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干地支

增加 4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ref>[http://www.zyqmdj.com/518.html 十天干],易宇山人周易网</ref>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ref>[https://new.qq.com/omn/20190908/20190908A07C1S00.html 易学:十二地支万物类象(收藏)],腾讯网,2019-09-08</ref>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由两者经一定的[[组合数学|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称为'''[[甲子 (循环)|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来形容60岁的[[老年]]人。
计算[[八字]]时使用的干支历每五年一循环,每月的天干由该月支所在年的天干决定。例如:若某年的子月所在之年为甲子年,则该子月为丙子月,紧接着其后的丑月是丁丑月。
年上起月的歌诀,《五虎遁月歌》:甲己之年丙作初,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从庚起,丁壬壬位顺流行,若问戊癸何方法,甲寅之上好推求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622/17/45546700_764464050.shtml 《五虎遁月歌》],个人图书馆,2019-06-22
具体的推算如下表: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过了[[儒略历#罗马失闰|罗马失闰]]之后,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 干支纪日与西历换算 ===
由于[[华夏历法]]中每个月日数不定,且可能有闰月,故若在史书中记载「某年某月某日」在计算经过的时间长度时会非常麻烦。而利用干支计日则可以方便地计算。
'''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ref>司马迁[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d72c215346.aspx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古诗文网</ref> 。」秦历每年十月为岁首,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
'''解:'''从癸-{丑}-(第50日)到丙寅(第3日)总共是13日。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日,但270日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
|}
阴阳五行说是起源于中国的战国时代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416/08/816461_23286188.shtml 阴阳五行说的起源],个人图书馆,2010-04-16</ref> ,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与[[阴阳|阴阳思想]]相互结合所产生。并且与干支结合而成为'''干支五行说''',进一步成为天地间万物的根本起源。
== 方位和角度 ==
717,1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