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栗裕

增加 44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抗战时期 ==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粟裕粟裕 ,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4月28日,他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6月11日,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日军,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6月21日,先遣支队撤销,仍回第二支队任副司令员,后任代司令员。 [2] 1939年1月,粟裕在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 [2]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13日,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8月中旬起,领导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毙伤日军800多人,伪军更多 [5] ),
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12月26日,与楚青在黄海之滨石家庄(今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结婚。 [2] 1944年1、2月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镇一百五十多处,争取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3月,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 [4] 6月26日,发起南坎战役,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10月31日,组织指挥讨陈战役,歼灭陈泰运部及日伪军2300余人。 [4]
1945年1月13日,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4]
== 解放战争时期 ==
1948年6月16日,粟裕发起开封战役(又称豫东战役第一阶
段),激战5昼夜,22日攻克开封,全歼守敌及部分援敌共4万余人。6月27日发起睢杞战役(又称豫东战役第二阶段),激战6天,共歼国民党军5万余人。7月12日发起兖州战役,歼敌6.3万余人,使王耀武盘踞的济南陷于孤立。豫东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参战兵力达20万人,国民党军参战的兵力达25万余人。经过20天连续作战,华东野战军共歼敌9万余人,给了中原之敌以重创,为华东野战军进一步开展中原和华东战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4] [7]
1948年9月11日,被任命华东野战军总指挥。9月16日,发起济南战役,24日胜利结束,全歼济南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两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将领23名。在阻援打援战场上,国民党援军迟迟不敢北上增援,华东野战军不战而胜。 [4]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该战役共投入解放军66万, [8] 地方部队40万。 [9] 在战役中,粟裕指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战役过后,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在上海我军入城式上检阅部队
在上海我军入城式上检阅部队
1949年1月,粟裕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2月开始筹备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实际分为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4月下旬,他指挥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在上海外围歼敌主力8个军。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4] 1949年5月20日,粟裕为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8月2日,华东海军由粟裕指挥。 [2] 1949年9月中旬-10月中旬,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中央军委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中粟裕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2]
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粟裕作为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兼首席代表,紧随朱德、贺龙之后第四个铲土。
== 建国初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粟裕历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50年1月27日出席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会议,粟裕就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6月上旬出席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期间,粟裕建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宣布:攻台作战仍由粟裕负责。 [2]
1955年,粟裕与陈赓在天安门城楼
1955年,粟裕与陈赓在天安门城楼
1950年7月上旬,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7月14日,粟裕复发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到青岛治疗。8月1日,粟裕病情仍未好转。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到苏联疗养。 [2] 1951年9月,粟裕从苏联回国,周恩来、朱德向他传达中共中央要他到总参工作的决定。11月12日,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仍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12月12日,就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2]
195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通知:粟裕任总参谋长。
在总参工作期间,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指导,提出很多重要建议,提出完整的军队建设计划,实现新中国第一代国防体系建设。
1956年11月20日,增补粟裕为中央军委委员。
== 建国后期 ==
1958年2月,粟裕参加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粟此行主要与朝方协商部署志愿军回国事宜。6月30日晚上,他主持总参谋部第四次部务会议,讨论军委扩大会议提出的有关总参工作和军队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9月19日,正式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党委第一副书记,负责院的常务工作。12月30日,国防部命令:粟裕以国防部副部长职务兼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2] 粟裕一叶帅在军科院会议上粟裕一叶帅在军科院会议上
1970年6月,粟裕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刚果,途经法国考察了诺曼底。
1973年8月24日,粟裕出席中共十大,在再次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5年1月13日,粟裕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被选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他被任命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7年8月,粟裕出席中共十一大被选为中央委员。1982年5月7日,应《淮海千秋》摄制组要求,他参加有关淮海战役的座谈会。同年,被任命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ref>[10-11https://news.qq.com/a/20100205/000563.htm 战史今日:粟裕逝世、,新华网] </ref>
== 代表著作 ==
《粟裕军事文集》 主编:孙克骥,《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91年7月再版重印。
《粟裕论苏中抗战》 《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粟裕文选》 (三卷本,181.2万字),《粟裕文选》编辑组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12]
== 人物成就 ==
