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8
次編輯
變更
胡雪巖
,無編輯摘要
1860年2月底、3月初,太平天國李秀成部入浙,胡雪巖向浙江按察使[[段光清]]建議自練一支親兵,並承擔練兵費用的儲兌業務。3月19日(二月二十七日),太平軍第一次佔領浙江省城杭州。5月,王有齡赴浙江巡撫任從蘇州帶餉銀20萬馳援。胡雪巖受王有齡倚重,辦理糧械、綜理漕運,幾乎壟斷浙江省大半的戰時財經。
1861年(咸豐十一年),5月初,太平軍第四次入浙。11月上旬,[[李秀成]]部圍攻杭州,杭州糧盡援絕,出現人吃人的慘劇。胡雪巖受王有齡委派,與湖州豪紳[[趙炳麟]]微服前往上海採購,由[[上海]]運[[軍火]]、[[糧食|米糧]]、[[銀錢]]以接濟[[杭州府]]清軍,但被太平軍擊退。1861年12月29日,太平軍第二次攻破杭州,杭州最終因乏糧陷落,王有齡[[自縊]]殉國 。王有齡逝世後,曾國藩舉薦提拔左宗棠為浙江巡撫,進兵浙江奪回杭州。左宗棠於1862年走馬上任 。
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2月(農歷正月),因餉道受阻、未能把上海購來的米運入杭城的胡雪巖見杭州城破,改作客商模樣,溯江行抵江西,胡雪巖在[[浙江]][[布政使]][[蔣益澧]]引薦下,拜谒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左宗棠引軍東進,至衢州 乏 苦於 糧 炮短缺,不得不與太平軍周旋,當時東南數省連年征戰,田地荒蕪,白骨遍野 ,軍士欲嘩變 。 , 胡雪巖將事先屯積於此的20萬石糧食獻給左軍,左宗棠贊他為「一時豪傑」。<ref name=“大事年表"/><ref name=“kk0">{{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kng26q.html | title= 中國商人第一人,「仁義」是其本 | language=zh | date=2016-08-22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1-05}}</ref>
===攀上左宗棠===
胡雪巖獲左宗棠信任後,往來於上海、寧波等地,經辦糧台轉運、接濟軍需,協助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與駐寧波的法籍軍官組成中法混合的「常捷軍」聯繫,共同鎮壓太平軍 。1864 。戰亂中兩人結成搭檔,左宗棠做胡雪岩的政治靠山,胡雪岩做左宗棠的後勤助手。 1864 年(同治三年)4月1日,左宗棠軍在「常捷軍」洋槍洋炮掩護下,攻入杭州。7日(三月初二日),左宗棠進駐杭州 ,太平軍失利,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逐漸趨於尾聲 。胡雪巖協助左宗棠處理善後事宜;經理賑撫局,設立粥廠、難民局、善堂、義塾、醫局,掩埋暴骸,恢復「牛車」,勸捐 ,修繕名寺古剎、收殮殘骸屍骨,另一方面開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抑制戰後瘟疫的蔓延。胡雪岩以商人的身份施行義舉,用自己的方式打響名號,一時間「胡大善人」聲名大振,得到官民的一致信任,軍官將劫掠的物資都存入胡的錢莊,太平軍逃犯也將家產寄存於此,胡雪巖利用這些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地設立商號,事業蒸蒸日上。 。<ref name=“大事年表"/><ref name=“kk0"/>
===紅頂商人===
[[File:建立之初的福州船政局.jpg | thumb | 300px | 建立之初的福州船政局 <br> [https://chinaqna.com/a/27054 原圖鏈接] ]]
