士 , 直至生命的終結。逝 後 人如王安石、蘇轍、杜荀鶴多有憑弔,留有石刻,形成劉沖石刻群景觀 葬於雞母山拾寶岩 。
===“費拾遺書堂”===費冠卿品性高潔,為母親墓盡孝三年之後,築陋室隱居於九華山少微峰下達十五年之久,“驚動國中人”,唐皇室宗族諸侯王、殿院李行修,以倡孝道治國,極力向皇帝舉薦費冠卿,穆宗也認為費冠卿確實是“峻節無雙,清飚自遠”之人,於是徵召為右拾遺,費冠卿接詔後歎曰:“得祿養親耳,喪親何以祿為?”堅決不答應,時人以其“徵詔不出”,尊為“費徵君”,稱其居宅為“費拾遺書堂”、“費徵君舊居”,後人如[[王安石]]、[[蘇轍]]、[[杜荀鶴]]多有憑弔,留有石刻,形成劉沖石刻群景觀。 費冠卿擅長詩文,隱居九華山期間,與 [[ 姚合 ]] 、 [[ 張籍 ]] 、 [[ 馬載 ]] 、 [[ 蕭建 ]] 、 [[ 殷堯藩 ]] 等互有唱和,寫了不少詠吟九華山詩篇。其中與蕭建的互為問答饒有趣味,時禮部侍郎的蕭建是與費冠卿屢屢落榜時結識的朋友,寫詩問九華,費冠卿以詩作“畫”, 活脫脫的 詩云: 見說九華峰上寺,日官猶在下方開; 其中幽境客難到,請為詩中圖畫來。 費冠卿以詩作圖,答贈蕭建: 自地上青峰,懸崖一萬重;踐危頻側足,登塹半齊胸。 飛獰啼攀桂,遊人喘倚松;入林寒瘁瘁,近瀑雨濛蒙。 徑滑石棱上,寺開山掌中;幡花撲淨地,台殿印晴空。 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泉魚候洗缽,老獵戲撞鐘。 外戶憑雲掩,中廚課水春;搜泥時和麵,拾橡半添種。 渡壑緣槎際,持燈入洞窮;夾天開壁峭,透石蹙波雄。 澗藹清無上,潭深碧有龍;畬田一片淨,谷樹萬株濃。 野客登臨慣,山房幽寂同;寒爐樹根火,夏牖竹梢風。 邊鄙疇賢相,黔黎托聖躬;君能棄名利,歲晏 一 幅 相逢。 費冠卿逝世後,晚唐詩人杜荀鶴讚道: “凡吊先生者,多傷荊棘間,不知三尺墓,高並九華山。” 費冠卿生於九華山下,葬於 九華山 地圖 下,長期隱居九華,因與新羅僧金喬覺年代相近 , 成 《九華山化城寺記》稱 為 一時佳話 學者研究九華山的重要參考典籍,隱居地也是九華山重要文化遺存 。<ref>[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7/07/0406/063173293340.html 費冠卿與《九華山化城寺記》]</ref>
===著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24/48d4be835e3942889fc179f3c3a0c791.jpe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8%B4%B9%E5%86%A0%E5%8D%BF&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TRwrK0_QEKoA908noBywSF84LULg:1579780658749&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LgvPH1ZnnAhU5yosBHbFRAYYQ_AUoAXoECAsQAw&cshid=1579780959003927&biw=1507&bih=680#imgrc=GcKIYN4rd1w51M:] ]]
元和八年( 813 ),費冠卿撰寫的《九華山化城寺記》,記述了新羅僧金喬覺的身世和卓錫九華的經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如他自己所說:“餘閒居(九華)山下,幼所聞見,謹而錄之。”言下之意,他所記下的史事,全是他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的。正由於是親身見聞,費冠卿的這篇《九華山化城寺記》,歷來受文壇和佛教界的重視,被學術界奉為“有唐一代文苑之美,皆萃於茲。”《全唐文》,也將其全文收錄,足見它擁有“文苑之美”的藝術價值和藝術的高品位。
《全唐詩》收錄其《不赴拾遺召》、《閒居即事》、《酬範中丞見》、《秋日與冷然上人寺莊觀稼》、《題中峰》、《蒙召拜拾遺書情二首》、《掛樹藤》《枕流石》、《久居京師感懷詩》、《答蕭建》等共11首。
費冠卿撰寫的《九華山化城記》,記述了新羅僧釋地藏 [[ 金喬覺 ]] 的身世和卓錫九華山的經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如他自己所說:“餘閒居(九華)山下,幼所聞見,謹而錄之。”言下之意,他所記下的史事,全是他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的記載。正由於是親身見聞,費冠卿的這篇《九華山化城寺記》,歷來受文壇和佛教界的重視,《全唐文》將其全文收錄,足見它擁有“文苑之美”的藝術價值和藝術的高品位成為學者研究九華山的的重要參考典籍。
== 个人作品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QkwhtC820}}
不為幽岸隱,古色涵空出。願以清泚流,鑒此堅貞質。
傍臨玉光潤,時瀉苔花密。往往驚游鱗,尚疑垂釣日。
<ref>[http://shici.suntw.net/24632.html 唐詩宋詞網>《枕流石》費冠卿]</ref>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唐朝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