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雷音洞

增加 191 位元組, 2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雷音洞''', 又稱石經堂、千佛洞, 位於[[北京]][[房山]]區[[雲居寺]]景區內,2012年9月23日文物部門宣佈,經考古專家研究,雷音洞被認定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佛殿,建成時間為[[隋]]朝大業十二年(西元616年), 比山西[[五台山]]現存的兩座 [[ ]] 代佛殿的歷史還要悠久。
[[ 石經 ]] 始刻於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05年),僧人 [[ 靜琬 ]] 為維護正法,鐫刻經於石。刻經事業歷經隋、唐、 [[ ]] [[ ]] [[ ]] [[ ]] 六個朝代,綿延1039年,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分藏於石經山9個藏經洞和雲居寺地穴之中, 九個藏經洞自南而北整修開鑿, 正中第五洞雷音洞是靜琬最初開鑿的藏經洞 ,規模之大,歷時之長,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見的壯舉。<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fo/5pgragl.html|title=石經山雷音洞神秘的佛肉舍利|date=2021-09-16|website=KK News|accessdate=2024-04-18}}</ref>
  === 結構===
2012年5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進行4個月調查發現,雷音洞不是一般的藏經洞,而是利用自然山洞與人工構建的佛殿,最難得的是現存95%的遺物都是最原先的建築。
儘管整個雷音洞呈不規則方形,但洞大門的軸線和佛舍利地穴的軸線以及雷音洞正壁的軸線,有嚴格的對位關係。這說明雷音洞在營建之前,經過精密的測量。四根千佛柱的幾何中心點與佛舍利地穴的中心點重合, 中心所供奉為彌勒佛, 1981年,該寺工作人員,曾於該佛座地下發現佛舍利。<ref>{{Cite Web|url=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2/09-24/4205321.shtml|title=北京房山发现国内最早佛殿 95%遗物系初始构建物|website=中國新聞網|date=2012-09-24|accessdate=2024-04-16}}</ref>
   === 千佛柱===
雷音洞內的四根千佛柱,共雕刻佛像1056尊,雕工精美。遺跡顯示,雷音洞的經板和四根千佛柱都是在山下預製打磨平整後再運到石經山上雕刻的。其中,四根千佛柱每根重約7000—8000斤。面對石經山崎嶇、狹窄、陡峭的山路,當時是如何將四根龐然大物運至雷音洞的,尚不得而知。
===隋代刻經===
隋代刻經
經板規格是僧人在刻石經之前就刻經的數量和字數經過精密計算。高3尺,寬2尺的經板規格,是按照隋代官式寫經的版式每紙27行、每行17字的規格,以一塊經板大約刻2張紙的規模來確定的:每塊經板的標準版式是刻25行,每行37字,每個字0.8寸(隋尺)見方。
 
雷音洞四壁鑲嵌的146塊隋代刻經,鑲嵌工藝異常精巧,雖然經過近1400年的歲月變遷,除僅有的幾塊經板曾經脫落過,大部分都完整地鑲嵌在四壁之上。經板和襯牆之間沒有黏合劑,是通過精巧的鑲嵌、卡位等工藝保證了經板牢固、不脫落。
== 佛舍利的發現== '''明代真可的發現''
1981年3月26號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羅詔來到北京房山區境內雲居寺旁的石經山考察,當走到半山腰施茶亭遺址時,突然被兩塊風化的石碑所吸引,上面隱隱約約寫著大段文字, 因為上面記載著一段三百年前的有關佛教聖物的往事。
 明萬曆二十年五月,名僧 [[ 真可 ]] 來到石經山雷音洞,他看到佛像前的一塊拜石塌陷,就命弟子們把石板掀起,準備將其墊平,結果發現下 是一處洞穴,穴中有一石涵,上面刻有隋代大業年號。 打開石函,裡面為一金函,金函內有一金瓶,盛有佛舍利三顆,真可隨即將這一重大發現上報了朝廷。 
舍利被慈聖皇太后迎入宮中供奉,兩個多月後,慈聖皇太后派官員送回,重新安放在雷音洞洞內。
 '''三百多年後1981年再被發現''' 羅詔對碑文上的記載既興奮又感到擔憂,萬曆年間距今已有三百餘年,重新安放的舍利函還在嗎? 那麼那三顆佛舍利會安放在雷音洞的什麼位置呢? 羅詔仔細打量著洞內的每一處角落,他注意到四根千佛柱圍成的中間地面有些異常,其它地面均由青石板鋪設而成,而這個區域卻是裸露的土層。薄薄的土層下盡然是一塊厚重的大石板。石板下面是一個方穴,穴中安放著 一個石涵。 第一層 一個很大的 [[ 漢白玉石 ]] 涵,上邊有字,共172個。這些文字記述了明萬曆二十年,達觀真可大師發現隋代所藏佛舍利的情況,函蓋裡側還刻有83字銘文,內容石達觀的心願和出資刻字的人名。 第二層函是隋代 [[ 青石 ]] 函,涵蓋上刻有“大隋大業十二年”和“於此,安置佛舍利三粒,願住持永劫”等36字銘文。 
第三層函是一個漢白玉石函,上面刻有“慈聖皇太后差官陳儒重安”等26字銘文。
 第四層韓式隋代 [[ 鍍金銀 ]] 函,上面鏨刻精美的紋飾。 第五層函就是最內層函為 [[ 羊脂玉 ]] 函,佛舍利就安放在其中。這時眾人才看清函內有兩顆佛舍利,如米粒大小,乳白色, 旁邊還伴著三顆珍珠。 
那麼從這一刻開始,出現了第一個歷史謎團,文字中明明記載著函內安放了三顆舍利,為什麼發現的只有兩顆?另外一顆去了哪裡?<ref>{{Cite web|ur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5Q86BNQ05525WZC.html|title= 1981年,北京石經山發現兩顆舍利,因此牽扯出一樁千古懸案|date=2022-04-25|website=網易|accessdate=2024-04-16}}</ref>
  
'''舍利的迷思'''
1981年11月27日上午,房山縣雲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在清理著名的石經山雷音洞地面時,于原佛座後面地下五釐米處,發現有一方石,下有豎穴,其記憶體有以漢白玉、青石、白銀、白玉四種原料作的五重寶函,當人們開啟了第五重白玉寶函,見到了二粒乳白色、如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邊還伴著三顆珍珠。
13,4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