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于慎行

增加 2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於慎行'''(1545~1607),生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字無垢,一字可遠,別號谷山。東阿(今屬山東)人 。父 [[ 於玭 ]] ,官至平涼府(府治今甘肅平涼)同知,以清正廉潔著稱;母劉氏, [[ 於慎 行11 行]]11 歲時病逝。
==生平簡介==
嘉靖三十八年(1559),14歲的 [[File: 於慎行 試童子科,在郡、縣都是第一名,鄉人大異之。隆慶二年(1568),於慎行中進士,選庶吉士,師從殷文莊、趙文肅,殷文莊善詞章,趙文肅善經濟,兩人情趣不同,但都非常器重於慎行。隆慶四年(1570),於慎行被授為翰林院編修,參加纂修《世宗實錄》。萬曆二年(1674),《穆宗實錄》修成,於慎行因功被賜金幣,並晉升為翰林院修撰。隨後,於慎行被推舉為皇帝日講官。萬曆四年(1576),於慎行進為翰林院侍講。五年(1577),《世宗實錄》修成,於慎行因勞加俸一級。萬曆七年(1579),引疾回歸鄉里。萬曆十年(1582)六月,奉詔入京,仍舊充當日講官。過了許久,於慎行才被進升為左諭德。萬曆十三年(1585),晉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萬曆十四年(1586),晉升為禮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不久又轉為左侍郎。萬曆十七年(1589)改為吏部,掌詹事府。剛剛到任,又被擢為禮部尚書。.jpg|thumb|right|萬曆十九年(1591)九月罷職,離京回到了養育他的故鄉,在家鄉整整度過了17個年頭。在這17年裡,他專心著述,寫下了大量的著作;除此之外,他還經常遊覽家鄉的山山水水,創作了大量詩文。在這17年中,朝廷大臣雖然屢次推薦他,但他都未被重新起用。萬曆三十三(1605年)年詔為詹事未上任,後朝中推出7位閣臣,首為於慎行,詔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https://www.mingqingxiaoshuo.com/d/file/77c411e67c590970f732cb8b7a6b09d5.jpg原圖鏈結]萬曆三十四年(1606)七月,沈一貫、沈鯉兩位閣臣同時離去,內閣中只剩朱賡一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五月,神宗下令推舉閣臣。於慎行與禮部侍郎李廷機、南京禮部侍郎葉向高並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於慎行再三推辭,未獲允許。當時,於慎行已有病在身,便帶病上路了。他知道自己已經不行了,便草就了一份遺疏,請求神宗親近大臣、補充言官,起用被罷的舊官。寫完之後,他傳來自己最親近的門人,讓他抄寫了一遍。門人剛剛抄寫完畢,就听見於慎行大喊:“我最終也不能報國了!”幾天之後,於慎行便去世了。聽到於慎行去世的消息,朝野上下都很悲痛,為他的逝世深表痛惜。神宗對他深加憫悼,贈太子太保,諡文定。[https://www.mingqingxiaoshuo.com/renwu/yushenxing/] ]]
===經歷=== 嘉靖三十八年(1559),14歲的 於慎行 性愛讀書 試童子科 至老不倦。他不僅僅 在郡、縣都 個正直的官吏 還是一個著名的學者 鄉人大異之 又是一位史學家 隆慶二年(1568),於慎行中進士,選庶吉士 他的史學論著主要有《谷山筆麈》 師從[[殷文莊]] [[趙文肅]],殷文莊善詞章,趙文肅善經濟,兩人情趣不同,但都非常器重於慎行。隆慶四年(1570),於慎行被授為翰林院編修,參加纂修 讀史漫 世宗實 錄》 。萬曆二年(1674), 兗州府志 穆宗實錄 修成,於慎行因功被賜金幣,並晉升為翰林院修撰 還是一位文學家 隨後,於慎行被推舉為皇帝日講官 在文學上 萬曆四年(1576) 他反對複古主義和模擬風氣 於慎行進為翰林院侍講 其詩文則平和淡雅 五年(1577) 從容曠達。 明史 世宗實錄 本傳中曾這樣說:“ 修成, 於慎行 學有原委 因勞加俸一級。萬曆七年(1579) 貫穿百家 引疾回歸鄉里 神宗時 萬曆十年(1582)六月,奉詔入京 在詞館中 仍舊充當日講官。過了許久 ,於慎行 與臨朐才被進升為左諭德。萬曆十三年(1585),晉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萬曆十四年( 今屬山東1586) 馮琦文 ,晉升為禮部右侍郎,兼侍講 士,不久又轉為左侍郎。萬曆十七年(1589)改為吏部,掌詹事府。剛剛到任,又被擢 一時之冠 禮部尚書
==專心著述==萬曆十八年(1607年),上疏要求早立太子,以定國本,忤神宗皇帝旨意。後因山東鄉試漏題事件,於慎行引咎辭官返鄉。離京回到了養育他的故鄉,在家鄉整整度過了17個年頭。在這17年裡,他專心著述,寫下了大量的著作;除此之外,他還經常遊覽家鄉的山山水水,創作了大量詩文。在這17年中,朝廷大臣雖然屢次推薦他,但他都未被重新起用。 ===草就一份遺疏===萬曆三十四年(1606)七月,[[沈一貫]]、[[沈鯉]]兩位閣臣同時離去,內閣中只剩[[朱賡]]一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太子已立,朝廷薦舉內閣大臣,於慎行名列被推舉的7人之首,詔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這時於慎行已重病纏身,便帶病上路了。他知道自己已經不行了,便草就了一份遺疏,請求神宗親近大臣、補充言官,起用被罷的舊官。寫完之後,他傳來自己最親近的門人,讓他抄寫了一遍。門人剛剛抄寫完畢,就听見於慎行大喊:“我最終也不能報國了!”幾天之後,於慎行便去世了。聽到於慎行去世的消息,朝野上下都很悲痛,為他的逝世深表痛惜。神宗對他深加憫悼,贈太子太保,諡文定。<ref>[https://www.mingqingxiaoshuo.com/renwu/yushenxing/ 明清小說網> 於慎行]</ref> ===著作=== 於慎行“學有原委,貫穿百家”(《明史·於慎行傳》),在文學上造詣很深,神宗時,詞館中以其與馮琦並稱“文學之冠”。在家閒居的十多年間,探討當世得失之故,旁搜博採,屬詞比事。著有《谷城山館文集》20卷、《讀史漫談》14卷、《兗州府志》52卷、《谷山筆麈》18卷。 於慎行著有《谷山筆麈》(18卷)、《谷城山館文集》(42卷)、《谷城山館詩集》(20卷)、《讀史漫錄》(10卷);編纂《兗州府志》。<ref>[http://www.huaxia.com/jntb/jnmr/2011/10/2618481.html 濟南名人> 於慎行]</ref>
==參考資料==
72,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