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栗裕

移除 1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39年1月,粟裕在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 [2]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13日,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8月中旬起,领导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毙伤日军800多人,伪军更多 [5] ),
粟裕与夫人楚青
粟裕与夫人楚青
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12月26日,与楚青在黄海之滨石家庄(今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结婚。 [2]
1944年1、2月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镇一百五十多处,争取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3月,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 [4] 6月26日,发起南坎战役,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10月31日,组织指挥讨陈战役,歼灭陈泰运部及日伪军2300余人。 [4]
1955年,授衔元帅、将军以“资历、威望、战功”为主要依据。毛泽东有意将粟裕封为元帅,但被粟裕推辞了,但毛泽东认为粟裕“大将”还是要当的,而且须为十大大将之首。粟裕对他的军衔问题看得很淡泊,并称:“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17]
== 艰难平反 ==
1958年,粟裕因“反对反教条主义”一事在军委扩大会议中受到错误的批判。1978年,中共中央开始开始着手粟裕大将历史照片粟裕大将历史照片(20张) 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邓小平称“要了结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这桩公案”。粟裕得知消息去见了叶剑英副主席,表示要求平反。叶剑英称:“这件事应该解决一下,你写个报告给中央,我回京后同小平同志也说一下。”从叶剑英那得知邓小平也同意后,粟裕于1979年10月9日向中央正式写了申诉报告,要求撤销会议强加给他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叶剑英在粟裕的报告上批示同意。但不知何因,此事却一直拖了下来。
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对“粟裕的冤案”又进一步批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直接受理后,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并征求了粟裕本人的意见,决定即由中共中央指派代表同粟裕本人正式见面,但这一决定也未能付诸实施。粟裕于1984年故去。
1994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题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文章同时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刊登。文章除了对粟裕的战绩和品德作了全面的评价外,特别明确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18]
== 纪念场所 ==
纪念堂
粟裕
粟裕(58张)
“粟裕纪念堂”于1987年建于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陵园北部,为古典苏式建筑。1995年1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为“粟裕纪念堂”提写了匾额。现纪念堂内陈列有粟裕半身胸像模型和其夫人楚青敬献的花篮,以及老同志的题词多幅,东台市委党史部门在这里举办了《粟裕将军在三仓》和《东台英烈》的图片展览。1984年4月19日,粟裕夫人楚青偕子女来三仓烈士陵园,将粟裕部分骨灰安葬于纪念塔的西南侧,并在墓穴周围栽植七株松柏,象征“七战七捷”。当年6月,三仓烈士陵园在安葬处建起了水泥墓,并立碑纪念。 [15]
== 纪念馆 ==
1,910
次編輯