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增加 50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ref>[http://www.docin.com/p-789986358.html 尼采哲学反理性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豆丁网,2010-11</ref>
 
===超人哲学===
 
尼采还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221/01/33209086_731116844.shtml  走进尼采——尼采的超人哲学],个人图书馆网,2018-02-21</ref>
 
===权力意志===
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同时,他特别反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就是“别忘了你的鞭子”。   
=='''主要著作'''==
[[File:0070075275-000000000101878928 1.jpg|缩略图|左|400px|[http://image.so.com/view?q=%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5%A8%81%E5%BB%89%C2%B7%E5%B0%BC%E9%87%87&src=tab_www&correct=%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5%A8%81%E5%BB%89%C2%B7%E5%B0%BC%E9%87%87&ancestor=list&cmsid=af6113f2b79a2b2ffaa4c28908b3aeed&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6c7dc8d1e92bff8fd33658be5bcc0922&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http://product.suning.com/0070075275/101878928.html 图片来源于苏宁易购网]]]
 ===《悲剧的诞生》===   
尼采在187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悲剧的诞生:源于音乐的灵魂》(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在1886年则改以《悲剧的诞生:希腊文化和悲观主义》(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Oder: Griechentum und Pessimismus)为名重新出版。第二版包含了一篇序言—“自我批判的尝试”,之中尼采对他的这本早期作品做了一些评论和检讨。   
《悲剧的诞生》刚发表时受到了古典文字学家Wilamowitz-Moellendorff等人的激烈批评。到了1886年尼采也对这本书抱持保留态度,将其称为“一本难以忍受的书…写的很糟糕、沉闷、让人难堪、疯狂。”<ref>[https://www.sohu.com/a/317217620_489005 魏广君——论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搜狐网,2019-05-29</ref>
 
===《人性,太人性的》===
 
《人性,太人性的》的第一部分最初于1878年出版,尼采在1879年出版了增补的第二部分《各种看法和原则》,1880年出版了第三部分《流浪者及其阴影》。三个部分一起在1886年以《人性,太人性的:自由灵魂之书》(Menschliches, Allzumenschliches, Ein Buch für freie Geister)为名出版。这本书代表了尼采创作生涯中的“中期作品”的开端,抛弃了德国浪漫主义和瓦格纳的影响,开始显现出完全的实证主义的倾向。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写给所有人及不写给任何人的书》(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象征了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书中使用的写作格式相当独特,尼采使用了一种哲学小说风格的写作方式,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里的语调,经常以自然现象作为修辞和讲述故事的手段。尼采也经常提及西方文学及哲学的各种传统,解释并讨论这些传统的问题。透过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的角色作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的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就如同其他的教育小说一般)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论。 <ref>[https://baike.so.com/doc/4185891-4386415.html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360百科网</ref>
 
===《善恶的彼岸》===
[[File:尼采.jpg|缩略图|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5%A8%81%E5%BB%89%C2%B7%E5%B0%BC%E9%87%87&src=tab_www&correct=%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5%A8%81%E5%BB%89%C2%B7%E5%B0%BC%E9%87%87&ancestor=list&cmsid=af6113f2b79a2b2ffaa4c28908b3aeed&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72b2fed78a7150dc5a3e16dd257d8957&prevsn=120&currsn=180&ps=231&pc=58 原图链接][http://www.51wendang.com/doc/04dc060a0f39def3f7e10ffd/2 图片来源于无忧文档网]]]
在尼采的“晚期作品”中,1886年出版的《善恶的彼岸:未来哲学的序曲》(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Vorspiel einer Philosophie der Zukunft)最接近于他的中期作品的风格。在这本书里尼采定义了真正的哲学应该具备的条件:想像力、自我主张、危险、创意、以及“价值的创造”—其他的他都认为是附带的条件。从这里出发尼采质疑了一些哲学传统上的重要假设,例如许多哲学流派常使用的“自我意识”、“知识”、“真理”、以及“自由意志”等概念。 <ref>[https://baike.so.com/doc/5531857-5754366.html 善恶的彼岸 - 尼采创作短篇小说 ],360搜索网</ref>
===《道德谱系学》===
 
