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9
次編輯
變更
马连良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马连良(艺术家)| 圖像 =[[File:Mll.jpg|缩略图]] [[File:马连良2018.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33180/cut-20140220095829-1183521142.jpg/0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A9%AC%E8%BF%9E%E8%89%AF&step_word=&hs=0&pn=3&spn=0&di=2084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997164455%2C4043806938&os=115079335%2C4036671410&simid=0%2C0&adpicid=0&lpn=0&ln=1834&fr=&fmq=155161520179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725%2F7ee131d6113247549f8d253a0f2b06d2.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9ndbc8b8_md8adn&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艺术家
| 出生日期 = 1901年2月28日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京剧艺术家,老生演员
| 知名原因 = 马派代表人
| 知名作品 = 《海瑞罢官》</br>《借东风》</br>《甘露寺》</br>《青风亭》</br>《失空斩》。
}}
'''马连良''' (malianliang(Ma Lian Liang) 艺术家 马连良 (1901.2.28 - 1966.12.16),回名尤素福,原籍 [[ 陕西扶风 ]] ,生于北京,字温如 <ref>[http://news.eastday.com/s/20180606/u1ai11498104.html 扶风新雅颂 绝唱马连良,东方网.2018-06-06]</ref>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 “马派”艺术创始人 ]] , [[ 京剧“四大须生”之首 ]]<ref>[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2-05/01/content_1059408.htm?div=-1 马连良:须生泰斗留千古绝唱,人民网,2019-01-22]</ref> ,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主演《海瑞罢官》而被迫害致死。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1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 [[ 南麒北马 ]] ”。
== 人物简介 ==
马连良对艺术学而不厌,虚怀若谷。出科再入科,对艺事渴求不已。他曾私淑前辈贾洪林;时常观摩名家演戏;挑班前后,不断求教于钱金福、王长林、王瑶卿;30岁时专程赴天津拜名家孙菊仙为师;39岁时向山西梆子老艺人张宝玺、高文翰学到《春秋笔》剧中的《灯棚换子》和《换官杀驿》。足见他为京剧艺术事业精益求精、不骄不满的胸襟
== 艺术生涯 ==
艰辛的广征博采与不断的舞台实践,使他的表演艺术不断精进 。
他25岁开始整理改编、演出传统剧目。1927年26岁时挑班演出,名挂头牌。
26岁 [5] 演出《打登州》、《白蟒台》等戏,发出创新光彩被观众誉为独树一帜。
1930年组成扶风社。1933年 [4] 与周信芳同台演于天津,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1934年赴武汉演出。1936年为改革京剧征股筹建新新戏院(今北京西长安街首都电影院)。
1938年获丁果仙所赠《反徐州》剧本,改为《串龙珠》,表现反抗异族压迫,首演于新新戏院。方拟再演,被日伪当局勒令停演。
1942年 [2] 被日伪胁迫赴伪满演出,《苏武牧羊》亦遭禁演。因受敌伪压迫,抑郁成疾,新新戏院被迫卖出。抗战胜利后,在北平多次参加义演。
1946年春,赴上海为宋庆龄主办之儿童福利基金会义演多场。后以赴伪满演出事受诬,返北平病休。
1947年受诬事得以澄清,在北平义演十余场。同年秋,赴上海,直至1948年春,连续演出四个月。
1948年冬,由沪赴香港演出,因患病滞留于香港。
1951年10月1日,马连良因渴望早日返回内地,谢绝了台湾的约请,秘密乘车至罗湖(香港)经深圳到达广州,随即转往武汉与张君秋组成中南联谊京剧团演出,然后北返。
1952年7月1日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毅然返回内地之举受到周恩来的赞扬。
同年8月建立“马连良剧团” [2] 。先在青岛演出,演期未满即返京主动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朝鲜演出《四进士》等剧。次年,归国即参加鞍山三大工程建成典礼的庆祝演出。返京后,参加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演出。
1955年,马连良京剧团与谭富英、裘盛戎之北京市京剧二团合成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次年底,张君秋领衔之北京市京剧三团并入。
此后,该团与中国京剧院合作排演《赤壁之战》,与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人合演《秦香莲》、《赵氏孤儿》、《青霞丹雪》、《官渡之战》、《海瑞罢官》、《状元媒》。
1961年赵燕侠领衔之燕鸣京剧团并入,他与赵燕侠合演《坐楼杀惜》。
1962年兼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1963年赴港澳演出近三个月。
1964年他以64岁高龄参演现代戏《杜鹃山》。
次年排出《南方来信》,参加华北地区现代戏会演,又排出现代戏《年年有余》。
“文革”初,马连良因演出《海瑞罢官》遭受迫害,于1966年12月16日逝世。
== 艺术成就 ==
《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
《甘露寺》 《清官册》 《一捧雪》 《九更天》 《梅龙镇》 《御碑亭》 《十道本》 《清风亭》 《三娘教子》 《三字经》 《汾河湾》 《武家坡》 《桑园会》 《范仲禹》 《白蟒台》 《火牛阵》 《胭脂宝褶》 《焚绵山》 《渭水河》 《盗宗卷》 《断臂说书》 《宝莲灯》 《珠帘寨》 《铁莲花》 《打严嵩》 《三顾茅庐》 《法门寺》 《南阳关》 《定军山》 《阳平关》 《胭脂虎》 《苏武牧羊》 《将相和》 《海瑞罢官》 古装戏 《杜鹃山》
上海徐园堂会电影中《三家店》片段
2.马连良画-富贵荣华
== 桃李芬芳 ==
他善于发现人才,乐于提携后进。无论是谁,只要具有才华,他都给予重视和鼓励,给予其展露才华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京剧团为培养接班人招收学员,作为剧团团长的马连良,亲自挑选新人。
20世纪60年代初他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演出工作之外,还教授在校学生《白蟒台》、《审头刺汤》等戏。
一生收徒很多,南北各地多有马派传人。
较著名者有[[李万春]]、[[言少朋]]、[[王金璐]]、[[王和霖]]、[[迟金声]]、[[尹月樵]](女)、[[申凤梅]](女)、汪正华、周啸天、张学津、冯志孝、梁益鸣、张克让、安云武等。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