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湘绣

增加 12,0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湘绣''', 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当地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近半个世纪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湖南、湖北等地发现了不少麻布、锦、绢等丝织品、纺织品,其中不少是绣品。一批又一批埋藏在湖南和昔日楚地领域地底下的光彩夺目的古绣品的出土,对世人进一步认识湘绣源流沿革及其绣艺传统,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湘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传统上有72种针法。分平绣类、织绣类、网绣类、纽绣、结绣类五大类还有后来不断发展完善的鬅毛针以及乱针绣等针法。湘绣擅长以丝绒线绣花,绣品绒面的花型具有真实感,曾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File:湘绣母女.jpg|缩略图|湘绣母女]]
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5年,长沙沙坪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湘绣之乡"的称号。2006年,沙坪被授予湘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 2010年,湘绣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制定了质量技术要求。 "沙坪湘绣"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2014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称 || 湘绣 || 申报地区 || 湖南省长沙市
|-
| 外文名称 || Xiang Embroidery || 批准时间 || 2006年
|-
| 非遗级别 || 国家级 || 非遗传承人 || 刘爱云、柳建新、江再红
|-
| 遗产类别 || 民间美术 || 示范基地 ||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
|-
| 遗产编号 || Ⅶ-19 || 生产基地 ||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
|}
==代表性传承人==
江再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柳建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爱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简介==
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湘绣是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
 
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一瓣一叶之微也一丝不苟。 从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2] 。此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随着湘绣商品生产的发展,经过广大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的改革提高,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File:湘绣.jpg|缩略图|湘绣]]
==历史发展==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
 
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省会之区',妇女工刺绣者多,事纺织者少,大家巨族或以锦钿相尚。"长沙县是湘绣生产的传统基地,多数农家妇女均以刺绣为业,曾有"绣乡"之称。城内绣庄众多,到清未有26家,绣工逾万,年产绣品2万多件。绣品以被面、枕套等日用品为主,也有少量高档画屏。传世文物有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湘绣芙蓉鹭鸶屏风心、清代湘绣一路荣华图轴、清代湘绣紫绶金章图轴、清代湘绣一品富贵图轴等等。[1]
 