由三篇专文构成、在1887年出版的《道德谱系学》(Zur Genealogie der Moral)一书是尼采在进入混乱的1888年前的最后一本著作。每篇专文都专注于讨论道德概念的发展以及传统,尼采试着证明当代道德观的最初起源根本没有半点道德根据,残酷的权力斗争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与其他作品相较,这本书在写作形式和语调上都较为倾向哲学论述的风格,也因此这本书成为哲学界对于尼采思想分析的主要来源。
 
===《偶像的黄昏》===
 
同在1888年出版的《偶像的黄昏:如何以一支铁槌进行哲学思考》(Götzen-Dämmerung, oder Wie man mit dem Hammer philosophiert)是极具争议性的一本书,书名是取自瓦格纳的同名歌剧尼贝龙根的指环中第四部“诸神的黄昏”(Die Götterdämmerung)。在这本篇幅不多的书里,尼采重新提出并且总结了对于许多主要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以及其他基督教哲学家)的批评。他在“苏格拉底的问题”这个章节里指出没有人可以计算生命的价值为何,任何试图计算人命价值的人都只是证明了自己具有否定生命或是肯定生命的倾向。他认为在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发展都是“堕落的”,因为那些哲学家们企图以辩证法作为自我辩护的工具,而传统思想的权威则被毁灭了。 <ref>[https://baike.so.com/doc/5486661-27088007.html 偶像的黄昏],360搜索网</ref>
===《反基督》===
 
《反基督:对基督教的诅咒》(Der Antichrist. Fluch auf das Christentum)是尼采最知名而又最具争议的著作之一,尼采在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的道德观发起了论战式的猛烈攻击,后来世人将尼采视为是反基督教的狂热者的形象主要也是源自于这本书。在这本书里尼采集结了他在之前的作品里对于基督教的各种批评,但改以一种讽刺的写作风格表达他对于基督教伦理中奴隶道德腐败了高尚的古罗马道德的恶心和痛恨。他举出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分—例如福音书、保罗、 殉教者、神父、以及十字军,认为那些都属于奴隶道德中的怨恨,企图鼓吹软弱和不健康以牺牲掉那些更强壮的道德。
===《瞧!这个人》===
 
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瞧!这个人》(Ecce Homo)是一本风格极为独特的自传,有些章节的名称甚至是「为什么我这么有智 慧」、「为什么我这么聪明」、「为什么我写出这么好的书」。自传中记述的主要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而不是尼采个人的生平。书中凸显了尼采在研究各种 哲学传统上的计划,但较少提起他对于哲学与文学之分裂的理论,以及哲学与个人特质、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冲突。
===《尼采反对华格纳》===
 
1888年底出版的《尼采反对华格纳:来自一个心理学家的档案》(Nietzsche contra Wagner, Aktenstücke eines Psychologen)收录了一系列尼采在1878至1887年间撰写的有关华格纳及其音乐的评论。这些文件说明了尼采与华格纳之间在美学上的差异,并且记述了华格纳的音乐如何逐渐的遭到基督教、亚利安人种至上主义、以及反犹太主义的腐化。<ref>[https://baike.so.com/doc/7718277-7992372.html 尼采反对瓦格纳],360搜索网</ref>
=='''人物影响'''==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尼采对20世纪的[[哲学]]留下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欧陆哲学,虽然以分析哲学为主的英美国家要到20世纪后半期才开始注重他的作品。尼采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他企图揭发社会的既有价值观的本质,尼采指出人的动物本性和欲望在形塑人类行为上扮演的角色这一点也大为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家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学说中重视心理力量的部份也是受到尼采权力意志说的影响。
1、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ref>[http://wemedia.ifeng.com/41197863/wemedia.shtml 尼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凤凰网,2017-12-15</ref>
<ref>[https://www.lz13.cn/jingdianyulu/5088.html 尼采经典语录],励志一生网</ref>
 
2、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尼采
'''妹妹''' 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 尼采著作编注家
=='''人物视频'''==
1、尼采生前珍贵录像.flv
 
{{#ev:youku|XMjEzNzY3MTky|640|inline|尼采生前珍贵录像.flv |frame}}
 
2、当尼采哭泣 智慧医生被治疗法医病
 
{{#ev:youku|XMjYzNzEyNzUy|640|inline|当尼采哭泣 智慧医生被治疗法医病 |frame}}
 
3、尼采,上帝已死的时代 3
 
{{#ev:youku|XMjY2MTgzNjkzMg|640|inline|尼采,上帝已死的时代 3 |frame}}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德国人文艺术人物]] [[Category:哲学家]] [[Category:诗人]]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