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主教台北总教区

增加 3,821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天主教台北总教区'''是天主教会在台湾北部设置的教区,也是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唯一的总教区,成立于1949年,涵…”
'''天主教台北总教区'''是天主教会在台湾北部设置的教区,也是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唯一的总[[教区]],成立于1949年,涵盖范围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兰县等县市。首长名衔为台北总主教,现任为锺安住总主教。教区内共有约300位神父及400位修女服务。此外,金马宗座署理区也由台北总主教兼管。

在耶稣时代,没有天主教这回事,耶稣升天后,圣灵降临,教会出现了,以后一直都称为教会<ref>[https://www.sohu.com/a/213669779_408586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千年恩怨,权力斗争一点都不输政治],搜狐,2017-12-30</ref>。一直到主后三世纪末,教会组织受罗马政治法律的影响,形成了罗马大公教,后称罗马教,1054年才称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称“罗马天主教”<ref>[https://www.sohu.com/a/421462966_138206?sec=wd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在哪里],搜狐,2020-09-28</ref>。

==简介==

1887年,道明会派遣会士从南台湾到台北传教,并于该年3月19日在芦洲建立北台湾第一座天主堂;除台北之外,也在基隆等地发展教务,并建立多座[[教堂]]。进入日治时期后,道明会在1911年于台北大稻埕兴建大堂一座,名为蓬莱町大圣堂,历时三年完工;该[[教堂]]完工后,即成为台北的教务发展中心。由于当时来台的[[日本]]内地籍教友在语言和习惯上均与台湾本地教友不同,遂于1928年在桦山町另建日本人专用的教堂,即今之华山天主堂。二战末期,蓬莱町大圣堂在台北大空袭时被美军炸毁,造成严重死伤。截至日治时期结束前,台北共有2处堂区、3处兼管区(非独立堂区)。

1949年12月31日,圣座将台湾中北部由原有的台湾监牧区划出,成立台北监牧区,当时管辖范围包含台北市、台北县(今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新竹县、花莲县以及草山管理局(当时桃园、苗栗、宜兰等县尚未成立),其余县市则归台湾监牧区更名后的高雄监牧区管辖,此为台北正式成立[[教会]]管区之始。当时圣座将台北监牧区的教务,委托本国籍修会主徒会来负责;首任台北监牧则由主徒会会士、来自[[中国]]河北的郭若石神父担任,于1950年6月13日就任。

1952年8月7日,[[台湾]]的圣统制度正式建立,成为当时[[中国]]第21个教省,台北监牧区于此同时升格为台北总教区,负责统领台湾所有教区,郭若石监牧也于同日升任总主教。由于蓬莱町大圣堂尚未重建,当时以华山天主堂做为座堂,至1961年迁回,蓬莱町大圣堂并更名为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1952年8月7日,也就是台湾圣统制度建立同日,花莲县与台东县合并独立为花莲监牧区(花莲教区前身)。1961年3月21日,桃园、新竹市、苗栗三县(当时新竹市并回新竹县成为县辖市)划出成立新竹教区,之后便维持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兰县的统辖范围至今(与原日治时期台北州辖区相同)。

两岸分治后,中国大陆新成立的共产政权驱逐许多国内外的传[[教士]]与[[教会]]团体,其中的大部分来到[[台湾]],而台北又是最主要的聚集地。因为这些人士的协助,使得台北总教区的发展一日千里,现今台北总教区辖区内大部分的乡镇市区都至少有一座天主堂,做为当地教友的信仰中心。而台北总教区是由许多修会、以及中国大陆来台的神职人员共同主持的,也和其他近代因传教而成立的教区,由单一修会建立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248,6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