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瞎子阿炳——华彦钧

增加 180 位元組, 4 年前
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据说他生平唯一留存下来的影像,只有一张日伪统治 [[ 无锡 ]] 时期“ [[ 良民证 ]] ”上的 [[ 标准照 ]] 。相片里那个带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顶破毡帽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和沧桑。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乐曲的缘由。这个 [[ 华清和 ]] 的私生子,生来就被剥夺了家庭慈爱的权利。当他的生母无奈地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抵抗世俗的歧视,这个孩子性格中一些隐秘的部分已经可见端倪。在外寄养几年的少年回归生父 [[ 华清 ]] 和的身边,他的眼光所见之处,也许有更多的是不解的疑惑。从资料中知道,他是叫着“师傅”来到当道士的父亲身旁。 [[ 华清和 ]] 自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阿炳勤学苦练,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 [[ 二胡 ]] [[ 三弦 ]] [[ 琵琶 ]] [[ 笛子 ]] 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此刻阿炳还当自己只是个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儿。然而当他长到21岁时,阿炳突然在 [[ 华清和 ]] 因病去世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File:阿炳故居.jpg|缩略图|[http://s15.sinaimg.cn/mw690/003i9Lcrzy7hvsvHV5Yae&690 阿炳故居][http://blog.sina.com.cn/s/blog_b3cf2c370102xxz7.html 来自西安路过的博客]]]
[[ 无锡 ]] 城中道观 [[ 洞虚宫 ]] [[ 雷尊殿 ]] 的新任当家 [[ 道士 ]] 华彦钧似乎放任自流,吃喝嫖赌甚至吸食 [[ 鸦片 ]] 。荒唐的生活带来荒唐的结果:因为梅毒侵害他瞎了眼睛,丧失对道观的控制。流落街头后,族人安排江阴的农村寡妇 [[ 董彩娣 ]] 来照顾他。世事就是这样矛盾。痛苦绝望中的阿炳没有破罐子破摔。再往后的日子里,一个说唱时事,在街头卖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新生了。
阿炳在这个卖艺为生的时期创作了他最为动人的乐曲。围绕 [[ 二胡 ]] [[ 《二泉映月》 ]] 的流传有许多故事,说 [[ 南京师范大学 ]] 教授 [[ 黎松寿 ]] 孩童时期和阿炳是邻居,少年时喜好 [[ 二胡 ]] ,在演奏技法上常常得到阿炳的点拨。后来他考上了 [[ 南京艺术学院 ]] 民乐系。一天天很冷,他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乐曲。一曲终了,过来一个人讯问他拉的是什么曲子。老师告诉他,这位问他的先生是从 [[ 中央音乐学院 ]] 来的 [[ 杨荫浏 ]] 教授。 [[ 黎松寿 ]] 说这乐曲是家乡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 [[ 杨荫浏 ]] 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 [[ 黎松寿 ]] 和杨教授约好,回到家乡一直等到9月份, [[ 杨荫浏 ]] [[ 曹安和 ]] 两位教授才来到 [[ 无锡 ]] 。这次他们带来的任务是录制 [[ 无锡 ]] [[ 道教音乐 ]] 。等录完这些 [[ 道教音乐 ]] [[ 黎松寿 ]] 坚持请他们去录阿炳的乐曲。等阿炳拉完一曲, [[ 杨荫浏 ]] 教授轻声问这曲子的名字,阿炳说没名字。杨教授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阿炳接着说那就叫 [[ 《二泉印月》 ]] 吧。杨教授又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 [[ 无锡 ]] 有映山湖么,阿炳说,好,你的学问大,就听你的。
[[File:瞎子阿炳1.jpg|缩略图|[http://s11.sinaimg.cn/middle/5a4fdb69gb23c1eb2898a&690 瞎子阿炳][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a55900102wv83.html 来自申申的博客]]]
对这件事情, [[ 黎松寿 ]] 先生在他的回忆文章里说:1950年9月2日,我和妻子陪着 [[ 杨荫浏 ]] [[ 曹安和 ]] 两位先生找阿炳录音,那天从晚上7点半才开始录。录音的时候,阿炳因为身体很不好,手劲也不够,琴也是临时找的,所以录音保存下来的 [[ 《二泉映月》 ]] 并不是效果最好的。阿炳的最后一次演出是1950年9月25日,也就是录音后的第23天,好像是 [[ 无锡牙医协会 ]] 成立大会的文艺演出。阿炳支撑着病体出门,由于他走得慢,到会场时演出都快结束了。我扶着阿炳走上舞台,坐在话筒前面。这是阿炳平生第一次面对话筒演出,也是惟一的一次。阿炳一开始是弹琵琶,后来台下有人叫着要阿炳拉二胡,我和妻子就叫阿炳注意身体,不要拉。阿炳说了一句:“我给无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接着就拉起了他不知拉了多少遍的 [[ 《二泉映月》 ]] 。我记得满场都是人,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演出结束的时候,台下掌声和叫好声不断,阿炳听见就脱下头上的帽子点头示意。
<ref>[http://www.sohu.com/a/193733737_769404 瞎子阿炳长什么样?只有这张照片能告诉你 ]江苏档案</ref>
80多年前, [[ 无锡 ]] 街道的上空常常飘扬着阿炳卖艺乞讨所奏响的琴声。不是说人活着多么艰难,或者古人挂在嘴边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是真切的自己的行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史,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我在阿炳音乐里常常感觉到的,在那一瞬间,就是能分清许多是非。
<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1017/c348600-19290743-1.html 瞎子阿炳唯一存世照片亮相:失明竟因吸毒宿娼]人民网</ref>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