传统湘绣的用线极有特点,丝线轻过荚仁液蒸发处理后再裹竹纸拭擦,使丝绒光洁平整不易起毛,便于刺绣操作。还有织花线,每根线染色都有深浅变化,绣后出现自然晕染效果。湘绣的擘丝技术极为精细,细若毫发,从而超越顾绣中的"发绣"。湖南俗称这种极为工细的绣品为"羊毛细绣"。湘绣的针法汲取苏绣的套针加以发展,以掺针为其特色。掺针俗称"乱插针",掺针体系又细分为多种,如接掺针、拗掺针和直掺针等,另外还有湘绣特有的旋游针和盖针等多种针法。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据记载,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早为世人叹而观止。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2006 "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中国刺绣史上足资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初发展之源。"在工艺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从刺绣工艺的文化深层内涵剖析,上述论点是很正确的。它对探讨湘绣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广有影响的绣种的承前启后,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湘绣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还吸取了苏绣、粤绣、京绣等绣系的优点,发展成为清代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 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湖南民间很早就能够刺绣。清代嘉庆年间,长沙县就有很多妇女从事刺绣。光绪二十四 (1898) 优秀 入选 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 第一 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作品精良,流传各地,湘绣从而闻名全 。清光绪年间,宁乡画 级非物质文化遗 杨世焯倡导湖南民间刺绣,长期深入绣坊,绘制绣稿,还创造了多种针法,提高了湘绣艺术水平。光绪末年,湖南的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成为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浓厚地方色彩的手工艺商品走进市场。这时,"湘绣"这样一个专门称谓才应运而生。此后,湘绣在技艺上不断提高,并成为蜚声中外的刺绣名品。20世纪30年代,湘绣的产值最高达80万银元, 名录 品1/3出口。1935年《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绣品"一节中,湘绣就占了一半的篇幅 1995 解放后的数十 湘绣取得了 沙沙坪镇被 足发展,以独特风格和高超绣艺傲立于"四大名绣"之列,成为湖南乃至 务院授予家的"艺术名片" ,湘绣每年出口最高达500万美元。 进入十九世纪以后,[[File:湘绣狮子.jpg|缩略图|湘绣狮子]]随着湘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众多刺绣艺人不断深索和一大批出色的 中国 国画家潜心投入,湘绣吸收了我国古老文化中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等诸种艺术精华,从而形成了以中国画为基础、以数十种针法和多种色阶的绣线,在各类底料上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出物象外形内质的自行特色。[2] 湘绣的起源,据资料记载,是从农村妇女用来装饰衣服、荷包、烟袋的制作开始的。后来有一些画家参与湘绣的设计,把中国的一些技法移植到刺绣上,从而逐渐形成了 湘绣 之乡" 称号。2006年 独特风格。明末清初 坪被授予 城内出现了刺绣作坊。辛亥革命后,当地相继开办了各种规模的绣庄。 作为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 湘绣 ,滩头木版年画,湖南皮影戏等皆被收入中国 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与传承基地 名录 2010年, 湖南 湘绣 城成为全国首家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正式授牌的 国家 级非物 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 文化遗产 保护 产品 研究基地。 ==湘绣现状==湘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西汉初期 并制定了质量 湖南地区的刺绣 技术 要求。 "沙坪 已高度发达,可在汉代以后,却莫名消失,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平江绣女李仪徽首创掺针法,才使 湘绣重新崛起。1898年,长沙" 也取得吴彩霞" 国家地理 绣庄的开设, 标志" 着湘绣正式走向 标注册 品化的道路 2014年, 湖南 湘绣研究所 精心创制的《雄师》、《饮虎》等湘绣精品已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珍品,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研制的双面绣《杨贵妃》、《望月》等 国家有关部门珍藏;贺香港回归的大型湘绣双面座屏礼品《百鸟朝风·洞庭春色》在香港回归典礼上得到中外来宾的高度赞扬和齐口好评。在国庆52周年前夕,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镇的沙坪湘绣厂根据董希 化部列入第二批 先生的同名油画,由8名绣女历时14个月精心绣制的《开国大典》,绣片长201厘米,宽124厘米,画面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然而,在绝对现实的市场经济中,湘绣无比荣耀的背后却难掩尴尬的现状--在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苏绣占了80%,湘绣仅占5%;在 内,湘绣只占30%,而苏绣占60%的市场。一些湘绣生产厂 纷纷倒闭,湘绣出口受困,现有市场也是惨淡经营。长沙市海关数据显示,湘绣已经从湖南省大宗出口商品中销声匿迹。对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湘绣快走到穷途末路的境地。湘绣生"锈"了! ==艺术特色==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 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 复故步矣"。 ==主要特点==湘绣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刺绣通常是用真丝、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加真丝、棉线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而湘绣绣品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 质文化遗产 上绣制图案,它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主要品种有单面绣、双面绣、条屏、屏风、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各种绣衣以及宫廷扇、绣花鞋、手帕、围巾等各种 活日用品。每个品种可绣以风景、花鸟、动物走兽、人物肖像等图。工作之余欣赏把玩一下湘绣工艺品、湘绣艺术品,令人心旷神怡,其中滋味妙不可言。居家装饰也以湘绣体现品位和个 保护示范 。穿着古朴典雅而不失现代的手工湘绣服装,也会给人一种富贵、高雅、脱俗的感受。[[File:湘绣八骏图.jpg|缩略图|湘绣八骏图]]湘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湖南长沙为中心, 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 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特点是丝细,后用皂荚仁溶液蒸煮,再裹起来揩拭,防止绒丝起毛,其光细胜眼于发丝,湘绣在配色上善于运用深浅灰及黑白色,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结构上虚实结合,善于利用空白,突出主题, 形成了湘绣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湘绣的传统题材是以狮、虎、松鼠等,特别是以虎最为多见。 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曾在巴拿马、芝加哥等世界博览会上获奖。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今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