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廉·福克纳

移除 20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 外文名 = Yammie Nam
| 图像 =
[[File:Weilianfukenajingdianyulu44227.jpg|缩略图
|centerfloat|[https://file.juzimi.com/category_pictures/201405/weilianfukenajingdianyulu44227.jpg原图链接] [https://www.juzimi.com/writer/44227 来自句子迷网]]]|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big>'''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美 籍 = | 别 作家)</big>= | 职业 = | 知名作品 = }}'''<big>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big>''' , 生于1897年9月25日,卒于1962年7月6日,[[美国]][[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為美国文学歷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在其创作生涯中,他写作了19部长篇小说、125篇短篇小说、20部电影剧本、一部戏剧,[[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是其中的代表。1950年,他因为“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得194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福克納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5岁时随家人迁至[[牛津 (密西西比州)|牛津]],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个小镇度过。他从小爱好阅读,但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只在密西西比大学待了一年多。之后短暂游历过欧洲。1920年代末期开始以写作为业,30年代曾为[[好莱坞]]写电影剧本解决经济问题。他的作品在欧洲却得到一些青年作家的注意。1946年,[[马尔科姆·考利]]编选的19卷本《袖珍本福克纳选集》出版,福克纳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承认。
作为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核心人物,福克纳直接影响了包括杜鲁门·卡波特、[[弗兰纳里·奥康纳]]、[[科马克·麦卡锡]]、[[拉里·布朗 (作家)|拉里·布朗]]在内的众多南方作家。罗伯特·佩恩·沃伦曾说,“他告诉我们如何在这些素材上创造文学,他的力量太强大了。”<ref name=jy>{{harvnb|杰伊·帕里尼|2007|p=385}}</ref>比如卡波特,他继承的主要是福克纳的情调,其作品中往往会出现轻飘飘的、梦幻般的性爱。<ref>{{harvnb|伊哈布·哈桑|1982|p=62}}</ref>[[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继承了他的[[哥特式]]风格,而他对某一地域上相互纠缠的人物的描写模式则影响了[[路易丝·厄德里奇]]、[[霍华德·弗兰克·莫舍]]等人的创作。<ref name=jy/>
 
== 人物评价 ==
福克纳逝世后,其声望在美国稳步上升,[[密西西比大学]]每年都会举办福克纳学术研讨会。另外还出版有汇集评论成果的论文集《福克纳评论二十年》(1951)、《福克纳评论三十年》(1960)、《福克纳评论四十年》(1973)和《福克纳评论六十年》(2002)。<ref>{{harvnb|蔡勇庆|2012|p=2}}</ref>他逝世不久南方作家[[艾伦·泰特]]曾撰文说福克纳“是[[亨利·詹姆斯]]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福克纳是国际小说流派的伟大的楷模之一,这一流派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把[[亚里士多德]]的关于悲剧是行动而不是品质的教条颠倒过来……我认为威廉·福克纳和他本国的霍桑和詹姆斯并驾齐驱”。<ref>{{harvnb|杨瑞仁|2002|p=70}}</ref>约翰·韦斯利·亨特的《威廉·福克纳:神学张力中的艺术》(1965)考察了南方宗教因素对其作品的影响。<ref>{{harvnb|蔡勇庆|2012|p=7}}</ref>
== 参考 文献 资料 ==
3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