粟裕先后创建了浙南、苏南、苏中、海上和苏浙皖边根据地,而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新四军在长江以北站稳了脚跟,改善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战略态势,提高了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斗争的信心。 <ref>[13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64962/9786338.html 苏中抗日根据地,央视网] </ref>
粟裕组建了苏浙公学并亲兼任校长,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队,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政干部和参谋人才。
粟裕组建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在粟裕的指挥下,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并且“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
1945年12月25日,粟裕所指挥的高邮邵伯战役,创造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歼灭日军1100多人,歼灭伪军5000多人),打破了蒋军“开锁进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企图,改善了华中南线战略态势,为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条件。
1948年11月6日,粟裕发起并指挥的淮海战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建立“重点防御”的计划,消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精锐主力。 [4]
== 家庭成员 ==
妻子 楚青,原名詹永珠,出生于1923年3月,祖籍江苏省扬州市。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进入新四军教导总队第八队、新四军军部速记训练班学习,1939年3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18岁的楚青与34岁的粟裕在新四军司令部结为终身伴侣。 <ref>[14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9/12142187.html 常胜将军决胜“情” 粟裕大将的爱情乐章,人民网] </ref>
岳父 詹克明,是一位银行家。
长子 粟戎生,中将军衔,1942年生于江苏扬州。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学习。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7年击落美侦察机作战中荣立三等功。
宽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惜战友情。
唯思跃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报频。
东南此刻花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ref>[15http://jinian.zupulu.com/jiwen/show?jwid=7598 粟裕将军生平介绍,公益馆管理员] </ref>
== 颅中弹片 ==
粟裕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
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弹片。
2003年,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粟裕大将夫人楚青公开了这三块珍藏近20年的弹片。 [16]
==授衔让帅==
1955年,授衔元帅、将军以“资历、威望、战功”为主要依据。毛泽东有意将粟裕封为元帅,但被粟裕推辞了,但毛泽东认为粟裕“大将”还是要当的,而且须为十大大将之首。粟裕对他的军衔问题看得很淡泊,并称:“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17]
== 艰难平反 ==
1958年,粟裕因“反对反教条主义”一事在军委扩大会议中受到错误的批判。1978年,中共中央开始开始着手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邓小平称“要了结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这桩公案”。粟裕得知消息去见了叶剑英副主席,表示要求平反。叶剑英称:“这件事应该解决一下,你写个报告给中央,我回京后同小平同志也说一下。”从叶剑英那得知邓小平也同意后,粟裕于1979年10月9日向中央正式写了申诉报告,要求撤销会议强加给他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叶剑英在粟裕的报告上批示同意。但不知何因,此事却一直拖了下来。
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对“粟裕的冤案”又进一步批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直接受理后,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并征求了粟裕本人的意见,决定即由中共中央指派代表同粟裕本人正式见面,但这一决定也未能付诸实施。粟裕于1984年故去。
1994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题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文章同时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刊登。文章除了对粟裕的战绩和品德作了全面的评价外,特别明确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18]
== 纪念场所 ==
纪念堂
“粟裕纪念堂”于1987年建于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陵园北部,为古典苏式建筑。1995年1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为“粟裕纪念堂”提写了匾额。现纪念堂内陈列有粟裕半身胸像模型和其夫人楚青敬献的花篮,以及老同志的题词多幅,东台市委党史部门在这里举办了《粟裕将军在三仓》和《东台英烈》的图片展览。1984年4月19日,粟裕夫人楚青偕子女来三仓烈士陵园,将粟裕部分骨灰安葬于纪念塔的西南侧,并在墓穴周围栽植七株松柏,象征“七战七捷”。当年6月,三仓烈士陵园在安葬处建起了水泥墓,并立碑纪念。 [15]
== 纪念馆 ==
“粟裕纪念馆”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城南郊粟裕公园内,建成于1987年。1991年9月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馆名,属纪念型建筑。馆内陈列有粟裕铜像,还有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粟裕题的词以及一些珍贵的照片、文献等等。三仓烈士陵园在安葬处建起了水泥墓,并立碑纪念。
公园小山顶立有粟裕纪念碑,碑名1986年由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碑高11.2米,其中碑身7.6米,象征粟裕享年76岁,碑身的四周还有宋任穷、张震、毛致用等人的题词。碑座中心安放着盛有粟裕部分骨灰的骨灰盒。粟裕纪念馆地理优越,交通通讯便捷。枝柳铁路穿城而过,209国道通过馆前。馆外青山绿水相映生辉,是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 [19]
== 人物评价==
1946年2月,粟裕在组织大兵团作战中,他用兵灵活
,不拘一格,被陈毅誉为“愈出愈奇,越打越妙”。 [20]
1946年8月28日,毛泽东发电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1949年,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9年,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21]
1955年8月27日,粟裕被评为“十大大将”之一。
1988年10月,粟裕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王希先发表文章《浅谈粟裕的军事思想》说:“粟裕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21]
== 影视形象==
电视剧
《粟裕大将》、《七战七捷》、《英雄孟良崮》、《豫东之战》、《济南战役》(系列电视剧《苏中保卫战》《华东野战军》)、《野战师》等。
还有在以下电视剧中出现过
《古城情恨》、《新四军》、《红日》、《解放》、《井冈山》、《上将许世友》、《浴血坚持》、《叶挺将军》、《东方》、《决战南京》等,《亮剑》中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场上的华野代司令员正是粟裕。 [22] 电影 《大决战(淮海战役)》、《开国大典》、《大进军(大战宁沪杭)》等,《黄桥决战》中的谷盈原型也是粟裕。 [22<ref>http://jinian.zupulu.com/jiwen/show?jwid=7600 光辉战绩,公益馆管理员] </ref> 纪录片 《粟裕大将》、《百战经典名将与名战之常胜将军粟裕》、《中国记忆——大将粟裕》、《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百战经典雄师劲旅之坐断东南》、《新四军》等。 <ref>[22-24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88544/88547/6003644.html 济南战役胜利原因和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新闻] </ref>
== 参考文献 ==
1,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