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瞎子阿炳——华彦钧

增加 61 位元組, 4 年前
个人评价
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作为民间艺人,不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来表达,还能借助音乐这种工具来感染其他的心灵。
阿炳因为1950年那次录音保留了他创作的六首乐曲:即今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 [[ 二胡曲 ]][[ 《二泉映月》 ]] [[ 《听松》 ]] [[ 《寒春风曲》 ]] ,琵琶曲 [[ 《大浪淘沙》 ]] [[ 《龙船》 ]] [[ 《昭君出塞》 ]] 。这是一件万幸的事情。作为民间艺人,他艰苦的一生也许只是有史以来无数血泪人生其中的一次。
阿炳音乐的成功,有他个人成长经历的特殊性、有当时客观的社会环境、也有 [[ 中国 ]] 传统艺术的传承特点,所以围绕着阿炳这样一个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音乐代表作的创造者,研究应该是立体的、系统的,包括美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掘由其音乐作品传递的深刻内涵。
阿炳是源自草根的艺术家,他的传播途径是街头巷尾的谈唱,比较当下的 [[ 网络歌手 ]] 自由的传播模式, [[ 乔建中 ]] 认为,这些有利条件是阿炳当年无法拥有的,但要再出现一个阿炳,却很难。“艺术要不得一点浮躁,阿炳艺术成就的萃成,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深入民间的体会体察,更有传统艺术的深厚浸润,所以研究阿炳“苦难”的成功才显得特别有意义,对现在的艺术人是一种启发。”
来源于民间的阿炳音乐,每一次弹奏时都有即兴地创造,这来源于阿炳几十年演奏传统音乐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仅仅关注弓法、指法、音准、力度的学院化教学,仅仅一首 [[ 《二泉映月》 ]] 的弹奏,无法诠释出阿炳音乐的全部内涵。所以对阿炳精神、阿炳音乐的传播、研究应该更加细化,使之成为 [[ 非遗 ]] 传承保护的一个独特范本。 阿炳的即兴演奏,不仅成就了 [[ 《二泉映月》 ]] 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使一些人很容易地把他和 [[ 贝多芬 ]] 相提并论。
<ref>[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5727416/ 瞎子阿炳 (1990)]豆瓣网</ref>
 
==文献来源==
{{reflist}}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