1883年(光緒九年)5月,胡雪巖囤絲達1.4萬包,據說投資近2000萬兩。10月22日上午,左宗棠在上海兩次會晤胡雪巖,可能是商議破產清帳事宜。11月,因洋商聯合拒收生絲,加上時局動蕩、金融恐慌,胡雪巖資金週轉失靈,又擔心絲貨變質,開始被迫低價脫售生絲。29日,胡雪巖將7070包四號輯里湖絲以每包362.5兩的低價脫售給英商[[埃特姆生]],經手人[[徐棣山]],成交合同由[[章辰谷]]執筆。12月5日,胡雪巖在上海、[[北京]]、[[鎮江]]、[[杭州]]、[[寧波]]以及[[湖南]]、[[湖北]]開設的[[阜康銀號]]、[[阜康錢莊]]全部破產倒閉。
1884年(光緒十年)2月26日,左宗棠在上海江南製造局用完午餐後到採運局往訪胡雪巖,因胡已去南京而未遇。同年,清廷下諭革去胡雪巖江西 [[ 候補道 ]] 職銜,勒令清理阜康在各地方欠的公私款項。署兩江總督[[曾國荃]]在咨復戶部的公函中,客觀評價胡雪巖借款接濟西征軍的勞績,認為胡氏於西征款項中扣除的水腳行用補水銀兩過去已經報銷備案,朝廷應講信譽,免予追繳。經左宗棠同意,胡家與最大債權人[[文煜]]家簽訂買賣胡慶餘堂契約,價值數百萬的胡慶餘堂賣價僅18萬兩。<ref name=“大事年表"/>
===失去靠山===
1885年(光緒十一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官司纏身的胡雪巖失去靠山。12月6日,胡雪巖在杭州憂懼而死。不久,其母胡金氏也去世。12月17日,戶部尚書、軍機大臣閻敬銘奏請:把胡雪巖拿交刑部嚴究定罪、勒令胡氏家屬悉數完繳欠款。同時,要求朝廷發文給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五城、浙江巡撫及各省督撫,將胡雪巖在原籍及各地的財產查封報部、變價備抵。12月30日,浙江巡撫劉秉璋接到要將胡雪巖逮捕法辦的聖旨,當即密札杭州知府督同錢塘、仁和兩縣令去胡家查封,方知胡雪巖早已死去,家屬住房租自朱姓。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胡雪巖將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用在瞭囤積物資(生絲)上,應該說還算是明智之舉。畢竟在面臨資金困難時,生絲還能夠及時變成現銀的。但是,胡雪巖錢莊的資金遠不止這囤積生絲的480萬兩白銀,更多的資金當時應該都放貸在外。當猛烈的金融風暴降臨後,這些放貸在外的大量資金往往就成瞭無法收回的壞賬、呆賬。一旦遭遇擠兌風潮,自然就難以招架。這應是胡雪巖破產的真正原因。<ref name=“wiki101">{{cite web |url=http://www.wiki101.com.tw/archives/47834#.Xb7dcC8Sjxs | title= 胡雪巖破產之真相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何失敗 | language=zh | date=2014-07-29 | publisher=wiki101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1-03}}</ref>
===李左派系鬥爭===
[[File:盛宣懷.jpg | thumb | 300px | 盛宣懷 <br> [https://kknews.cc/history/9mr4k5l.html 原圖鏈接] ]]
[[File:邵友濂.jpg | thumb | 300px | 邵友濂 <br> [http://ren.bytravel.cn/history/7/shaoyou.html 原圖鏈接] ]]
按照寫《紅頂商人胡雪岩》的台灣歷史小說作家[[高陽]]、寫《胡雪岩的啟示》的台灣學者[[曾仕強]]的說法,胡雪岩的破產,市場風險只是表象因素,幕後原因是左宗棠的政治對手李鴻章派系暗中做了手腳。
李鴻章與左宗棠因為政見、派系利益不同,一直明爭暗鬥。為了削弱左宗棠系的勢力,「倒胡」便成為李鴻章派系的策略。誰叫胡雪巖是左宗棠的「後勤部長」呢?
具體執行「倒胡」策略的則是李鴻章的得力親信 [[ 盛宣懷 ]] 。
上海道台[[邵友濂]]之所以拖延交還胡雪巖的貸款,據說就是因為盛宣懷告訴他,李鴻章大人希望他緩發這筆協餉。邵友濂當時雖系左宗棠的下屬(左時任兩江總督),但他是李鴻章派系的人馬,當然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