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于慎行

增加 2,15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於 慎行 ''' (1545~1607), 明代文学家、诗人。 生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字無垢,一 字可 又字无垢 別號谷山 县东阿镇(出生地 ( 屬山東)人 。父於玭,官至平涼府(府治 东阿县姚寨镇前屯村 甘肅平涼)同知,以清正廉潔著稱;母劉氏 墓地为 於慎行11歲時病逝。 ==生 阴县洪范池镇纸坊村) 簡介==嘉靖三十八年(1559),14歲的於慎行試童子科,在郡、縣都是第一名,鄉 大異之 二年 (1568年)进 (1568),於慎行中進 士, 庶吉士, 師從殷文莊、趙文肅,殷文莊善詞章,趙文肅善經濟,兩人情趣不同,但都非常器重於慎行。隆慶四年(1570),於慎行被 為翰林院編修,參加纂 《世宗實錄》 万历元 萬曆二 (1573年) (1674), 《穆宗 实录 實錄 成, 於慎行因功被賜金幣,並晉升為翰林院 修撰 。隨後,於慎行被推舉為皇帝日講官。萬曆四年(1576),於慎行進為翰林院侍講。五年(1577) 《世宗實錄》修成,於慎行因勞加俸一級。萬曆七年(1579),引疾回歸鄉里。萬曆十年(1582)六月,奉詔入京,仍舊 官。 過了許久,於慎行才被進 為左諭德。萬曆十三年(1585),晉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萬曆十四年(1586),晉升為禮 部右侍郎 ,兼侍講學士,不久又轉為 左侍郎 ,转 。萬曆十七年(1589) 吏部,掌詹事府 。剛剛到任 ,又 升礼 被擢為禮 部尚 万历 萬曆十九年(1591)九月罷職,離京回到了養育他的故鄉,在家鄉整整度過了17個年頭。在這17年裡,他專心著述,寫下了大量的著作;除此之外,他還經常遊覽家鄉的山山水水,創作了大量詩文。在這17年中,朝廷大臣雖然屢次推薦他,但他都未被重新起用。萬曆 三十三(1605年)年 诏为 詔為 詹事未上任, 朝中推出7位 臣,首 为于 為於 慎行, 加太子少保兼 东阁 東閣 士,入 参机务 參機務 万历 萬曆三十四年(1606)七月,沈一貫、沈鯉兩位閣臣同時離去,內閣中只剩朱賡一人。萬曆 三十五年 (1607年)归家 (1607)五月,神宗下令推舉閣臣。於慎行與禮部侍郎李廷機、南京禮部侍郎葉向高並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於慎行再三推辭,未獲允許。當時,於慎行已有病在身 后卧 便帶 上路了。他知道自己已經 行了 便 就了一份遺 疏, 请皇帝“亲 請求神宗親近 大臣 、補充言官,起用被罷的舊官。寫完之後,他傳來自己最親近的門人 禄遗逸 讓他抄寫了一遍。門人剛剛抄寫完畢 补言官 就听見於慎行大喊:“我最終也不能報國了! 幾天之後,於慎行便去世了 数日病死 聽到於慎行去世的消息,朝野上下都很悲痛 年62岁 為他的逝世深表痛惜。神宗對他深加憫悼 太子太保, 文定。 於慎行性愛讀書,至老不倦。他不僅僅是一個正直的官吏,還是一個著名的學者。又是一位史學家,他的史學論著主要有《谷山筆麈》、《讀史漫錄》、《兗州府志》等。還是一位文學家。在文學上,他反對複古主義和模擬風氣。其詩文則平和淡雅,從容曠達。《明史》本傳中曾這樣說:“於慎行學有原委,貫穿百家。神宗時,在詞館中,於慎行與臨朐(今屬山東)馮琦文學並為一時之冠。”  慎行著有《谷山 麈》(18卷)、《谷城山 文集》(42卷)、《谷城山 馆诗 館詩 集》(20卷)、《 史漫 》(10卷); 纂《 州府志》。 [1-2] (概述图片来源:)本 名 于慎行 别 称 于阁老 字 号 字可远,又字无垢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今东阿县姚寨镇前屯村 出生时间 1545年 去世时间 1607年 主要作品 《谷山笔麈》等 主要成就 礼部尚书、帝师==參考資料== 
[[Category:明朝詩人]]
[[Category:明朝軍政人物]]
72,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